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第二节 传记阅读各题型解答方法二、归纳概括题3题型微镜头大讲堂探微知著,“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微点 1 概括传主特点专题微评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弄清传主身份、分析传主品质1身份(1)科学家(学术观点、理论著作、科研实践、国家集体、人才培养、关心后辈、家国情怀)。(2)教育家(教育观念、教学成果、教育实践、思想品质、师生关系、人才培养、家国情怀)。(3)军事家(军事观点、军事理论、军事才能、军事实践、指挥
2、作战、人才培养、勇气谋略、家国情怀)。(4)文学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文学成果、关注内容、人文情怀、关心后辈、家国情怀)。专题微评2.品质术语(1)勤奋好学、发奋读书、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2)坚持不懈、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脚踏实地、勇敢果决。(3)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4)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5)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刻苦学习、擅
3、长沟通、不安现状。示例及标志:(2016全国卷)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题干中有“人”“性格”“形象”“特点”等字样。常见设问方式:(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通过事件,反映出传主怎样的性格?(3)从文中看出是一位怎样的人?1(201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任继愈:大师风范,空谷幽兰春日里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已有15年历史的“文津讲坛”,在这里第815次开讲。像以往的800多个周末一样,读者从四面八方会聚到临琼楼二层的报告厅,聆听名家高论,享受文化的滋养。只是,最近的七年间,人群中少了那位拄着拐杖的敦厚长者
4、任继愈。任继愈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望族,他的名字包含了“继承韩愈”之意。“七七事变”爆发,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他随校南迁,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这次历时 68 天、徒步 1 300 多公里的“长征”,让他目睹中国的现实并叹服于这个伟大民族的坚韧:农村破败,旧屋紧闭。轿夫们吸得起鸦片却戒不起烟买盒鸦片 1 毛钱,戒烟一个月不能工作,没饭吃。他的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由此转变,“我深信研究高深的学问,不能离开哺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从此,我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任继愈师承汤用彤、贺麟、熊十力等名家,长期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术研
5、究卓有成就,但他最大的功绩,是竭力保存中华文化的薪火。在生命的最后 30 年,他却把学术工作一压再压,投入到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之中。他认为,中华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活着的文化,它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间屹立不倒。文化的再次繁荣不是等来的,要靠长期的积累。本着这种文化自觉,他组织和主持了中华大藏经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华大典和“二十四史”点校本及清史稿修订等一系列国家大型文化工程。这些多是绵延十几年难以完成的浩大工程,每一项,他都会亲力亲为,从不做挂名主编:点将选人、选题、写提纲、审阅点校,动辄写六七百字的编辑意见。拿中华大典来说,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1990年国务院批准,至今
6、尚未完成。它参照现代图书分类方法,对先秦至 1911 年中国优秀文化典籍进行梳理汇编,共分 24 典,含 110 余分典,收书 2 万多部,总字数 8 亿,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两倍。任继愈不仅担任总编辑,还兼任哲学典和宗教典的主编。1987 年 5 月,任继愈就任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馆长。国家图书馆就此恢复了知名学者担任馆长的传统,任继愈也开启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程。任继愈清楚地知道,图书馆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流通。他大事着眼,小事用功设置专藏阅览室,关注图书编目工作,收集名家手稿,开创文献缩微事业发现大量普通公众进入国图仅仅是借阅普通书籍,他敏锐意识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遂在当选为人
7、大代表期间不断呼吁和建议发展社区公共图书馆。2002 年,国图出版社将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劫余卷帙 161 册仿真再版;2005 年,他又呼吁将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嘉惠学林。任继愈力主开设“文津讲坛”,不但自己亲自登台,还以 90 高龄之身不辞劳苦地策划选题,亲自邀请红学家周汝昌、历史学家张岂之、经济学家厉以宁等担任主讲人,使文津讲坛成为推广优秀文化的重镇。任继愈积极支持“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曾三登讲坛,主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关于道德经今日看易经。2009 年,93 岁的任继愈辞世。斯人已逝,但风范长存。中华大典办、中宣部出版局伍杰说,1988 年任老接受中华大典总主编的聘任时,
8、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他却义不容辞,他主编的哲学典是最先完成的。21 世纪初,国家投资了一些钱,给他一些报酬他不要。后来给他一张补助卡,告诉他可以领取补贴工资,他笑了笑说:“我不要。”将卡退回到办公室放着,始终没取过一分钱。国家图书馆编审曹月堂回忆说,中华大典有关儒学部分,出清样后编者和出版方发生分歧,任老当机立断:返工重审。出版方急于出版,说最好赶在任老 90 大寿前出版,任先生毫不客气地说:“我从来不考虑做寿的事!”几个人又做了 4 个月。与任老相交 20 年,“想到他,就不感到孤独;想到他,就对自己有要求。”子夏说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任老为学为人的特质,如空谷幽兰,让人
9、难以忘怀。(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稚丹,有删改)【相关链接】任继愈的胞弟、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说:家兄认为“儒佛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他用毕生精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嫁接在一起。“文革”前他因质疑日丹诺夫对哲学的定义被称为修正主义,险划右派;“文革”中不参与“批儒评法”让江青光火;“文革”后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又被当成左的靶子。但他坚信,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的观点是正确的,“世间没有纯学术现代文。但有一点可以说,我写的,完全是我想通了的”。任继愈坚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又一轮新的文化高潮。我们这一辈人最应该做的是文献整理工作,给后人、给文化发展高峰
