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71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重庆二模)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A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方针提出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后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这表明该方针明确了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路径,故选A;1945年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B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

2、线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排除C项;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D项。2(2019江苏无锡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迅速提高群众参政能力B增强人民当家作主意识C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谁养活了谁”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故选B;题干不能体现“迅速提高”,排除A项;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此时是过渡时期,排除D项。3(2019

3、广西南宁二模)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

4、,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B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4(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这是1954年宪法的原则,与参与人员无关,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大制度,B项错误;题干提

5、及的是1954年宪法的参加人员有各类人群,这反映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社会主义原则,D项错误。5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

6、治、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6(2019江苏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答案:D解析:“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体现50年代对台政策灵活务实,故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70年代末,排除B项;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是80年代初,排除C项

7、。7(2019四川南充一模)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 年份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 199157.313.9054.6 1992270.655.43298.7 199370.299.0379.9 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答案:C解析: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故选C;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的方针是在1979年,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在2008年,排除B项;台湾当局并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项。8(2019安徽淮南二模)1948年毛

8、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答案:C解析:由材料内容结合史实可知1948年中共的外交政策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50年代初则在一边倒的情况下也主张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国家和平共处,说明我国外交根据世界形势和国家利益进行调整,故选C;50年代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已与苏联结盟,排除A项;50年代正处于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被美

9、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孤立,排除B、D两项。9(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 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答案:B解析: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与材料中“增长到19

10、56年”相符,故选B;“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贸易额”无法体现经济存在互补性,排除C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贸易”不符,排除D项。10(2019湖南株洲一模)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C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

11、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11(2019河南洛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

12、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知弱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旨在扩展对外交流,故选A;“摆脱了”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突破了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12(2019天津滨海重点学校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

13、: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的外交举措,B项错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与材料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不符,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

14、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

15、,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答案: (1)特点:以商业活动为依托;双向交流;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限于表层。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对西方文化的片面认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2)变化: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范围从以东欧为主扩大到世界范围。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需要;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7、 (3)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理解、借鉴、交融加强;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增强;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4(2019新疆三模42)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经济建设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祖国统一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教育中美关系的改善,使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

18、人的思想、生活方式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论题: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阶段特征: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成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遭到反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