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5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627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5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5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5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5讲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5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交涉,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解析:材料中“五口通商大臣”“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改称南洋通商大臣”说明中国外事机构随着外国侵略而改变,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

2、加深,故C项正确。答案:C2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公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逐渐丧失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解析:从洋船到岸,先送本国领事,本国领事再通知中国海关可看出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洋船到岸之后的报关通行程序受洋人控制,从中不能看出推动中国海关制度的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英贸易迅速增长,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治外法权,故

3、D项错误。答案:A3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职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巡抚“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解析:中央设立布政使,目的是削弱割据势力,控制地方财政大权。布政使被巡抚“一脚踢开”意味着晚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故A项正确。答案:A4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道,“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

4、,诸官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这从本质上表明()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不反封建B洪秀全吸收了西方宗教的不良成分C洪秀全的封建意识强烈D洪秀全笃信君权至上解析:从题干可看出洪秀全具有浓厚的封建纲常意识,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压迫,具有反封建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洪秀全的观念是受传统专制文化影响的结果,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设问要求。答案:C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到一点,“把农民群众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需要很多环节,而中国尚未有这些环节。”陈旭麓这句话的主旨是()A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资政新篇忽略了农民的利益诉求C资政新篇不如

5、天朝田亩制度进步D资政新篇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解析:从材料“而中国尚未有这些环节”可看出资政新篇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B项材料无从体现,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错误。答案:D6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之后,朝廷又大量提拔汉族官僚担任督抚级别的高官。这表明()A太平天国冲击了旧纲常名教B太平天国提高了军队战斗力C太平天国削弱了中央集权D太平天国消除了满汉矛盾解析:从“咸丰皇帝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大量提拔汉族官僚”可以看出,地方的军权在增加,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故C项正确。答案:C7马关条

6、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解析:申报对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增多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肯定,也是为了引导国人反思和革新图强,故A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监控无关,故B项错误;国人早就已经关注日本文化,故C项错误;申报对日本报道增多无法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8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

7、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解析:材料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是指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说明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故A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故C、D两项错误。答案:A9义和团涌入北京城后,到处设坛,高悬“奉旨义和团练”“助清灭洋,替天行道”的旗帜,上至王公卿相,下及娼优隶卒,纷纷祈愿,如癫如狂。这表明()A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B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招

8、抚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封建遗留D义和团违背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解析:据材料可看出义和团受传统君臣纲常观念影响,反对洋人侵略,故C项正确。A项是正确的历史结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先有义和团兴起,后有清政府招抚,故B项错误。D项材料无从体现。答案:C10(2017海南七校联考一)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解析:由题

9、干材料“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其肯定了农民的爱国主义行为,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义和团运动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可知,材料没有强调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可知,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的是民族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为B项。答案:B11(2017潍坊期末)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

10、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的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社会差距解析:“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说明对待西方的侵略要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得到最大的回报。”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由此可见,美国资

11、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其目的在于“在精神和商业上得到最大的回报”,与之对应的是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

12、,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美国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材料二在18941895年中日之战后,日本首先确立了被称为“亚洲大国”的权利,赫德伤心地说:“日本的发展和表现,无疑是进化的一个最大奇迹,而且它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事物的进一步演变,日本人将更热爱工作,整个东方都将感到一只巨手在活动。”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得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

13、,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美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10分)(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6分)(3)日本通过哪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了被称为亚洲大国的权利”?(4分)(4)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5分)解析:第(1)问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及对外扩张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从列强、朝鲜、中国等方面归纳出有利的外部环境;第(2)问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进行列举;第(3)问联系

14、促进日本国力强盛的明治维新及甲午中日战争进行归纳;第(4)问结合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外国侵略以及失败的史实回答。答案:(1)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列强的纵容、支持;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10分)(2)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6分) (3)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4分)(4)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5分)14(2017豫东、豫北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往对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基本上局囿于侵略与反侵略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思想的活跃和视野的开阔,研究者还从其他视角进行探讨,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例如,从国家利益的

15、角度剖析条约交涉中的冲突,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条约交涉中的问题。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运用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对上述研究视角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近代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研究视角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研究视角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视角,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 回答时,首先根据材料中的提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剖析条约交涉中的冲突,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条约交涉中的问题”概括出答题的两个视角:国家利益的角度和文化的视角。也可另外选择视角,如从国际法或国际关系的角度。论证时,要根据自己选择的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

16、上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有理。答案:示例1视角: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外冲突不断。(4分)探讨:南京条约附件关于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的规定,引发广州人民入城斗争;英法向清廷提出修约要求,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引发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8分)示例2视角:从文化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中部分条款推动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4分)探讨:南京条约等关于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如欧式建筑、西餐和西式婚礼等的传入;天津条约关于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引发反洋教斗争,如义和团运动。(8分)示例3视角:从国际或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不平等条约中部分条款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4分)探讨:天津条约中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促使近代中国从朝贡外交真正向条约外交转变;辛丑条约中关于设立外务部的规定,推动中国融入国际关系体系。(8分)(任选一个视角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