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尺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
2、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师:课前我们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师:同样画的都
3、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 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9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3厘米、宽2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引导学生汇报:(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2)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3) 标上1厘米=1米。(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
4、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现在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通过汇报,让学生发现地图上有不同的标注。教师板书不同的标注。(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意义建构(认识比例尺)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2认识比例尺。如:师问比例尺1:600000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厘米。师:比例尺1:230
5、000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引导得出: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2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由上列公式并推导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规范语言,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了交流。)三、实际应用(比例尺的应用)
6、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图)师:这是笑笑家的平面图。要求笑笑的卧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卧室实际的长和宽)怎么解决?2学习课本第30页内容。(1)学生自己阅读。(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家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计算出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3)独立算出笑笑家总面积,再全班交流。(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5)先尝试解决,再全班交流。3谁帮老师算算小黑板上的图是按比例尺多少来画的?求出比例尺并标注。4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了比例尺1
7、:100。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完成第31页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一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
8、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四、课堂小结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