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2.19MB ,
资源ID:32714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71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 灵菌红素具有抗肿瘤和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功能。科研人员在橡胶树内生菌ITBBB5-1中发现一个新细胞器马阔囊胞,该囊胞位于杆状细菌末端。电镜观察发现,灵菌红素位于马阔囊胞和其分泌的胞外小囊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橡胶树内生菌ITBBB5-1的核膜包含不连续的四层磷脂分子B. 新型细胞器马阔囊胞可能具有储存和分泌灵菌红素的功能C. 马阔囊胞分泌灵菌红素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D. 灵菌红素在癌症治疗和器官移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分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

2、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生物膜的功能能特点为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内生菌为细菌,没有核膜,A错误;B、灵菌红素位于囊胞和分泌囊泡中,说明马阔囊胞有储存和分泌功能,B正确;C、马阔囊胞分泌灵菌红素属于胞吐的方式,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灵菌红素在抗肿瘤和免疫中都有作用,D正确。故选A。2. 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一般为种子)的低温保存设施。入库保存前需对种子进行清选、干燥脱水等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的冷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入库前干燥脱水处理使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B. 冷库中-18的

3、低温通过破坏呼吸酶的结构来降低呼吸速率C. 储存种子时,氧气浓度越低,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速率越小D. 建立种质库可以保存濒危生物的种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影响种子的新陈代谢,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多,种子储存需要降低新陈代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含氧量很低的时候,会使无氧呼吸增加,反而会使有机物的消耗速率增加;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但高温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详解】A、入库前干燥脱水处理,使自由水含量减少,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A错误;B、冷库中-18的低温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降低呼吸速率,不会破坏酶的结构,B错误;C、储存种子时,氧气浓度应适

4、量降低,以降低有氧呼吸的速率,但是过低后,无氧呼吸会增加,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速率不会减少,C错误;D、建立种子库可以保存濒危生物的种子,防止生物灭绝,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3.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需载体S并消耗ATP释放的能量进入该细胞B. 载体M既能运输离子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该细胞吸收与排出Na+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D. 低温会影响图中离子的运输但不影响葡萄糖运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和钠离子通过相同的载体S,利用钠离子形成的电位差,把葡萄糖主动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与此同时

5、,钠离子也顺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通过载体G运出细胞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钠、钾离子通过载体M分别运出细胞和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详解】A、看图可知,葡萄糖通过载体S被逆浓度梯度转运并且利用钠离子形成的电位差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消耗ATP释放的能量,A错误;B、载体M既能运输钠、钾离子,也能作为酶催化ATP水解成ADP和Pi,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该细胞吸收Na+是顺浓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排出Na+是逆浓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D、低温会影响分子的运动和酶的活性,进而

6、影响图中离子的运输和葡萄糖运出细胞,D错误。故选B。4. 蛋白激酶A(PKA)由两个调节亚基和两个催化亚基组成,其活性受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调节(如下图)。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反应中,ATP的消耗与ADP的生成保持平衡B. ATP不仅作为合成cAMP、DNA等物质的原料,还可以参与蛋白质的修饰C. 只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同时存在时,蛋白激酶A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D. 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释放出高活性的

7、催化亚基【答案】D【解析】【分析】1、据题干信息: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2、据图分析:活化的调节调节亚基与非活化的催化亚基可在cAMP的作用下生产无活性的调节亚基和cAMP的复合物,同时产生游离态、活化的催化亚基。【详解】A、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平衡维持有关,但腺苷酸环化酶催化是ATP环化形成的过程,该过程ATP的消耗与ADP的生成不平衡,A错误;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合成RNA的原料,不是DNA合成的原料,B错误;C、据图可知,图左侧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同时存在时,蛋白激酶A

