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99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专题九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全套).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

2、成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美

3、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

4、构成了有力的冲击。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一、美苏争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

5、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二、教材要点:1、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

6、,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2、雅尔塔体制 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如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等。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对上述会议的成果进行了完善、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后面的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

7、的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制就是以上这些协定的总和。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内容是:(1)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3)建立联合国;(4)对战败国的边界重新划分,对其殖民地重新分配;(5)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产物,它的确立就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这一局面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3、“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

8、“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影响: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3)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4)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

9、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4、“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总体形势:“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具体表现有: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结果:(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

10、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本目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教学:(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背景与条件 背景:美苏两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条件: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居领先位置。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政治上,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各国,控制利用联合国,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经

11、济上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力图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 根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2)“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3)“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史 料 链 接材料一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12、,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读 史 感 悟在材料二中,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对比上述两个材料的差别,你对“马歇尔计划”有何评价?(4)“冷战”的主要内容论 从 史 出 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此表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建立柏林危机原因目的

13、内容特点实质影响2、苏联的反击措施: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确立了社会主义阵营。3、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1)基本原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2)形成过程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发出信号。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1947年6月,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德国分裂。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

14、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4、两极格局的特点:(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5、“冷战”的影响:(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2)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

15、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1、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3、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4、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5、“冷”、“热”交织的影响。史 料 链 接:材料一 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

16、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二是促使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大大削弱苏联的力量;三是苏联内政、外交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材料二 杜勒斯攻击凯南的政策是消极的,注定要失败的,不道德的。他说:“美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把苏联共产主义限制在目前的范围内美国政策的目标之一是最终恢复至今受莫斯科控制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真正的独立,我们不参与旨在承认苏联对它目前控制下国家独裁组织的行为。”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读 史 感 悟: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材料二中杜勒斯和凯南的分歧是什么?杜勒斯和凯南的政策是否有根本分歧?为什么?小结: 在

17、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四、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成立“北约”主要是为了 ( )A、遏制苏联和东欧,称霸世界 B、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使命 C、武装“解放”东欧 D、维持在德国占领区的社会治安2、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确立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3、20世纪50年代

18、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的分裂 D、经互会的成立4、南北朝鲜分裂的原因是( )A、日本法西斯对朝鲜分而治之的结果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 C、南北朝鲜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D、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5、“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其实质是(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社会经济 B、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C、抵制共产主义 D、排挤英法势力,控制整个欧洲6、“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条件是(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B、手中拥有核武器 C、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D、拥有强

19、大的经济实力7、“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 )A、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8、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9、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传统文化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10、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表明( )A、美苏对抗基本清除 B、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C、古巴与苏联之间矛盾

20、尖锐 D、苏联领导人惧怕美国领导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全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请回答:(1)材料一丘吉尔演说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美国的“支持”意味着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马歇尔计划”是否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1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1、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A 4、D 5、C 6、D 7、A 8、A 9、B 10、B二、非选择题:11、答:(1)进行反苏反共的宣传。(2)它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宣言书。(3)不是。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欧洲之实,以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12、答:(1)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2)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22、首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接着以美为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3)苏联为此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组织“华约”等。这样,“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

23、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

24、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3、中国外交方面政

25、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本目重点和难点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

26、的兴起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导入本课。教学:(一)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定与发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原因A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激烈。但是,

27、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B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都是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D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密切;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法德两国逐

28、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这一切表明,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地位;因此,他们的联合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3)影响: 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史 料 链 接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

29、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读 史 感 悟(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0、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条件: 思考: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哪些?补充、归纳: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

31、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史 料 链 接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世界当代史读 史 感 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怎

32、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论 从 史 出为什么中

33、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影响它的进程有国内外诸多因素。但是,最主要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基本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而苏联、东欧的改革没有能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没能完全把握本国的国情;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干涉别国内政;东欧则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干涉、控制。(4)因而它们都相继遭受挫折,而我国取得了成功。(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34、(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结战后世界多种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四、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亚非会议最重要的意义是( )A、支持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经济发展C、维护了世界和平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2、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在( )A、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 B

