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 17 课庖丁解牛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砉然(hu)中意(zhng)更换(gng)庖丁解牛(po)B踌躇(zh)怵惧(ch)醴酪(l)切中肯綮(qng)C宫绦(to)酬酢(zu)脚踝(hui)不偏不倚(y)D孽障(ni)绾发(wn)妻孥(n)削足适履(xio)【答案】C【解析】A 项,更(gng)换;B 项,踌躇(ch);D 项,削(xu)足适履。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B技盖至此乎C如土委地D善刀而藏之【答案】C【解析】A 项,“向”通“响”;B 项,“盖”通“盍”;D 项,“善”通“缮”。3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
2、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D【解析】A 项,判断句;B 项,判断句;C 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担当是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一种生命境界。,。,。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地以积极或消极而论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ABCD【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
3、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除此,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时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奇怪迭出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美景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ABCD【答案】A【解析】句中的“如”是举例,用来证明首句的观点;句中的“美景”和句中的“山阴道上,应接不
4、暇”呼应;句中的“读庄子”用来切入正题,“手足无措”与句中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呼应;句中的“此”与呼应;句和后文照应。6请以庄子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7将下列句子以“在濮水边钓鱼”为开头重组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怀王派人来
5、请他做宰相,他持竿不顾,“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答案】在濮水边钓鱼,对楚怀王派人来请他做宰相却持竿不顾的庄子,“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解析】关键是找出以“在濮水边钓鱼”为开头的句子的主干句:庄子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6、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C如土委地委:卸落D善刀而藏之善:友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
7、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善”通“缮”,修治,这里应该解释为“拭擦”。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始臣之解牛之时为之踌躇满志C良庖岁更刀,割也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D以无厚入有间以故汉追以及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介词,替/动词,谋划。B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此。C 项,助词,表判断。D 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进乎技”的一组是()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善刀而藏之ABCD【答案】B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1)我所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1)题中的“好”“进”,第(2)题中的“善”“养生”。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篋,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
9、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0、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选自庄子内篇)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杂篇)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属:连缀,撰写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适:满足C吾将曳尾于涂中涂:道路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从:跟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11、的含义。C 项,“涂”为“烂泥”之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B使使厚币迎之之二虫又何知C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虽”,副词,即使;连词,虽然。B 项,“之”,代词,指庄子;代词,这,指“二虫”。C 项,“者”,都是代词,的人。D 项,“为”,为了;语气词,表疑问语气。3下面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不愿被俗务所累的一组是()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我
12、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ABCD【答案】D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D曹商用丧失尊严作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痛斥,也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无比反感。【答案】A【解
13、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 项,“空话”一词不对,这里应是“虚构”的意思。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2)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答案】(1)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2)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参考译文】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
14、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
15、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庄子拿着渔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然后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
16、。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山木(节选)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
17、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18、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不材:不成材B舍于故人之家舍:寄宿C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明日:第二天D弟子志之志:志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志:记住。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
19、/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句子,明确大意,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所以在“也”之后可以停顿;“若夫”为发语词,前面可以停顿。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
20、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D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能“得而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答案】(1)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2)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参考译文】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
21、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的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么办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天道无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