8、是低活性而非高活性,C错误;D、据图示过程可知:活化的调节调节亚基与非活化的催化亚基可在cAMP的作用下生产无活性的调节亚基和cAMP的复合物,同时产生游离态、活化的催化亚基,即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分离,同时释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亚基,D正确。故选D。5. 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参与H与氧气的结合。通常外源性细胞色素c不能进入健康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便有可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上B. 细胞内合成ATP的过程不一定都需要细胞色素cC. 缺氧时补充外源性细胞色素c能提

9、高氧的利用率D. 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色素c的合成来延长细胞寿命【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H2O分解成CO2,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详解】A、细胞色素c参与H与氧气的结合,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B、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也产生ATP,细胞内合成ATP的过程不一定都需要细胞色素c,B正确;C、由题“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便有可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可知,缺氧时

10、补充外源性细胞色素c能提高氧的利用率,C正确;D、由题不能得出通过抑制细胞色素c的合成来延长细胞寿命,D错误。故选D。6. 某自花授粉的植物中,紫花与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高茎与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让紫花高茎植株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到F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观察F1的表现型即可判定紫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B. 通过观察F1的表现型能够判定茎秆高度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1:1:l,则亲本双方中必有一方为隐性纯合子D. 若亲本均为纯合子,据Fl自交结果可判定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1、具有一对相

11、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称为分离定律;3、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若亲本中紫花或白花为杂合子,通过子一代表现型无法判断紫花与白花的显隐性,A错误;B、若高茎、矮茎均为纯合,要通过子二代的表现型来判定是否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杂交

12、子一代表现型比例也为1:1:1:1,C错误;D、若亲本均为纯合子,子一代自交后代若表现型满足9:3:3:1,则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位于一对,D正确。故选D。7. 雄蜂(n=16)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其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假减数分裂”,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 雄蜂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一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有丝分裂C. 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与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 雄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3、:(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图可知,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A错误;B、雄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亲本相同,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雄蜂

14、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一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有丝分裂,B正确;C、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为32条,而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也为32条,C正确;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雄蜂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但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A。8. DNA是遗传物质的确立以及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为生物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B. 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侧链基

15、团C.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相连D. 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整合到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中,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只有侧链基团中可能含有S元素,故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

16、侧链基团,B正确;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D、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可知,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D正确。故选C。9. 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纯合黄色个体与纯合黑色个体杂交,子一代却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不同毛色。研究发现,在A基因中有一段碱基序列可发生甲基化修饰。未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表现为黄色;甲基化后,A基因的表达就受到抑制。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体色就越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上述实例说

17、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C. 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D.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当基因型为Aa的小鼠的A基因没有甲基化时小鼠的体色为黄色,当这些位点甲基化后,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且程度越高,抑制越明显,小鼠的体色随着甲基化数目的增多由黄色到黑色过渡。【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

18、酶的合成,故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B、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B正确;C、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并未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故不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C错误;D、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不同,个体性状不同,故推断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D正确。故选C。【点睛】10. 豌豆的子叶颜色受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黄色)和y(绿色)控制。现有杂合豌豆植株甲,其5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1所示,以植株甲为父本与染色体正常的绿色子叶豌豆杂

19、交,后代中发现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植株乙,其5号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已知当花粉不含正常5号染色体时不能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B. 植株乙中,既有染色体数目变异也有染色体结构变异C. 若植株甲自交,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D. 植株乙的形成是母本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

20、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的配子写法按照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去写。【详解】A、由图2可知,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A正确;B、图2中5号染色体既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又多了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C、植株甲做母本时,产生Y:y=1:1配子,做父本时,只有y的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C正确;D、甲做父本,正常感病

21、植株乙的基因型是yy,乙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y,产生的一株后代的基因型如图2,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来自乙,则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和含有y的异常染色体来自甲,说明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D错误。故选D。11. 1973年,有位进化生物学家针对物种进化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所以,物种之间的进化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红皇后假说认为即使无机环境没有改变,生物也会进化B.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22、 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一定会促使其它生物种群发生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产生新物种。【详解】A、根据题目,红皇后假说认为一个物种的进化是另外一个物质导致的,可能不来自于无机环境,A正确;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还有物种之间的互助等,C错误;D、若该种群的进化未改变其与其他种群的关系,也没有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可能不会促使