35、、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D、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3、法国和德国开始走向和解的重要步骤是( )A、“舒曼计划”的提出 B、共同加入“北约”集团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4、“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5、18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不包括( )A、法国和意大利 B、荷兰和比利时 C、卢森堡和民主德国 D、英国和爱尔兰6、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

36、 )A、都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B、都受益于朝鲜战争C、政府都实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D、都经历了高速发展7、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的经济滞胀9、欧共体成立的政治目的是 ( )A、与美国抗衡 B、与苏联抗衡 C、保证自己安全

37、 D、维护世界安全10、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七十七过集团”的兴起 D、新中国的成立二、非选择题11、阅读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有关内容: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管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和有关史实分析,第三世界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第三世界的形

38、成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C 4、D 5、D 6、B 7、C 8、B 9、C 10、B二、非选择题11、答:(1)原因:战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刚刚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以维护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2)表现:不结盟运动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不再是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舞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3)影响:政治上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一支

39、举足轻重的力量;经济上通过联合与斗争,加快了自身经济发展;同时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12、答:(1)变化:由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关系,到七八十年代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和同盟关系。(2)原因:日本经济实力迅速的增强,要求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美国在世界上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三、走向多极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

40、)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中共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立志

41、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二、教材要点1、东欧剧变的实质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方靠拢。这实质上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2、苏联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结束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更改国名,把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爆发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1991年12月2

4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从此崩溃,雅尔塔体制最终结束。3、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同时,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能力,希望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在区域安全问题上,结束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4、“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

43、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本目重点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2、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三、教学过程导入:由战后新兴力量的兴起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引入。教学:(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1)大致概况 结合教材147页的东欧剧变示意图,简要介绍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的大致经过。(2)剧变原因和实质东欧剧

44、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1)、欧洲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2)、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3)、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危机面前,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从而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剧变的实质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简要介绍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改革失败的后果。 (2)“八一九”事件结合教材介绍事件的起因

45、、事件的实质和事件的重大影响。(3)苏联解体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解体的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结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它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雅尔塔体制以有利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不利于苏东国家而结束。它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解体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

46、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外部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史 料 链 接材料 (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读 史 感 悟根据材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二)多极化趋势的

47、加强及其影响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从此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1、 鼎足之势话西方这一目讲了一个主题,即西方国家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局面的状况。(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结合史实和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地位和表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欧洲一体化过程:欧洲联盟的成立;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影响:这些举措

48、,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挤身政治大国的良机。注重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 结合教材了解具体表现。)2、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结合教材和时政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我归纳总结。普京总统的举措总结: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49、。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3、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发展 第三世界的斗争;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论 从 史 出 讨论两种观点:“单极世界说”; “多极世界说”。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

50、是,我们要认识到,雅尔塔体制的最终解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呈竞争共处的态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盟;潜在的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失去超级大国实力而力图重温旧梦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然而却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四、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

51、接原因是(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C、国际关系的缓和 D、两极格局的瓦解2、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3、欧元正式启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B、有利于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C、有利于“冷战”局面的结束 D、有利于北约集团的扩大4、下列对“八一九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B、是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发动的C、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D、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5、“冷战

52、”结束后,美国在世界的战略意图是( )A、维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B、与欧盟共同主导世界C、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 D、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东欧剧变的影响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B、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C、各国共产党自动让权 D、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8、20世纪末21世纪初,使俄罗斯走出低谷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叶利钦 D、普京9、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是一个( )A、欧洲统一市场 B、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C、

53、军事政治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1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弱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

54、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回答:(1) 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局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12、世界政治多极化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C 3、A 4、B 5、D 6、A 7、D 8、D 9、D 10、B二、非选择题11、答:(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取决于综合国力。(2)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这合乎历史潮流。基本合理。 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应当是美、西欧、日本三极。12、答:(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