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24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

2、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

3、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

4、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5、”(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类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

6、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D.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

7、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D.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只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B.清王士祯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C.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

8、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D.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朗读与呐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

9、关的事来。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

10、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此后不久

11、,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

12、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

13、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

14、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C.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D.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

15、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极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1.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吨/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

16、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材料二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极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极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扮不清”。“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

17、研究发现,垃吸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文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极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摘编自光明网垃极分类如何“拎得清”)材料三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月入过万。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客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

18、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

19、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7.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B.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C.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

20、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B.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C.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埋,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廷伸的一种表现。9.“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

21、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

22、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节选自宋史邵

23、伯温传)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B.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C.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D.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等。B.西京,指现在的西安,它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被称作

24、西京。C.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所有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D.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伯温受过良好教育。他在家聆听父亲的教诲,在外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B.邵伯温懂礼知恩。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C.邵伯温守义正直。章惇因为曾经侍奉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却躲避,因此被童贯忌恨。D.邵伯温深受百姓

25、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2)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老学庵壁【注】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

26、治者偏安江南一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简单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得太平、无忧。D.尾联是诗人对口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15.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行路难(其一)展现了李白到达理想彼岸的自信、乐观的诗句是“_,_。”(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

27、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 “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

28、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

29、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

30、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20.请把下边这个较复杂的长单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6分)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1)_(2)_(3)_21.下面一段对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修

31、改。(5分) 甲:兄弟,今日光临拜访,有事相求。 乙: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我必鼎力相助。 甲:近来做了一笔生意,没能赚到钱,暂时折在上面了。 乙:做事情暂时有困难,不要灰心。 甲:目前手头周转不灵.还请慷慨解囊。 乙:没问题,能帮得上你的忙我爱莫能助。 甲:好的,万分非常感谢!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白云,因为没有根基,只能浪迹天涯。波涛,如果没有乱石的阻挡,就难有千堆雪的壮观。车轮,一旦离开坚实的地面,转得再快,也寸步难行。瀑布,因为心中有大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圆规,站稳脚跟迈出坚定一步,有始有终才有完满

32、结局。竹子,最终能长成参天巨竹,其秘诀是每前进一步便及时小结。以上句子内涵丰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泸县五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C; 2.D; 3.A4.C; 5.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

33、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6.深化主题。“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丰富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情节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或: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7.D; 8.C; 9.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

34、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二、文言文阅读10.B11.C 12.C 13.(1)邵伯温对司马康说:“你服丧期满,没有去晋见皇帝,不宜绕道河阳先见朋友。”司马康说:“可我已经答应了邢恕。” (2)但邵伯温在咸平拜见了范祖禹,在颍昌拜访了范纯仁。有人为他担心,他也不顾忌。【参考译文】 邵伯温,字子文,是河南洛阳人,是康节处士邵雍之子。邵雍生前颇有名望,与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有密切交往。邵伯温在家聆听父亲教诲,在外则以司马光等为师。司马光等人不讲资格辈份,与邵伯温结成

35、忘年之交。邵伯温因此知识更加渊博,且特别能明察时务。司马光任宰相时,曾打算荐举邵伯温,可惜尚未荐举便因病去世了。后因受到河南尹及其他官员的推荐,邵伯温被特授大名府助教,调任潞州长子县县尉。 当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应召入朝时,邢恕请司马康先到河阳,邵伯温对司马康说:“你服丧期满,没有去晋见皇帝,不宜绕道河阳先见朋友。”司马康说:“可我已经答应了邢恕。”司马康最终前往邢恕住地。司马康去世,留下年幼的儿子司马植。吕大防说司马康生前与邵伯温友好,原将其子托付给邵伯温,可以邵伯温为西京教授,便于教育司马植。邵伯温做西京教授后对司马植说:“你是司马光之孙,司马康之子,是贤是愚皆为天下人所关注,你当以此为勉,负