23、其他种群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A。12.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B. 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 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D. 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以及稳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详解】A、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的

24、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C错误;D、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D正确。故选C。【点睛】13. 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下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在牵涉痛形成过程中a没有发生兴奋C. 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a、b之间双向传递D. 牵涉痛为条件

25、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分析题图可知,皮肤和内脏属于感受器,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A、图中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则a没有发生兴奋,B正确;C、由于a、b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a、b之间单向传递,而牵涉

26、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只会从c传至b,不会从a传至b,C错误;D、牵涉痛是生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B。14. 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 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 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 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

27、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B。15. 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

28、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B. 导致热射病病人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C. 热射病病人的排汗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 热射病病人体温过高,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答案】C【解析】【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热射病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而引发的,及时补水可以预防热射病,A正确;B、热射病患者,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29、泌随之关闭,导致散热不畅,B正确;C、热射病患者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C错误;D、热射病患者体温可以超过40,人体内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因此患者细胞内酶活性改变,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 16. 临床上进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要阻断肝脏血流,而在此之前提高肝脏细胞内糖原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肝脏细胞的活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阻断肝脏血流后,肝细胞消耗O2的量将会减少,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也会减少B. 阻断肝脏血流后,肝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多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C. 肝细胞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的参与,最终

30、没有H的积累和H2O的生成D. 增加肝细胞内的糖原含量有利于增加肝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维持细胞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对细胞呼吸方式和过程的理解。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而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是解答本题的易错点。【详解】A、氧气随血液运输,阻断肝脏血流后,肝细胞消耗O2的量将会减少,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也会减少,A正确;BC、肝细胞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不会产生CO2,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丙酮酸还原产生乳酸,最终没有H的积累和H2O的生成,B错误,C正确;D、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为细胞呼吸提供原料,增加肝细胞内的糖原含量有利于增加肝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维

31、持细胞活性,D正确。故选B。【点睛】17. 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图1表示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II)和非同源区段(I、III)。图2表示某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图1中的I、II或III区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一定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图2中,第I代和第II代中的女性一定都是杂合子C. 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I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3D. 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图1的I区段,则I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1和2均正常,但它们有一个患病

32、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字母A/a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A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第I代的女性的基因型是Aa,II代中的2号和4号的基因型都是Aa;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第I代的女性的基因型是XAXa,II代中的2号和4号的基因型都是XAXa,B正确;C、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1和2的基因型都是Aa,则I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C错误;D、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图1的I区段,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

33、传病,则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则I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ABD18. 长链非编码RNA(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RNA,1ncRNA起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来的研究表明,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下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B. 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C. 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

34、用D. 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属于lncRNA,小于200个碱基不属于1ncRNA【答案】AD【解析】【分析】1、RNA分子的组成: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而成为RNA的特征碱基。2、据题图信息可知: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可与蛋白质、RNA结合。【详解】A、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A错误;B

35、C、据图可知:1ncRNA可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控: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B、C正确;D、据题干信息“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RNA”可知,1ncRNA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但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不一定属于lncRNA,D错误。故选AD。19. 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刺激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Na+、K+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1所示(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内向电流则相反)。

36、用TTX和FEA两种物质处理细胞后,得到的跨膜电流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ab段正离子内流不需要消耗ATPB. 图1中,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mVC. TTX物质可能作用于Na+通道,抑制Na+的内流D. 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

37、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段钠离子内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c点时达到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此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mV,B正确;C.分析图2可知,TTX物质抑制了内向电流,即神经细胞膜上Na+内流,C正确;D.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D错误。故选ABC。20. 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U/mL,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

38、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II型糖尿病肥胖者与I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对I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B. 非糖尿病肥胖者和II型糖尿病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C. 若检测正常人胰高血糖素浓度,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峰值之前D 若45min时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浓度高于II型糖尿病肥胖者【答案】CD【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上具有拮抗作用。2据图分析:给空腹的人口

