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286.71KB ,
资源ID:32490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49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PDF版无答案(可编辑).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吐鲁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PDF版无答案(可编辑).pdf

1、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1页,共 8页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2页,共 8页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吐鲁番市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卷共页。要求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如教人耕作的神农氏、制作车马轩辕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对此理解最为正

2、确的是A.他们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确有其人B.他们是神话传说的人物,历史上没有其人C.他们的事迹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集体记忆D.他们的事迹体现部落联盟分工合作的史实2.周王朝建立后,“兴灭国,继绝世”,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又分封了七十多个新诸侯国,西周王室所直辖的领土面积不及全国的十分之一;到战国时期,周王室仅剩洛阳及周边百里土地。由此可知,周朝分封制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密切了王权与族权间的关系C.埋下了分裂割据的政治隐患D.解决了王室权力的分配问题3.春秋时期,齐人陈不占听闻国君有难欲奔赴救援,他的车夫劝道:“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

3、害公。”最终他在赴君难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陈不占的行为符合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4.“及秦孝公,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吴起变法B.王莽改制C.李悝变法D.商鞅变法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里反映的经济模式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C.封建小农经济D.远古游牧经济6.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有助于A.控制地方B.终结相权C.恢复经

4、济D.加强皇权7.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巡检司C.西域都护府D.宣政院8.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 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下表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光武中兴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D.楚汉战争9.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一措施:A

5、.促进民族交融B.激化民族矛盾C.加速北民南迁D.导致北魏分裂10.“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评价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 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12.1004 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

6、10 万两,绢 20 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3页,共 8页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4页,共 8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C.辽获得财富有利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13.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宋代科技繁的主要原因A.科学家个人的努力B.经

7、济文化的繁荣C.统治者的大力支持D.中外交流的推动14.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曲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昆曲艺术的不断创新C.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15.右图是我国台湾地区某一时期的地图,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学习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B.郑和下西洋的壮举C.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D.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16.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军官利洛在日记中写道:“在欧洲,外交官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中国的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

8、来,他们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我们赶紧离开。”中英谈判中,清政府外交代表的表现说明他们A.了解西方国家政策B.意识到了条约内容带来的危害C.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力图避免洋人提其他过分要求17.1864 年李鸿章提出:“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陆可恃”,左宗棠也认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以上主张A.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B.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D.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18.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A.民族B.民主C.民权D.民生19.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外部因素是A

9、.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欧洲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20.1916 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据此可知,他主张A.用白话文去代替文言文B.推翻清朝,维护民主共和C.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制度D.以俄为师,实现社会主义21.电视剧开天辟地横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 1927 年秋收起义,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风云历程。其中最能突出“开天辟

10、地”这一主题的是A.五四运动爆发B.中共一大召开C.北伐战争开始D.南昌起义爆发22.“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A.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B.使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23.1937 年 10 月 29 日,申报发文我孤军誓保闸北一块土报导:“在上海市商会于昨日下午四时,设法由四十一号女童子军献呈国旗一面后,即于六时许将送往之旗高升仓库顶上。”当人们看

11、到中国旗帜迎风招展在四行仓库楼顶,租界内男女老少一片欢腾,高呼“中华民族万岁!”这一事件A.发生于抗战相持阶段B.反映全民族共御外侮的精神C.标志统一战线的形成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24.朱德总司令指出:“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现在的决战”指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5页,共 8页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6页,共 8页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25.右图是 1956 年长春一汽全体职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内容反映了

12、新中国A.工业化已经实现B.汽车产业领先世界C.一五计划的成就D.社会主义制度建成26.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成就是A.“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7.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十二大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8.1992 年 6 月,邓小平表示:“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这表明我国A.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已认识到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迈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的第一步D.放弃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管理29.为纪念香港回归 15 周年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 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词中“找对了路径”指的是实施了A.共同繁荣原则B.“双百”方针C.民族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方针30.2019 年 10 月 1 日,德国下莱茵商会在位于鲁尔区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市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鲁尔区和德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并希望中德双方产业界一起拓展潜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赢得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A.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B.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C.其符合沿线国家发展

14、的共同利益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均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

15、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4 分)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4 分)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7页,共 8页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8页,共 8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4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4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偶然与必然有人

16、认为,1840 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场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 19 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 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 1952 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 128%,农业总

17、产值增长 25%,钢产量增长近 3 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1958 年 8 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4 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4 分)3.根据材料三,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4 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