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东日照一模,28)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 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2毛泽东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建立的时候,对外一定要把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割断,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不同旧的外交传统发生任何联系,把一切驻在旧中国的各国外交官员都当做普通侨民看待,要他们遵守我
2、国的法律。这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4(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A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B支持民族独立,坚持反殖反霸C壮大社会主
3、义,遏制资本主义 D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5(2017江苏南通一调,10)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6(2017北京西城一模,15)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
4、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7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说明当时我国()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争取团结国际力量反对霸权C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D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8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
5、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间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D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9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访问中国时曾说,“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航空运输协定是国家间的协定,日台之间是地区性的民间航空往来”。这说明当时()A中日恢复了邦交正常化 B中日关系仅限于民间交流C日本变相制造“一中一台” D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开启10(2017福建福州质检,20)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6、出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C尼克松总统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11.(2017衡阳一模)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B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12(2017郑州一模)“双方确认,中日两国在21世纪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肩负更大责任,愿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
7、同繁荣的世界。”(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段话反映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A B C 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
8、聋子的对话”。南方人物周刊百年中美潮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奥巴马上台后,一度对发展中美关系持积极态度然而,才几个月过去,给人的感觉是,中美关系却是沿着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反的方向滑动,出现了“倒振荡期”。于是,有人又把传统现实
9、主义的逻辑搬出来,认为大国政治的悲剧必将在中美之间上演,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传统现实主义的逻辑确实在影响着中美关系,而且在当今世界,这种逻辑也是难以摆脱的,尤其是在美国“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几乎成了真理。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当今世界的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不可能完全遵循那种逻辑行事。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聋子的对话”状况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并结合所学
10、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有何影响。(9分)(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可能性。(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和尼克松!在1971年以前的世人眼里,他们的二重奏似乎显得奇异。 尼克松担任副总统时,美国曾三次以核武器来威胁毛泽东的中国。 美国曾不止12次阻挠毛泽东的政府在联合国取得席位。 在毛泽东进入紫禁城以来的22年中,直到尼克松委派基辛格访华的前一年夏天,这两个国家没有一位政府官员访问过对方的首都。 在1969年和1970年间,中国报界称尼克松为“战争瘟神”,这一尊称似乎是代替了理查德米尔豪斯。 然而事实
11、是:一位美国总统先不访问东京或莫斯科而访问毛泽东的北京;尼克松在中国8天的逗留是美国总统访问外国时间最长的一次;美国总统在一个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领土上谈判是第一次。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据材料,提取任何一项尼克松对中国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分)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练模拟明趋势2(2017广州荔湾区三调
12、)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在苏联将逗留多久时,毛泽东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中苏建交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共同抗美援朝3(2017湖北七市调研)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的界限 B否定了“一边倒”的方针
13、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4(2017山东济宁一模,31)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5(2017郑州模拟)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
14、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提出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这表明()A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B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C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D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6(2017青岛一模)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恢复中国在联合
15、国的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7(2017福建质检,18)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就这一时期而言,该报告()A低估了“一边倒”方针的作用 B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C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8(2017河南洛阳二模,30)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16、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9(2017湖北武汉二调,31)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期10(2017海口调研)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没
17、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B得益于亚非国家的大力推动C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 D使联合国成为伸张正义的舞台11(2017广州模拟)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指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老一代领导人的真情交往了然于胸对当年非洲兄弟将中国抬进联合国的往事,中国人民记忆犹新。”历史上,中非长期友好合作产生的影响包括()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推动新中国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有利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与包围A B C D12(2017石家
18、庄一模)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13(2017重庆一模,31)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14(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10)
19、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15(2017新疆一模)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
20、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这里“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具体是指()A维护亚太地区力量平衡 B遏制日本和西欧的崛起C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D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6(2017太原模拟)2012年6月6日至7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全球瞩目,峰会发表的宣言表明,成员国正准备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地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员国将在中亚地区建设一个“稳定之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加强了中国同其他成员国的多领域合作主要同世界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亚地区和平发展的一面旗帜A B C D17(2017天津六校联考)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
21、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的官兵和警察14 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练纠错提知能易错点1混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181949年2月,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A“另起炉灶
22、”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易错点2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区分不清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C D易错点3不能准确把握中国外交政策与国际环境的关系20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课练1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双基达标课时作业1C从
23、材料信息看,美国担心中国共产党控制西藏后,社会主义力量会向印度扩展,可见,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的“长期”对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藏要求独立,故D项表述与逻辑不符。2A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将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故选A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3D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
24、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4B日内瓦会议
25、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会议最后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体现了中国对民族独立的支持;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人民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反映了中国反殖反霸的主张,所以本题选B项。5B从材料信息看,美国不同意苏联通过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孤立中国的做法,这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说明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故选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6C从材料信息看,尼克松认为,尽管美中之间存在着意识