10、打基础。(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文章题为“任继愈:大师风范,空谷幽兰”,试结合全文简析任继愈身上体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6 分)答:_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此题先明确精神品质,然后用事实解说就可。答案 爱国报国热情。抗战时随校南迁,他目睹中国灾难深重的现实并叹服于这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使他“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他的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由此转变。甘为人梯,埋头文献整理工作。任继愈学术研究卓有成就,但他坚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又一轮新的文化高潮,因而甘心埋头文献整理工作,给后人、给文化发展高峰打基础
11、。不避繁难,亲力亲为。他组织和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大型文化工程,这些多是绵延十几年难以完成的浩大工程,每一项,他都会亲力亲为,从不做挂名主编,有时不仅担任总编辑,还兼任分典主编。淡泊名利,不计报酬。接受中华大典总主编的聘任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他却义不容辞。后来国家给他一些报酬他不要。给他一张补助卡,他始终没取过一分钱。治学严谨,不急功近利。出版方急于赶在任老 90 大寿前出版中华大典有关儒学部分,任老当机立断,坚持返工重审。不畏强权,坚持学术观点。“文革”中不参与“批儒评法”让江青大为光火;“文革”后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又被当成左的靶子。但他坚信,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的观点是正确
12、的。微点 2 概括传主人生阶段专题微评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时间变化 地点变化 职位(工作)变化 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专题微评示例及标志:(2016全国卷)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题干中有“如何”“形成”“成为”“心得”“事迹”等字样。(2)在辨别时学会转换问法,如“
13、如何形成”可以变换为“经历了哪些事件形成的”。常见设问方式:(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哪几件事?(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1(2019湖南省永州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转学到了重庆的南开中学。当时的南开中学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学校,国民党很多高官的子女都在那儿上学,常常用汽车接送。那时候的汽油是非常贵重的。于是,热血愤激的汤一介和同学张岂之、宁可拍案而起,办了一期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这一现象,但是学校训导长对他们毫不客气,“不让我们办了,而且说再闹就开除我们”。1945年1月,为准备考大学,汤一介回到了昆
14、明。当时,由于妹妹的病逝,加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少年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论死论善论生的意义等一些展露他哲学家天赋的文章就出来了。第二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求学时期,“我下定决心,我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1981 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开课,他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一课修改成郭象与魏晋玄学,找出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哲学思想的解放;在由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汤一介大胆提出,必须把“宗教”和
15、“迷信”区别开来,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而这些探讨,均是此前的道教研究很少讨论到的,汤一介以他敏锐的哲学家的眼光,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汤一介开创性地提出做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作为一名学者,他想他必须肩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就是探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传承自己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于是,汤一介在讲课的同时办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一招生就是 12 000 人。耄耋之年的汤一介的最后心愿是“把儒藏做好,把中国解释学做出点眉目来”。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创建中国解
16、释学,是要参照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注释经典的要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其意义则在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即古为今用。“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对这个明清两代均有学者提出而终未成行的浩繁无比的工作,汤一介唯一担心和希望的是,他要努力等到编撰工程完成的那一天。【相关链接】汤一介(19272014 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哲学研究史上不可不读的著作。虽然有数次机会留在国外一流大
17、学任教,薪酬、环境都要比国内好得多,他都放弃了,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活着就意味着责任”。(以上材料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汤一介先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 分)答:_解析 作答时要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第一段:热血愤激的汤一介和同学张岂之、宁可拍案而起,办了一期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这一现象。第三段:北京大学求学时期,“我下定决心,我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相关链接:虽然有数次机会留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教,薪酬、环境都要比国内好得多,他都放弃了,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活着就意味着
18、责任”。第五段:汤一介开创性地提出做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第六段:汤一介在讲课的同时办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一招生就是 12 000 人。第七段:耄耋之年的汤一介的最后心愿是“把儒藏做好,把中国解释学做出点眉目来”。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围绕以上信息概括要点,分条作答即可。答案 在南开中学和同学办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时弊;立志做哲学家,通过独立思考,探讨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坚守国内,孜孜不倦地研究哲学,放弃国外一流大学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自觉肩负学者的责任,开创性地提出建构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办文化书院函授班,