39、服100g葡萄糖,非糖尿病肥胖者及型糖尿病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都较正常人升高,说明这两种人的胰岛B细胞正常,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说明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详解】A、由图可知,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人,对I型糖尿病患者肌肉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A正确;B、由图可知,非糖尿病肥胖者和II型糖尿病肥胖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因此非糖尿病肥胖者和II型糖尿病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B正确;C、正常人空腹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先升高,胰岛素接着升高,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因此正常人胰高血糖素浓度,曲线的峰值应出现在胰岛素的

40、峰值之后,C错误;D、若45min时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浓度低于II型糖尿病肥胖者,D错误。故选CD。【点睛】三、非选择题: 2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盐碱地种植花生可有效缓解我国粮油争地矛盾现象。针对盐碱地花生开花期易遭遇干旱和盐双重胁迫现象,研究人员采用外源NaC1盆栽试验,模拟大田干旱和盐胁迫环境,探究花生开花期在干旱、盐胁迫条件下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方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量对照组土壤含水量75%+干旱胁迫组土壤含水量45%+盐胁迫组?+干旱、盐双胁迫土壤含水量45%、NaCl含量0.3%+(1)测定叶绿素含量,需要先提取花生叶片

41、中的色素,研磨叶片时加入适量碳酸钙的目的是_。表中盐胁迫组的处理方式为_。(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是_。干旱、盐双胁迫条件下,花生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3)研究发现,在遭受干旱胁迫、盐胁迫时,花生细胞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上升,其意义是_。【答案】 (1). 防止色素被破坏 (2). 土壤含水量75%、NaCl 含量0.3% (3). 干旱、盐胁迫都能降低花生产量,干旱、盐双胁迫会加剧减产 (4). 干旱、盐双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下降 (5). 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干旱、盐胁迫条

42、件下,叶绿素的含量都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量减少;干旱、盐双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最低,光合速率最低,干物质量最少。【详解】(1)提取色素时,加入适量碳酸钙能防止色素被破坏。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表中盐胁迫组应水含量正常、高盐处理,因此处理方式为土壤含水量75%、NaCl 含量0.3%。(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干旱胁迫组干物质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干旱能降低花生产量;盐胁迫组干物质量低于对照组,说明盐胁迫能降低花生产量;干旱、盐双胁迫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光能减少,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3)在遭受干旱胁迫、盐胁迫时,花生细胞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上升,从而提高细胞的渗

43、透压,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点睛】本题考查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考生分析表格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数值异常超高。LDL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中的_中;也可以LDL的形式进入细胞,然后被_中的水解酶水解,释放胆固醇。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是_。(2)据图分析可知,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可作为信息,使细胞

44、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以及_等三条途径调节胆固醇的含量,防止胆固醇含量过高,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3)试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胆固醇数值异常超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内质网 (2). 溶酶体 (3). 参与构成细胞膜,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4). 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5). (负)反馈 (6). LDL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的数量减少或缺失【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

45、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题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被溶酶体分解;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减少来源来源,增加其去路。【详解】(1)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中的内质网中,因为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而胆固醇是脂质的一种;也可以LDL的形式进入细胞,然后被

46、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释放胆固醇。胆固醇在人体内能参与构成细胞膜,并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胞后,可作为信息,通过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的过程,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即图示中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即为过程,还可以影响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即图示中的过程,进而减少了胆固醇进入细胞的途径,最终降低机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3)从分子水平上来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胆固醇数值异常超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LDL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的数量减少或缺失,

47、从而使胆固醇无法进入细胞中进行代谢和转化,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点睛】熟知脂质的种类以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答本题中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3. 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下图表示SARS-CoV-2侵入人体细胞以及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SARS-CoV-2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_结合后,通过细胞的_作用进入细胞。(2)过程表示_,该过程除了需要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需要宿主细胞提供_;据图分析,

