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8.50KB ,
资源ID:32691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69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3讲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3讲 WORD版含解析.doc

1、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3讲一、选择题1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根据“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可知由于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是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政策环境中,所以才出现

2、“新富农”、“国营经济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后,即1958年制定的,故B项错误;“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1960年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的,故D项错误。2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

3、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C)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 3(2016湖南联考)“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C)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

4、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改变千年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平均地权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利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4(2016武汉)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

5、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C)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而材料提到仅“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知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错误;“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表明中国打破对斯大林模式单一公有制的迷信,是独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灵活务实政策,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是19591961年,故D项错误。5(2016全国名校

6、联盟)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B)A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解析国营经济在改造之前就建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私人资本的消亡”信息,可知“退出通道”是指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公私合营,从而实现了私人资本所有到国家所有的历史变革,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与改造无关,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进行的,故D项错误。6(2016永州)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

7、、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C)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解析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7(2017武汉)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

8、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D)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C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可以看出此时期中共试图摆脱官僚主义,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题干信息没有提

9、及,排除;B项“纠正了”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1964年时期史实,排除;C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才陆续建立的,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D。8(2016山西联考)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解析据材料“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

10、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对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并非为了限制城市人口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做法为了增加农村人口,而非减少,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形成“二元结构”模式,并不能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故D项错误。9(2016石家庄)建国后,陈云曾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为此,人民政府(A)A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

11、为当务之急解析根据“资本家”身份表述,可以得出时间应当限定在三大改造完成前,即考查建国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故A项正确;“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是根据1955年出现冒进现象于1956年中共八大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材料中未提到对官僚资本的处理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的,故D项错误。10(2016太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B)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

12、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结合五十年代我国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中国周边战争不断,将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东北地区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符合题意的是B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刚开始,不可能工业体系完善,排除A、C、D三项。11(2016临沂)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C)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

13、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见,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决议规定,保护公社社员的房屋、家具等生活资料及存款的所有权,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有利于减缓过分追求“一大二公”的“共产风”的蔓延,故选C。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的这些决议着力于对生产关系中的过分冒进倾向进行一定的纠正,尽力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在当时并未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之后“左”倾错误进一步泛滥,故B、D两项错误。12(2016湖北八校联考)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

14、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27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C)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C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D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要注意紧扣时间1961年。A项是抗日战争,B项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都不符,两项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造成工业比例失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左”倾错误的工业化应该退回到实际,与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6成都)阅读材料,完成

15、下列要求。材料一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加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材料二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

16、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改造小农经济方面进行的探索。答案(1)特点:分散、孤立、封闭;以家

17、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目的狭隘;占有小块土地、规模小等。影响: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2)问题: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乡村危机;大规模社会动荡。探索: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得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特点

18、;根据材料一中“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得出生产目的狭隘,具有封闭和孤立的特点;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中“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得出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根据材料一中“从而加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得出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割裂了与社会的联系。(2)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二中“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得出中国的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根据材料二中“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

19、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得出中国的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根据材料二中“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得出导致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出现乡村危机,根据材料二中“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得出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第二小问“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小农经济的改造措施,主要包括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回答时要具体答出它们是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的。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表格包含

20、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

21、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