19、使中国文化和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编撰儒藏,全面收藏儒家文化,并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微点 3 概括传主成就原因专题微评分析概括传主做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内因:1兴趣、爱好、理想、目标(高远)。2态度、方法或其他优秀品质。勤奋好学(努力)、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坚持、不放弃、执着、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脚踏实地、果敢。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合作、
20、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擅长沟通、不安现状。外因:1家庭熏陶、支持。2.朋友关心。3.时代背景。4.社会援助。5.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6.客观环境(条件)。示例及标志:(2016全国卷)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题干中有“原因”“因为”“理由”“为什么”等字样。(2)题干中往往提到传主某一方面突出的特性或特殊事件。常见设问方式:(1)从全文看,为什么会坚持?(2
21、)是什么原因让传主走上了路?(3)结合全文,分析成为的原因。1.(2019山东省青岛期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记浙大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姚玉峰,来自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姚玉峰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之是“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被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姚玉峰曾留学日本,他的第一任导师是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黄斑转位手术的医生,担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的田野保雄教授,姚玉峰赢得了田野的喜爱
22、。另一位眼科“巨头”,现代免疫学之父、眼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现象的发现者,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斯特莱茵也很欣赏他。1992 年春,斯特莱茵来阪大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刚来的中国留学生姚玉峰要求向大师提问:“如果免疫在眼前房可产生选择性抑制,绕开机理研究的细节,这个机理是否可被用来治疗某些免疫增强性的疾病,比如排斥反应?”他的提问,出乎斯特莱茵的意料,因为这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假设。“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斯特莱茵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我还没有研究过。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在这方面探讨!”更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斯特莱茵突然从台上走下来,走到还有点儿羞涩的姚玉峰面前,兴奋地对着田野说:“这家伙
23、很厉害!”作为导师,田野感到自豪,他恳请姚玉峰留下来读学位并帮助他解决奖学金。姚玉峰向导师介绍: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他希望回到祖国。回国一个月后,学校就让姚玉峰再回大阪大学继续读博士。回到阪大,继续师从田野保雄,还有另外两位国际眼科界的泰斗,大桥裕一、井上幸次。姚玉峰研究的课题是眼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1700 年,有医师在埃及尝试角膜移植,失败了;140 年后,爱尔兰医师将羚羊眼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也失败了。1906 年,德国医生第一次用人角膜进行移植,成功了。但是,发生了排异。整个 20 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排异反应这一难关。1976
24、 年,美国角膜病权威理查德成功进行了上皮移植手术,向最后解决角膜移植顽症的目标逼近了一步。但结果遭到质疑:因为没有从理论上阐释上皮移植的机理,仅仅是假说,无法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从此,证明理查德上皮移植机理又成为一道难题。“一定要无愧学校的选派,为国家、为亲人争光!”姚玉峰在阪大的三年时间,不但证明了困惑世界眼科医学界 16 年的“理查德上皮移植假说”,而且独创制作了小鼠角膜上皮移植模型,终于揭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姚玉峰设计出术后不发生排斥反应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1995 年 5 月 20 日,他成功地实施在病人身上。角膜移植排斥反应遮蔽了世界整整一个世纪的阴霾,
25、被姚玉峰拨开了!他继续攀登。人类的角膜由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组成,厚度约 0.5 毫米。实验证明:排斥反应针对的是角膜最后一层的内皮,只有 6 微米厚。理论的推导,让姚玉峰明白:只要把患者的 6 微米内皮层完整保留,逻辑上就不产生排斥反应。怎样才能让这 6 微米不在手术中发生破损?6 微米,这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距离!6 微米,这是攻克角膜移植排异难题的制高点。6 微米,也是横亘在姚玉峰面前的最后难关!姚玉峰尝试几十种方法进行试验,但均未成功。在小鼠角膜上做上皮移植,无异于微雕艺术家在头发丝上做雕刻,而头发是死的,小鼠是活的。给小鼠打麻药,打多一点儿会死,打少了会动。手法已
26、非常娴熟的姚玉峰一天能做 12 只小鼠的角膜移植手术。牛顿观苹果落地而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姚玉峰的苹果何时才能掉落?1995 年 3 月,姚玉峰生命中的苹果终于掉落。这天早晨,仍停留在实验冥想中的姚玉峰去吃早餐。他拿起鸡蛋轻轻一磕,随手剥开一片蛋壳。咦?蛋壳剥落,蛋衣竟完好保留!两眼直愣愣地盯着蛋衣突然,姚玉峰感到醍醐灌顶:若将角膜开一个小口,露出后弹力层与内皮层,让“蛋壳”与“蛋衣”分离。而后,再剥“蛋壳”,剥破“蛋衣”的概率不就可能明显降低吗?姚玉峰浑身颤抖起来:3 年来,众里寻他千百度,世纪难题瞬间有了解决办法。1995 年 5 月,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
27、,在母校附属医院完成。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 1.0。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困扰世界角膜界一个世纪的难题终于被一个中国眼科医生破解。姚玉峰登上了世界角膜移植的巅峰!这一年,姚玉峰 33 岁。(摘编自光明网,有删改)姚玉峰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被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并写进了美国医学教科书。综合全文,请分析姚玉峰取得成功的原因。答:_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目要求综合全文,分析姚玉峰取得成功的原因。而原因无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答案 师从泰斗,名人引路。世界眼科界的泰斗是姚玉峰的伯乐,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引领姚玉峰前行。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刚到阪大,对于前来作报告的大师,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朴素情感,促成了姚玉峰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感,也促使他登上了眼科医学发展的高峰。坚持不懈,探索钻研。(或“勤劳和智慧”)虽然尝试的几十种方法均遭失败,但他毫不气馁,最终完成了把患者的 6 微米内皮层完整保留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