26、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但美国无意否定中国的合法的国家利益。据此可知,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7B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正式形成的,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而且中国也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A项错误;根据“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可知,当时中国想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后,C项错误;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D项错误。8C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由“只有一个
27、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知,该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中国统一,C项正确。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A项不正确;中美敌对状态结束是在1972年,B项不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D项不正确。9A本题考查中日关系。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日本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日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B、C两项错误,A项正确。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0D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并不代表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
28、,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故D项正确。11D1952年,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包围,苏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支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因此提倡学俄文。1984年,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这些方面,美英处于世界前列,因此,对英语特别重视。正是各种形势的变化引发了不同阶段的外语热,故D项正确。12C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材料中的中日“加强协调”
29、“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等信息可以判断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第三世界的内容,排除。13(1)敌对的阵营及政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中美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等;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等的影响;冷战思维作祟等。(任4点得8分)(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9分)(3)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国合作共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人
30、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当今时代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时代,群雄并起,制约大国关系的因素增多。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中美都是掌握核武器的国家,面对核毁灭的威胁不会轻易动武。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任4点得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中美双方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立。第(2)问,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第(3)问,分析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各种力量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等。14答案一:敌视中国。(2分)原因: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受美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影响;遏制社会
31、主义在全球发展的需要。(5分)影响:加剧了全球的紧张局势;不利于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外交事业陷入僵局,不利于中国影响力的扩大等。(5分)答案二:同中国缓和关系。(2分)原因: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被迫调整其全球战略;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霸主地位动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处于对抗状态。(5分)影响: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等;有利于中国打破外交僵局。(5分)解析:题干材料显示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有两种,一是敌视,二是缓和。在此基础上,从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态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加餐练练高考找规律1B1965年与1957年相比,中国大陆与
32、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练模拟明趋势2C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百废待兴,工作重点应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A项错误;苏联在1949年10月2日就宣布承认新中国,同中国建交,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美国坚持敌视、孤立、封锁中国,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
33、年6月,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时间是1949年12月1950年2月,故D项错误。3A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的这一外交思想突破了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界限,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在1953年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故D项错误。4C材料中的“万隆时代”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这一时期,新中国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5D材料信息“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谈外
34、,同时指出”表明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不能表明当时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但不能表明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故B项错误;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6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体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安全缓冲带”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边地区”“集体和平秩序”等信息说明新中国与周边地区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信息“周边地区”不符,故C项错误;开展以联合
35、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举措,故D项错误。7B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此时中国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这份报告认为中苏两国会继续团结合作,可见报告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故选B项;C、D两项明显与材料不符。8D中法建交突破了美国的外交遏制,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D项正确。A项出现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排除;中法建交与欧洲政治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无法推断出“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排除C项。9C结合地理知识可知,“北拒曹魏”指的是应对苏联的威胁。20世纪60年代末7
36、0年代初,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苏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因此中美两国加强联合共同应对苏联,故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结盟,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并未缓和,不存在“东联孙吴”,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故D项错误。10B材料中“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说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亚非国家的支持,B项正确。11D本题考查中非长期友好合作产生的影响。我国是不结盟运动重要的观察员国而不是成员国,排除,本题选D项。12C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英法同属资本主义阵营,不存在对抗关系,故A项错误。战后
37、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来一直追随美国,两者不存在对抗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面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外交形势相当恶劣,在外交上中国“两个拳头”出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故D项错误。13C材料信息反映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故A项可排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故B项可排除;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故D项错误
38、。14C从材料信息看,田中角荣认为,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将有利于加强亚洲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说,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故选C项。根据材料中“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可知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故D项错误。15C材料反映的是基辛格访华,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在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劣势,中美双方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项正确。16D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除中国、俄罗斯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因此并不是突出“主要同世界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
39、表述错误,排除,故D项正确。17C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开展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不是经济方面的外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D项的结论无从得出。练纠错提知能18B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可知,这是要扫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故答案为B项。19A本题考查中非关系,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及识记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非洲很多国家尚未独立,新中国主要的建交对象为社会主义国家,错误。中国既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也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没有非洲国家,错误,故选A项。20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间限制,并与当时的国际形势相联系形成正确的判断。A项发生在1991年,可排除;C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可排除;D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也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