收藏 分享(赏)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823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8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六单元专题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7-18版 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划分特点工业革命前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工业革命后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二战”后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2.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

2、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推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1世界城市化进程(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城市

3、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

4、社会问题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形态差异)(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考向1城市化的含义(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

5、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思维流程1B2.A第1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

6、,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考向2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3(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

7、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017河北省质检)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45题。4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5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

8、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4D5.A第4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年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化水平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因此D项正确。第5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50%以下),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有利影响是实现

9、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2不利影响(2)社会问题:道路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

10、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考向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17广州模拟)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A地质灾害 B洪涝灾害C风沙侵袭 D焚风效应1C2.B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化过程中的不透水层比重大幅度

11、增加,导致水循环过程中下渗减少;降水时雨水下渗减少,会使地表径流增大,洪涝灾害增加。(2017嘉峪关市三模)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34题。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郊外平原区645267961713.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4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限制城市

12、建筑物的高度思维流程3B4.D第3题,城市中心区由于硬化地面增加,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减少。第4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善城市排水系统都可以增加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而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起作用。考向2城市化问题及对策(2014全国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56题。5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6“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5D6.B第5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

13、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十二五”期间,上海计划供应保障房100万套,大力推进第二产业搬迁转移。第二产业搬迁后腾出的地块,房产商拿地后须将50%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据此完成78题。7上海的上述举措,除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住房困难外,还可以解决()A地价上涨问题 B交通拥挤问

14、题C环境污染问题 D就业困难问题8下列规划为位于宝山的某大型保障性住房居住社区,规划合理的是()ABCD7C8.B第7题,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二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其搬迁转移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第8题,根据风频图可知,居住社区的最佳区位应该位于工业用地的东侧,而且中间设计绿化隔离带,B项符合题意。考点三|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图表类考点触类旁通 活学巧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示,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及特征,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图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图2某区

15、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图3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图4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城市化进程图(如图1)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字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如图2),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如图2);注意观察城市

16、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如图1);是否形成城市带(如图3)等。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4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1中下图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母题】(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

17、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图流程】【尝试解答】(1)D(2)D迁移应用读1978201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完成12题。1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A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不密切B农民工享受与其打工地城市户籍人口同样的社会服务C1978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波动上升D我国城镇化滞

18、后于工业化2图示城镇化特点带来的影响有()农村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粗放,耕地资源浪费严重新城建设较快,建成区人口密度较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A B C D1D2.C第1题,由图可知,1978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3个百分点,说明大批农民工及其家属没有取得城市户籍,非当地城市户籍人口与当地城市户籍人口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地方政府往往更愿意在推进工业化方面着力,而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进展甚微,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第2题,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

19、人口密度偏低;城镇建设过快,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两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阶段中,A、B两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2)分析阶段中,A、B两城市化的特点。【解析】第阶段,分别在河流入海口处、干支流交汇处形成A、B两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第阶段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说明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导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第阶段,两城市连成一片,此地带人口密度都较大,区域间差异不明显,说明形成大城市带。【答案】(1)郊区城市化。(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两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