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仿真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2、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下图分别为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2.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
3、为行政机构3.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主要依据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 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4.据记载,康熙年间江南大旱,米价由每升七文涨至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期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北方的麦价同样呈现成倍上涨之势。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作物的推广 B.赋役制度的改革 C.白银的大量流入 D.人口的迅速膨胀5.鸦片战争前,魏源撰筹漕筹盐筹河等篇;南京条约签订后,他依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强调“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据此可知,魏源著书立说旨在A.推动
4、政府变法图存 B.解决社会现实问题C.促进近代工业发展 D.号召人们学习西方6.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曾细心筹划了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并且对三者各自的特点、利弊得失和具体要求分别做了说明,强调“借外债,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这表明张謇重视A.提高民族企业效益 B.限制外国资本入侵C.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防范国际经济危机7.1918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A.知识分子对于救国道路形成共识 B.工人运动转向争取政治权利
5、斗争C.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不合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逐渐成熟8.1930年,针对日本捏造“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妄说,考古学家梁思永来到黑龙江昂昂溪附近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并初步得出“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过是蒙古热河的新石器文化的东支而已”的结论。昂昂溪的考古发掘及研究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从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国的理论C.使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同情和支持 D.迫使日本放弃侵略中国东北的计划9.下图为1953年,山西省黎城县农村青年在练习“五人推磨”运动,虽然条件艰苦,但乐在其中。这A.展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 B.体现了倡导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C.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解
6、放了农民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10.1992年8月,美的实行股份制改革。2001年,顺德政府出让所有股份,解决了困扰美的多年的“产权问题”。2016年美的集团首次上榜世界五百强企业,2020年跃升至307位。由此可见,美的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11.公元前6世纪前后,雅典城邦每年都要庆祝大酒神节。在庄严盛大的游行中,人们化装成神明的模样,翩翩起舞欢唱酒神颂,后来还在祭祀活动后上演戏剧。这体现了雅典A.重视培养公民意识 B.人文精神由盛转衰C.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民主政治得到发展12.新航路开辟后
7、,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种植易、烹制简单等原因,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了物种交流A.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13.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进步主义者简亚当斯注意到,“专制”的德国政府竟是最关心劳动人民的基本需求的。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被点名为“雇主责任立法方面最落后的国家”。这表明当时美国A.亟待完善政府的社会职能 B.民主法制建设落后于德国C.国家干预经济思潮的兴起 D.重视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14.
8、20世纪初整个亚洲建造的铁路有80%位于印度。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得到固定的收益;另外,铁道的建设、车厢的生产、燃料的供给和铁路的运营均由英国公司一手包办。这些做法旨在A.移植英国的生产方式 B.改善印度的交通条件C.服务英国的殖民侵略 D.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15.1947年,苏联部分地区出现缩小集体农庄规模、取消作业队,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等现象。这些现象A.解决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借鉴C.被高层认可并在全国推行 D.缘于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16.1967年,东盟在成立之初尽量淡化其政治和军事色彩,突出成员国经济、社会和国内安全领域的合作,但
9、在七八十年代以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逐渐成为东盟国家合作的新领域。这反映了A.东盟性质发生改变 B.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C.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是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是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悬泉置是两汉时期敦煌郡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经考古发掘,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文物7万多件,其中汉简3.5万枚,内容涉及诏书律令、使节往来、与西域各国关系、工作档案等。材料一悬泉置遗址一间房屋内已经破碎的泥墙墙壁上发现了墨书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经
10、专家们修复、释读,定名为四时月令诏条。它是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太皇太后发布的诏书,内容主要涉及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安排与诸如“毋攻伐大树”“毋杀孩虫”等“顺时应节”的禁令。摘编自谢继忠敦煌悬泉置释文补证等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四时月令诏条在敦煌地区流传的历史背景。(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刊登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上海、北
11、京、广州、长沙、汕头、天津等地都举行了纪念“五一”节活动。上海工人发表了五一宣言,宣言抗议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1922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劳动大会。通过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和罢工援助案。此后,每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或其领导的解放区都会举行一定形式的纪念活动。摘编自倪天祚五一节庆祝活动在中国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日。此后,每年“五一”节期间,北京和全国各地都举行群众性的集会游行活动。各种游艺场所、公园、礼堂在“五一”节免费开放,并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此外,
12、还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民日报等媒体也集中宣传劳动模范事迹,报道各地开展生产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五一”节纪念活动的特点,并简析“五一”节纪念活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五一”节庆祝活动的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摘编自宁亚芳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等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
13、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2分)(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 明初实行卫所武官、兵役世袭制。都司、五府的武官不能世袭,由卫所世官积功升调。武官的除授贯彻功绩制原则。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廷定武举三年一行,与文举规则类同。武举既有卫所武官参加,又允许军民人等报考。武举骑射九中四、步射九中二即合式,录取与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尽管策论依据武经等书,但出题、阅卷者均是文官,尤喜能附会儒家思想的题目。武举会试录取额数从弘治十七年的35名发展到明末达200名。武举在低级将领选除中所占
14、的比例不断提高,明后期武举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世职,甚至可超用为中高级将领。明后期的武举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据曹循明代武举与武官选任新探改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影响。(4分)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材料 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英法联合以色列于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军事斗争
15、。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初,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最终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的胜利。摘编自胡才珍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胜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历史影响。(6分)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
16、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据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改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取得人生成就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历史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