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53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试卷类型:A高 一 年 级 考 试历 史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分)注意事项:第 I 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1.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

2、细作C.集体劳作D.刀耕火种2.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指出:“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土地制度应是A.井田制B.屯田制C.均田制D.租佃制3.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氛围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4.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唐代丝织业中出

3、现了缂丝技术C.宋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至欧洲D.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织造技术2019.71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谢肇制在五杂俎卷四中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山右”商帮指的是A.晋商B.闽商C.徽商D.宁商6.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7.有人形容

4、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B.荷兰成为海上霸主C.新航路的开辟D.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9.16 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 17 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 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这一现象表明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B.三角贸易盛行

5、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D.奴隶贸易渐趋衰落10.“1820 年到 1860 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1760 年的 200 万磅,增长到 1850 年的不下 3.66 亿磅。”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D.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1.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与飞跃。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A.由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由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C.由蒸汽化到电气化D.由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12.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

6、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崇2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13.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两者的共同点是A.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都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都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4.据统计,1913 年至 1921 年我国面粉工业 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在河南、河北等地;1922 年全国共有 150 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

7、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这表明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A.地区分布不平衡B.发展速度迅猛C.资本明显短缺D.原料供应不足15.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看,这两个“变化”分别是指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C.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生活在 1913 年中国的人们,不不不可不能看到或经历以下哪一情形A.可以通过邮政、电话和电报等形式与家人联系B.街道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在乡村举行西式婚礼成为普遍流行的现象D.可以坐轮船或乘火车出行17.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 20 世纪二、

8、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下列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18.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下列能体现“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19291933 年的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罗斯福新政19

9、.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实行宽松的财税政策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大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20.“它为各国的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观点评价的是A.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斯大林模式D.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21.1956 年 9 月 8 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 5 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它提前一年零五个月

10、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D.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2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股票凭证。它的发行说明当时我国A.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23.1979 年前,安徽凤阳的写照是:“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1992 年

11、,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这里的“新浪潮”的实质是A.彻底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扩大开放25.被海内外人士誉为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深圳特区B.设立海南特区C.成立港澳特别行政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4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26.从 1987 年到 1995 年,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12、的逐步推进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C.亚太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D.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7.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某市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大宗商品港口物流等国家级产业基地。为解决资金问题,该市应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长期贷款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银行D.亚太经合组织28.“从一定程度上说,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美国进行冷战的工具”。这是因为该体系的建立A.结束了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状态B.有利于美国实现经济霸权C.加速了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形成D.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9.下面是一幅关

13、于英国和欧盟关系的漫画(罗杰作)。该漫画表明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C.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D.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30.西方某国的一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来到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这里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玉龙雪山下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材料表明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5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第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 3 个小题,共 55 分。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14、,答在试卷上无效。31.(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顺治元年,将北起山东、南至广州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海。”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材料三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进入了由农耕文明

15、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材料四在 19141922 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其中又以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突出。从 1915 年至 1922 年,中国私人的棉纺织厂由二十二个增至六十四个。一战前全国面粉厂只有四十多家,到 1921 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从 1914 年到 1919 年,民族资本共设新厂矿三百七十九家,新投入资本一千四百三十万元。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的主要表现。(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16、。(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工业文明国家能够打开落后国家大门的根本原因,概括近代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在经济方面的表现。(6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41922 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 分)32.(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 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6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材料二 为克服经济危机,193

17、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 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 350 亿美元。美国经济在 1936 年和 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 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材料三20 世纪 30 年代,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确立了斯大林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均以失败告终。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8、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并概括其历史作用。(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5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体制的基本特征,并概括苏联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4 分)33.(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19521956 年国民经济收入结构表(单位%)材料三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回顾经济体制改革历

19、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摘编自张占斌、杜庆昊等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7高一历史试题 第页(共 页)材料四我国改革开放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说明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4 分)(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

20、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6 分)(4)材料四表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 分)8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页(共 2 页)2019郾7高 一 年 级 考 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31.(22 分)(1)原因:宋代商业政策相对多元宽松;经济领域的重商倾向使商人经营的积极性提高。(2 分)表现:出现纸币“交子”;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集镇兴盛;海外贸易发达。(4 分)(2)政策: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2 分)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

21、分)(3)根本原因:西方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实力强大。(2 分)表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近代洋务企业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有所发展。(4 分)(4)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政府提倡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6 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2.(17 分)(1)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4 分)作用:使落后的苏俄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

22、埃政权得到巩固。(4 分)(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1 分)作用: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4 分)(3)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分)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带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BCDAABDCCDABDAB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CCBDABADCDACBDB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页(共 2 页)来的弊端。(2 分)33.(16 分)(

23、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 分)原因: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 分)(2)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历史意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 分)(3)探索:1978 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 年以来,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0 世纪 90 年代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6 分)(4)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