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1课一、选择题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C项错误在于“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这与历史史实不符。答案:C2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诸侯国拒绝纳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答案:B32011年12月3
2、日,凤凰网以“春秋时期伟大改革家管仲”为题,评价历史上的管仲改革。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其实质是()A实行土地国有制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 D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之前只有井田纳税的政策,实质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项是对井田制的描述;B、C两项结合管仲的阶级属性及改革性质,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D4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
3、初税亩”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中的“管子”可以判断出是管仲的改革。答案:A5在变法中提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惠农思想”的改革家是()解析:本题考查了主要改革家的改革内容。李悝在变法中推行“平籴法”,“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答案:B6春秋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管仲改革和鲁国实行“初税亩”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是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解
4、析:这里的改革应该指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二者的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所以目的不可能是发展封建经济。答案:B7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材料没有体现。答案:D82011年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
5、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束、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
6、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早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诗经大田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所说的“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二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然后结合材料二回答“铁官”的任务。第(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三,然后对照材料四,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作答。第(3)问考查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答案:(1)农业出现牛耕和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原因: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