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86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练习:常规大题专项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常规大题专项练(四)(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北京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有关华夏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远古到西周时期 在秦人的历史记忆中,其母系先祖女修、女华出自炎黄世系,秦人为炎黄的姻族。秦人长期活动在西周的西部边疆,因善于养马,西周赐予封邑,收为附庸。直到西周末,秦人仍然是西部边陲的“游牧部落” 春秋时期 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人由此进入诸侯国之列。此后,秦人一再东迁,势力扩大到关中地区,成为西北地区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然而在整个春秋时期,中原诸国一直将秦人视为夷狄并加以歧视。秦人为此深感自卑。“秦国僻陋戎夷,犹惧为诸侯笑” 战国时

2、期 战国初期,秦孝公即位后,中原诸夏视秦人为夷狄。“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狄)遇之。”秦孝公深感耻辱,表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迁都至咸阳,完成了其活动中心由陇右到关中腹地的重大转移。战国晚期,由于秦国实力不断壮大,取代周室、吞灭群雄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秦国与关东六国逐渐形成紧张对抗的关系。六国人士深感岌岌可危,对秦国充满仇恨和畏惧。但是,秦人身上的“戎狄”标签,在战国晚期已经淡化,甚至消失。秦国发动的兼并战争,在六国人士心目中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战争。秦与六国之间已经不存在夷夏之别,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 摘编自彭丰文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

3、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月底,孙中山又在致蒙古王公电文中说:“汉蒙本属同种,人权原自天赋,自宜结合团体,共谋幸福今全国同胞见及于此,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同年,他发表演说指出,辛亥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满族统治其他各族,“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也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要之,异族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

4、等”。“今者五族一家,于平等地位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国”。 摘编自陈其泰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变 (1)商鞅变法是秦发展中的大事。若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补充到材料一表格中,应位于序号( )和序号( )之间,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人活动空间发展变化的特点。概述秦人融入华夏民族的历程及历史意义。(3)依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的民族观,谈谈你的认识。2西方的法治传统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苏格拉底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思想和行动

5、,表达了他坚定的法律信仰。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孙季萍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材料二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耳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

6、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意) 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关于法律的认识,分析它对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罗马的法治精神对今天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常规大题专项练(四)1解析:(1)由材料“西周赐予封邑,收为附庸”“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这些史实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无关,处无关问题的解决;材料“

7、孝公迁都至咸阳”和“战国晚期,由于秦国实力不断壮大”等分别提供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结果,所以“商鞅变法”应该补充在序号之间。 (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秦人长期活动在西周的西部边疆”“秦人一再东迁,势力扩大到关中地区”“孝公迁都至咸阳”“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得出秦人活动空间由边缘到中心,逐渐进入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由西方向东方逐渐进入关中和中原地区,活动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等;第二小问历程,结合材料内容归纳即可;第三小问历史意义,由材料一“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归纳。(3)第一小问民族观,由材料二“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 五族一家,于平等地位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

8、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国”得出其民族观包括各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共和国,各民族平等与团结,各民族共同推进国家的进步等层次。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材料中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从民族观的形成、内容和对中国革命及历史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答案:(1)序号:。理由: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增强秦国的国力。(2)空间变化的特点:由边缘到中心,逐渐进入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由西方向东方,逐渐进入关中和中原地区;活动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历程:从秦人自认为属于华夏到为中原华夏诸国接受和认同。意义: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3)民族观:主张中国是由各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共和国;各民族平等与团结;各民族共同推动国家的进步。认识:略。(言之成理即可)2(1)认识:法律至高无上,统治者应受法律约束。积极影响: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模式: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任答两点即可)(3)启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权力应在宪法之下运行;立法要符合规范,反映大多数人民的意志。(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