36、起自己的责任。”司马植听后,发奋学习,毫不懈怠,终于取得了成绩。 绍圣初年(1094),章惇任宰相。章惇曾经侍奉邵雍,打算起用邵伯温,但邵伯温不愿趋炎附势。按惯例,邵伯温当赴吏部听候铨选,程颐对邵伯温说:“我担心你此次的吏部之行。”邵伯温说:“难道不打算见先公于地下吗?”于是,邵伯温先到了吏部听候差遣,然后才去见章惇。章惇将邵伯温举荐给朝廷,而邵伯温愿在郡县做事。章惇为此极不高兴。邵伯温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此时,元祐党人大多南迁,且许多人都不敢去拜访他们。但邵伯温在咸平拜见了范祖禹,在颍昌拜访了范纯仁。有人为他担心,他也不顾忌。后来,西夏挑起战端,欲收复西夏故地,宋廷许诺凡参加对西夏作战的将领

37、可连升数级,邵伯温本当参加,但他将机会让给了同事。邵伯温任监永兴军铸铁监期满后,章惇依然在朝廷任宰相。邵伯温执意不去京师做官,而选外任为环庆路帅府幕僚,实际上是避免与章惇共事。 服母丧期满后,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此时,童贯任该区域宣抚使,许多士大夫争相登门巴结讨好,可邵伯温听说童贯要来,赶紧出走他州以避童贯。最后被擢升为提点成都路刑狱。时农民起义首领史斌率部攻破武休,进入汉中、利路,并打算夺取剑门关,邵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史斌不能过关,蜀人因此对邵伯温十分感激。绍兴四年(1134),邵伯温去世,时年七十八岁。 赵鼎年轻时跟从邵伯温学习,后来赵鼎做了宰相,上表请求追封邵伯温,朝

38、廷遂追赠邵伯温为秘书阁修撰。赵鼎为邵伯温做墓志铭说:“邵伯温以学识品行起于元祐年间,以名节居处于绍圣年间,以言论受贬于崇宁年间。”世人皆认为赵鼎这三句话概括了邵伯温一生的历程。14.C; 15.从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从颈联看,诗人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从颈联和注释看,当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无所作为,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诗人为此而忧虑。16.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17.C 18.C 19.C20.1.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2.中国传统里

39、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3.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这一意见。21:将“光临”改为“登门”;将“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 将“慷慨解囊”改为“解囊相助”;将“我爱莫能助”改为“是我的荣幸”;将“万分非常”改为“非常”。22. 脚踏实地,经营人生 高尔基说:“一切美丽的都是朴素的。”脚踏实地地生活便是一种朴素,如此经营人生便是一种美丽。专注于自己的存在,自己就是一切的上帝。 懒惰并非缺少目标,而是缺乏踏实。古时,陈蕃独居,屋舍庭院杂乱不堪。父亲的朋友来访,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有鸿鹄之志,但最后却无法实

40、现。这不印证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语吗?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姑娘在做保姆的同时,自学英文,苦练普通话,凭自考文凭当了老师。陈蕃不乏远志,却没有踏实的行动;姑娘志不在高,却用踏实的脚步经营了她美好的人生。 梦想者并非没有行动,而是行动不切实际。法国思想家傅立叶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不满,幻想通过宣传与教育来建立以“法郎吉”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相似。在这个组织里,人们衣食无忧,无需艰辛生活,社员的劳动报酬都由组织支付,而它却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最后由于资金不足,倒闭了。傅立叶的梦想成了空想。王猛,晋朝人,先后担任中书侍、司徒等要职。他根据当时朝廷尸素不理,征税繁重等现状,采取流放、拔幽滞等

41、措施使国家兵强马壮,垂及升平。傅立叶的“法郎吉”固然美好,但他忽略了实际,使得美梦成空;而王猛则因地制宜,最终成功地让国家繁荣昌盛。走向理想要步步为营。 平庸者并非缺乏追求的脚步,而是脚步虚浮。有一些人无常志却常立志。今天一个志愿明天一个理想,干了一行换一行,无常心。香港把默默无闻、常年做配角的演员叫甘草演员,曾拿过两届TVB视帝的黎耀祥就做了二十年的甘草演员。在这样漫长的二十年间,他从不抱怨,踏实演好小角色,终等来了那个成就他的“柴九”。假如他拒绝演小角色,那是否还有他今天的大紫大红呢?人生总有不如意的事,要学会不嫌弃,要踏实走好每一步。 你是否还在幻想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华丽变身?人不能总生活在梦境中,人生正如打地基,不一块一块砖打上去,何来不动摇的避风港?走过荆棘,爬过高山,渡过河流,脚踏实地,人生终将迎来曙光。 不要在乎周遭对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对周遭做了什么,踏踏实实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漫漫长路,踏实走好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