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安全【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和价格总体平稳。我们对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有充分信心,对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充足底气。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要从世情国
2、情粮情出发,切实增强办好“头等大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一)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二)粮食安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充足,则市场稳定、人心安定。高水平、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食者造福”,让城乡
3、居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可以“为耕者谋利”,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还可以“为业者护航”,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粮食安全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粮安天下。受疫情、干旱和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病虫害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口粮库存能满足1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加工能力约19亿斤,按每人每天1斤粮计算,仅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就够全国人民吃1天多。充足的储备和库存、强大的应急加工能力,确保了我国粮食市场供应量足价稳,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二、全面实施国家粮食
4、安全战略近年来全国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一)坚持以我为主,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
5、安全基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持续增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等建设力度。2016年至2018年,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产业强,粮食安”。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
6、绿色食品加工业。自2017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550多亿元,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抓手,在产后减损促增收、源头把控保安全、品质引领好粮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树立起从增产向提质转变的鲜明导向。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1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超过4000亿元。(四)加强粮食安全制度建设,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制度是关系粮食安全保障的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7、,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切实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情况考核,强力推动了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建立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粮食储备制度,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协同配合的政府储备体系逐步健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较前年大幅上升。(五)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在立足国内保吃饭的前提下,适当进出口,有利于调剂部分国内粮油产品余缺,有利于深化国际粮食合作。近年来我国粮食贸易和对外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粮食进口总量1.06亿吨,
8、其中大豆8851万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投资,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技术和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力所能及地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地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三、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
9、”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2)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1)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
10、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3、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1)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2)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3)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各地发展多种粮食零售方式,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态势良好。4、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1)注重规划引领。(2)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
11、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5、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1)加快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2)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3)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6、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1)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2)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3)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攻克了一系列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性解决了中国“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7、着力强化
12、依法管理合规经营(1)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2)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热点解读】经济生活(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4)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居民家庭膳食品种丰富多样,营养水平不断改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平衡、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6)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
14、性的力量,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7)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促进
15、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粮价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供需平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1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1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16、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促进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繁荣发展。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
17、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2)政府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实施农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建设法治政府。切实强化市场意识和法治思维,牢固树立依法管粮、依法治粮的意识,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8、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将继续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粮食对外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作为联全国安理
19、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形象,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积极努力。生活与哲学(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
20、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这一点。(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生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坚持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立足本国国情,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
21、食安全道路。(6)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统筹建好示范市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主义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可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
22、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考向预测】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河如何做好“三农”工作,确保中国粮食安全。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3.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5.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促进绿色发展,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落实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