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97.50KB ,
资源ID:32786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78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单元 考点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答案.doc

1、考点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汉初分封现象的延续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2元朝行省权力很大的原因3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4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三省六部制降低行政效率5明太祖严防外戚干政6明朝皇权摆脱支系牵制的措施7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8选官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9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0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1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增强司法审判公正性的措施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7广东潮州期中)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2、,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解析:C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高起、王陵认为刘项楚汉之争的胜负关键在于是否“予之(封侯)”,由此推断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题意有关,但不准确,因为封侯不能等同于“满足部将利益”,排除。2.【经典题】 宋朝“州”的地方行政长官称“知州”。“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解析:A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

3、知宋代知州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体现了“反唐之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特点,A项正确。B、D两项是唐末出现的现象,与宋代不符,排除。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故C项错误。3.(2016湖北七市联考)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元朝()A.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B.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C.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D.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A项错误;元朝统一后,加强对辽阔国土的管辖成为首要

4、任务,因此行省制下地方权力很大,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与题干“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不符,排除。【背景延伸】 元代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出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适应当时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元代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为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的任务。为此,各地军、政两方面必须密切合作,以便遇事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行省就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4.(2017山西晋中期中)秦汉以后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即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

5、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的政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后,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A项错误;官僚政治体制下,国家官员任期制和回避制渐成定制,任期制要求一个官员不能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长,回避制则要求官员不得在自己家乡及邻近地区任职、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不能在同一部门或地方任职。因此产生必须依赖比他熟悉情况的衙门胥吏处理公事的情形。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B项正确;题

6、干材料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影响,而是强调官僚体系内部出现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比较胥吏和官僚的权力大小,D项错误。【新知生成】 官、僚、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叫“品官”或“朝廷命官”。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地位极低,待遇也极低。5.【新题速递】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B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超出实际需要,机构职能重叠,

7、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数过多和机构重叠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机事往往留滞”,意指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进而耽误国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决策失误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于三省六部制的弊端,没有表达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6.(2017河北保定期中)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

8、干政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解析:C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正式明确“皇后之尊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体现了明太祖对皇后及后族势力的防范,严令限制外戚干政,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体现,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新知生成】 外戚干政: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7.(2016河北衡水二调)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由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的出

9、现()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解析: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之国”指明代除皇帝、皇太子以外的成年皇室男性成员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在自己的封地内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减轻了对皇权的威胁,故C项正确,A项错误。秦汉以后分封制已逐渐废除,明代分封只是皇权的一种体现,B项错误。材料内容涉及皇室成员,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问题,D项错误。8.【经典题】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

10、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材料中提到内阁汇集成“四巨册”案例样本,官员处理公务时,以揣摩样本为第一急要;时人更以“画葫芦”形象地比喻内阁官员处理公务的方式,表明当时内阁官员对于本职工作并没有主动积极的热情,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官员“无所事事”,也看不出其“穷于应付”,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9.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和世臣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但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

11、。养士制()A.反映了宗法分封制已彻底瓦解B.以军功作为标准,授予爵位和俸禄C.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解析:C题干材料主旨是养士制,与宗法分封制无关,且“彻底”表述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养士制招揽人才”说明授予爵位和俸禄不是通过军功,且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这种制度主要是对人才的选定,与国家统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0.【易错题】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A.

12、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解析:A本题易错选B、D两项,原因是B、D两项说法正确,但二者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科举取士,革除了世家大族察举选官的弊端,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这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科举制逐渐僵化,禁锢知识分子思想,故C项错误。11.【新题速递】 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A.等级观念的淡化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

13、C.理学思想的影响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解析:D宋代理学产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更加注重等级观念和婚姻的门当户对,故A、C两项错误;三次大的人口迁徙对门阀制度产生了影响,但是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隋唐两宋时期科举制实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门阀制度受到打击,社会阶层流动频繁,士庶婚姻成为风俗,故D项正确。12.(2016河北保定一模)唐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称“三司推事”, 到清朝时,除沿用“三司”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 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上述制度规定的

14、实行 ()A.表明监察机构逐渐呈现出独立性B.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使皇帝权威不断得到强化D.易造成权力交叉,行政效能低下解析:B材料中的“三司推事”“九卿会审制”均体现的是监察机构的司法审判权的行使, A项排除; “三司推事”“九卿会审制”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皇权的强化,C项排除;对于重大案件实行权力交叉的共同审理,不会降低行政效能,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黑龙江哈尔滨质检)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

15、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清)梁章钜枢垣纪略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

16、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处理政事的做法。(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不肯信任”得出信任群臣,“皆委百司商量”得出集体筹划。第(2)问

17、,据材料二中“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大权从无旁落”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君主高度集权,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第(3)问,观点一,据材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得出,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政务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结合所学,从秦汉、隋唐时期的史实分析论证。观点二,据材料“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得出,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结合君主专制强化的明清时期的史实分析论证。答案:(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

1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政务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可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14.(2016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 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

19、1051 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 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 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 234元朝12183路971 425历代地理志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

20、现。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是满足统治者统治的需要,由此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变动”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区域、行政权力、新增地方行政单位等角度加以说明;“不变”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县级行政单位保持稳定等角度加以说明。答案: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变动”的表现: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其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变”的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使其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