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51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08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点睛】本专题讲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建设、“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讲述,要让学生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对于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第1课 巩固新生政权此课在新版岳麓版教材中已经删除,其内容在课标中及人教版均未

2、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并入下课。第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课标考点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八字方针”及 1982年“十六字方针” 的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等史实。【解析考点1】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2)主要内容: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

3、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和重大意义(1)目的及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4、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2)性质和重大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1)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

5、成部分。(2)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文革后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这一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先后成立

6、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考点释疑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考点综合1】新中国诞生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两项任务,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使全体人民处于国家主人的地位,具备了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起码

7、条件。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现代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制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第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考点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认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

8、“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解析考点2】1.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在全国展开平反冤假错案工作(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取得重大进展。(3)加强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了选举法、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8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

9、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2.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内容:1987年开始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2)意义: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考点综合2】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这十年间民主与法制建设被迫中断,法律制度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政治

10、遭受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考点3】重点掌握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二次人大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等史实。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

11、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解析考点3】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1)1981年,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完整的“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3)1982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4)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一国两制”理论的两次成功实践及其历史意义(1)两次成功实践: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

12、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2)历史意义:香港的回归祖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香港、澳门成功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考点释疑3】新中国建立后,祖国统一大业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已由构想逐步变为现实: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惟一可行之路,“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实

13、行的,国家的主体(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可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要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单元综合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但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有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

14、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指南,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高考回眸】【例1】(2006年北京文综卷)第一届全国

15、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B)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例2】(2000年全国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B)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例3】(1999年全国卷)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B)A. B. C. D. 【例4】(2002年广东卷)我国将人

16、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例5】(2003年全国文综卷)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例6】(1999年上海卷)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C)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例7】(2006年北京文综卷)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D)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

17、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例8】(2004年上海历史卷)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 “四百万人同一哭”?(3) “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1) 1896年 (2) 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3)被迫离开 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专题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

18、是正确的)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基层民主选举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B. C. D.3.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目的是A.对民主党派进行改造 B.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 D.向民主党派学习建设经验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

19、利和义务A.B.C.D.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6.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7.最早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8.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9.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0.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选举法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A. B. C. D.11“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A.1992年 B.1997年 C.1999年 D.2002年12.“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A.两

21、种军事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C.两种社会制度D.两种法律制度13.“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祖国统一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A B C D14.“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少数民族问题 边界争端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港澳回归祖国问题A. B. C. D. 15中共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A.一国两制 B.武力统一 C.寻求国际解决 D.台湾归属大陆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材料: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香港建成回归祖国纪念碑。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西

22、北面广场。纪念碑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料。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突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纪念碑柱头用紫铜锻制而成,表面经氧化处理,历久不衰,寓意香港回归后继续繁荣昌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材料中提到的1997年前的几个年份中概括指出香港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纪念碑柱身为何要把代表2047年的石环作为最后一个石环?(2)你认为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的建成对中华民族和香港来讲有什么历史意义?怎样理

23、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17.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专题测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D 2.C 3.B 4.B 5.D 6.B 7.C 8. C 9.A 10. B 11.C 12.C 13. C 14.C 15.A二、非选择题:16.【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英国以武力相威胁,1842年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割让香港岛的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割让南九龙半岛的北京条约。1898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地区以

24、及附近大小200多个岛屿连同广大水域强行租借。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同时阐明中国收回香港后将采取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原则上最终解决了香港的回归问题。1997年6月3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2047年是香港回归正好五十年,这预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2)对中华民族来说,它标志着国家兴旺、迈向统

25、一的一个光辉历程;对香港来说,它昭示着香港开始了一个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崭新时代。(言之有理即可)“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构想,这一点已被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所证实。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构想,是和平共处原则在一国之内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新创举。17.【答案要点】变化:建立了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影响:巩固了政权,1957年,随着经济上和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构建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