48、该过程的产物的功能是_。(3)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筛选获得了一些对SARS-CoV-2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_过程(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_。【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胞吞 (3). 翻译 (4). 氨基酸、tRNA和能量 (5). 一是参与RNA复制,二是构成子代病毒囊膜的成分 (6). (7). 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

49、启动子结合)【解析】【分析】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由图可知,SARS-CoV-2侵入宿主细胞后,在遗传物质RNA的控制下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条件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完成自身的增殖过程。【详解】(1)SARS-CoV-2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2)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病毒提供遗传物质RNA,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tRNA和能量;由图可知,该过程的产物通过过程参与RNA复制,通过过程构成子代病毒

50、囊膜的成分。(3)由题“SARS-CoV-2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可知,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过程,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启动子结合)。【点睛】本题以SARS-CoV-2病毒为情景,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病毒的复制与基因的表达。24. 蛇毒分为神经蛇毒和血液蛇毒。血液蛇毒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等。神

51、经蛇毒主要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分析回答:(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血液中的物质渗入_,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2)为研究神经蛇毒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用蛇毒处理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_电位,说明蛇毒不会阻断_。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阻断了_。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蛇毒不影响_的功能。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部位,研究人员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

52、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的作用部位是_。【答案】 (1). 组织液 (2). 动作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 兴奋在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 突触前膜 (6). 突触后膜【解析】【分析】1、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血液中的物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渗入组织液。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血液中物

53、质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渗入组织液,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双向的,用蛇毒处理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动作电位,说明蛇毒不会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若肌肉不收缩,说明蛇毒阻断了兴奋在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用蛇毒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

54、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蛇毒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用乙酰胆碱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不收缩,则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说明蛇毒的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 摩尔根最初以小鼠和鸽子为实验动物研究遗传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在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知果蝇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翅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V、v控制。摩尔根以纯合的灰身长翅果蝇与纯合的黑身残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55、,得到的F1全为灰身长翅。摩尔根接下来做了两组实验:实验一:让F1的雄果蝇与黑身残翅雌果蝇杂交,后代为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并且两者的数量各占50%。实验二:让F1的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杂交,后代有4种类型:灰身长翅(占42%)、灰身残翅(占8%)。黑身长翅(占8%)和黑身残翅(占42%)。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小鼠和鸽子相比,果蝇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中,隐性性状分别是_和_。(2)请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判断果蝇的体色和翅形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基因的位置,则F1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3)

56、实验二中,F1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根据上述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若让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生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 (2). 黑色 (3). 残翅 (4). 不遵循,实验一中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5). (6). BV:Bv:bV:bv=21:4:4:21 (7). 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71:4:4:21【解析】【分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其繁殖周期短、一次繁殖产生后代多,繁殖能力强,性状明显;2、根据题意,灰

57、身相对黑身为显性,长翅相对残翅为显性,若B/b、V/v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BbVv,和黑身残翅(bbvv)杂交,后代应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结果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则B V在一条染色体上,b v在一条染色体上连锁遗传,实验二中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详解】(1)果蝇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其繁殖周期短、一次繁殖产生后代多,繁殖能力强,性状明显等优势,根据分析,黑身和残翅为隐性性状。(2)若两对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与黑身参翅杂交后代表现型应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说明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V、bv在同一

58、条染色体上,如图: 。(3)实验二中,Fl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BbVvbbvv,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Vv:Bbvv:bbVv:bbvv=42:8:8:42,bbvv产生配子为bv,则BbVv产生配子及其比例为:BV:Bv:bV:bv=21:4:4:2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F1雄性产生BV:bv=1:1两种配子,雌性产生BV:Bv:bV:bv=21:4:4:21四种配子,杂交后代产生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21:4:4:21:21:4:4:21,表现型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71 : 4:4:21。【点睛】本题考察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知识进行考察,需要学生能从本质上掌握自由组合定律,从产生配子入手解决题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