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测试题一、口算。(8分)20031.4= 10.28198.280.2 = 0.360.2=二、计算。(9分,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8 2 1 4.38 0.23.62三、细心填写。(共16分)1、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 )和( )的长度分别相等,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2、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直径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3、把一个半径3cm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周长增加( )cm。4、画一个周长为62.8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5、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分米。
2、6、圆周率是( )除以( )的商。在对圆的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中,( )用“割圆术”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 )最早算出的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7、树上拴着一只羊,拴羊的绳子长2米,羊的周围全是草,羊能吃到最多的草的面积是( )平方米。8、在长24cm,宽15cm的长方形中,能剪( )半径为3cm的圆。9、在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四、你一定能选对!请把正确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6分)1、把一张长为5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 )分米。A. 6.28 B. 15.7
3、C. 12.562、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大圆周长是小圆的( )倍。“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
4、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A2 B4 C3.14 D3、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
5、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
6、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A.两个面积一样大 B.圆面积大了C.正方形面积大 D.不能确定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