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18.54KB ,
资源ID:3208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20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1、专题一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A.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盛行C.礼乐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瓦解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上下雨,不仅要下到公田里,也要下到我的私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井田制盛行,故B项正确。答案:B2.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

2、重要性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对商业的抑制,主要强调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即“身亲耕,妻亲绩”的重要性。故选B项。答案:B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

3、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项说法正确。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还不足10%,故B项说法错误。土地兼并不

4、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农业生产率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5.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将大量富户迁到南京,这样一方面便于监视富户,另一方面对土地兼并现象也是一种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

5、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D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解析:“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大,利润高,因而A项符合题意。而B项与D项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大多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中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与政治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答案:A7.(2018课标全国)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

6、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本题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明代以前雇佣关系大多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故材料中以雇工和新技术制作井盐的现象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只描述了四川井研县的雇佣关系,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盐业生产环节,

7、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8.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B.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的称号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解析:骨梭、陶纺轮纺织的不一定是丝绸,也可能是麻线,故A项错误;汉代丝织品没有远销到大西洋,故B项错误;唐代官营纺织业并未衰落,故C项错误;明代松江、苏杭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故D项正确。答案:D9.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

8、要反映了古代中国()A.农产品的丰富B.商业的繁荣C.冶铁技术的成熟D.纺织水平的高超答案:D10.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徽郡)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十之一以故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顾炎武认为徽商兴起的原因是()A.江南经济发达B.迫于生存的需要C.徽州人善于经商D.安徽物产丰富解析:根据材料“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可知顾炎武认为当时徽州日益众多的人口和农业生产不发达,导致出现生存危机,迫使徽州人经商,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排除。答案:B11.陆游在杂赋中

9、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城市布局的变化B.私营手工业繁荣C.交通条件的改善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草市”属于自发形成的民间集市,其产生得益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晚唐时期,对夜晚醉酒的人进行惩罚体现了对市场的严格控制;宋代解除“禁夜”有利于夜市的繁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13

10、.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B.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转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解析:题干中材料的意思为:濮院镇位于秀水、桐乡两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清朝初年很多远方的商人带着钱来到这里做生意,每年贸易的金额不少于十万两黄金。材料能够直接说明的问题是濮院镇成为区域商业中心,故A项正确;宋代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远方商人来此,并非“长途转运贸易”,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故D项错误

11、。答案:A14.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后期江南一带去农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农、工、商结构有所变化,但并未被彻底打破,另外士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项错误;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的现象,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历

12、代封建王朝执行的经济政策,明代政府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答案:C15.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答案:A1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

13、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B项中的“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与史实不符;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17.某同学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时间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 408.11 567.71021年2 641.23 874.01077年2 021.35 117.2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抑农政策B

14、.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D.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北宋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表中农业税无大幅度变化,B项错误;赋税的增加不能说明财政充裕,C项错误。本题选D项。答案:D18.1400年到1800年,中国不仅是亚洲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这表明()A.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C.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0年到1800年是中国的明清时期,封建农耕经济高度

15、发展,领先世界,中国的茶叶、瓷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C项正确。答案:C19.明代张煊在西园见闻录中说:“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明太祖实录也载:“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据此可知,明代初年()A.实施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海禁”政策难以令行禁止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民间正常外贸活动频繁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逞之徒”“逃海”“私下”等信息,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并没有完全制止沿海地区的人民与海外的交往,私自出海的人很多,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海禁”政策的实施,不是鼓励外贸政策,也不是重农

16、抑商,故A、C两项错误;根据“逃海”“私下”,可知这反映的不是正常的外贸活动,D项错误。答案:B20.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制瓷、矿业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解析:“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D项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正反映了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8分,共5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21.中

17、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地位。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实施的目的。(6分)(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

18、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因素。(8分)参考答案:(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2)经济政策:盐铁官营。目的:打击富商大贾;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3)特点: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平民)及第

19、,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材料二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史实一例。(4分)参考答案:(1)变化:九品中正制完全废除,科举制盛行。意义: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了

20、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市”突破时空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城郊和乡村出现的“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管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铧犁也取代了商代的青铜犁,大大提高了耕地能力。到了汉代,铁犁或牛耕成为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操作灵活轻便、适合山间谷地使用的蔚犁,这种犁的出现为唐代曲辕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度,控制犁地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既提高了耕作效率,又提高了耕地质量。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的基础上

21、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犁身结构更加轻巧,耕地效率更高。我国耕犁至此完全成熟。摘编自陈文华农业考古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18分)解析:题干要求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可以从“耕犁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来入手拟题;史实依据可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元时期”耕犁技术的进步给农业带来的变化来回答;最后总结出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结论。参考答案:略。评分参考分值要求18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128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84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40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