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635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测试5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选择题1(2012年泉州高三模拟)“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A整顿吏治B禁止吸食C严惩贩卖 D断绝外贸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根据题干信息“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后面叙述了官员腐败的种种表现,因此体现了林则徐整顿吏治的观点。答案:A2西方人当时把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叫做“

2、英中战争”,直到今天,西方教科书里面还沿用这种说法。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称之为“鸦片战争”。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A用语不同是由语言翻译差异造成的B两字之差反映了两种态度,两种思想C“鸦片战争”道破了英国贩卖鸦片的罪恶D“英中战争”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实质解析:对战争名称的不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立场,这与语言的翻译无关,故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A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

3、“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题眼“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入手进行思考即可打开思路。“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A项正确;由“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可知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D项错误。答案:A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

4、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从时间1854年判断,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从材料“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也可看出是中英双方已签订的条约,符合条件的是南京条约。答案:A5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李慈铭否定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从“圆明园为夷人劫掠”一句,排除

5、A项,作者肯定了外国人的侵略行为。从“奸民乘之”分析出作者认为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材料不能说明作者亲身经历了圆明园被劫,因此,材料不是一手材料。D项无从体现。答案:B6“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洗劫内地设工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根据题中“多国合谋”“外攘内安”“又失锦绣河山”等关键信息可判断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7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某重大战役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据所

6、学知识推断这一战役应是()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 0525艘沉没1 200日方122723 5665艘重伤300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战役C辽东半岛战役 D台湾保卫战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从表格所示信息可知,双方互有损失,且规模较大,符合题意的只有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主要在陆上进行。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避战保船”,致使中方损失远超日方,材料信息与之不符。台湾保卫战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A8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7、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提取材料信息:“基隆”属于台湾,材料中叙述了台湾人民反日军侵略的史实,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由此判断C项正确。A项属于中英之间的战争,B项属于甲午战争前的史实,D项中没有涉及台湾的内容。答案:C9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该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B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近代历史上最大数额赔款的规定

8、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该条约为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A、D两项都符合辛丑条约;B项是列强在鸦片战争后取得的。答案:C10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注意

9、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满族政权无能,“转向了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答案:D11李小明课堂笔记里关于某条约认识的整理表明,该条约所反映的突出时代特征是()A国内阶级矛盾服从中外民族矛盾B中外民族矛盾服从国内阶级矛盾C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D中外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解析:本题易错选C,错因主要是联想到此后的辛亥革命,误认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资产

10、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其实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笔记是对辛丑条约影响的整理,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此后,打击清政府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也要反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中外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答案:D12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员的廷雍和保定另外两位官员被联军斩首示众。从当时联军的一份布告可知,罪名是“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对反帝行为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1、等,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材料二商务与碰撞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材料三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材料四侵略与学习1890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新的关键阶段,在中国蒙受被日本击败的羞辱后

12、不久,1895年初夏法国带头声称华南和西南为其“势力范围”,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租借地”的狂潮。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于西学仅有的一点兴趣大部分集中在技术知识上。但在该世纪末,如果我们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本有关西学的中文文献目录来作判断的话,那么,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方面了。剑桥中国史(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2)材料二中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是什么?两种文

13、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的主要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了救国救民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史论结合。第(2)问,由“商务”可知材料抹杀了战争的实质,这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两种文明碰撞是指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东方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全球史观。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注意理由与观点对应。第(4)问,“主要原因”的解答,结合关键信息“被日本击败的羞辱”,由此可联

14、想到洋务运动破产;“争夺租借地”的狂潮体现了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90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期。解答“探索”时抓住关键信息“维新派和革命派”即可。答案:(1)写作示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否认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

15、的本质。全球史观。(3)观点一: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了新思潮的萌发,从而使中国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4)原因: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设想;革命派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

16、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材料二甲午一役之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一爆发者也。蔡锷军国民篇材料三上帝至尊的教义及其对多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排斥,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形成于西方民俗和历史中的布道、洗礼、忏悔仪式,在具有另一种民俗和历史的中国人眼里却是全无神圣意义的伤风败俗之举。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庚子年间流传的一件揭帖,把怨恨“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

17、”列为“上帝今有七怒”之一。义和团杂记材料五“(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秋瑾精卫石填词(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起因。(2)根据材料四回答,义和团对维新派态度如何?原因何在?(3)根据材料五回答,秋瑾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有何不足?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第(1)问通过解读材料一、二、三可知,三则材料分别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第(2)问考查义和团对维新派的态度,保国会是维新派成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团体,应从双方思想主张的矛盾之处来回答;第(3)问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对义和团的看法,抓住“酿成大祸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一关键信息,由此看出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不足。答案:(1)经济:外国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失业。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文化:中西异域文化的冲突;反洋斗争。(2)态度:义和团仇视维新派。原因: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盲目排外,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秋瑾的评价:义和团酿成大祸,导致八国联军侵华。不足:未看到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即义和团是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兴起的,带有爱国性质,是正义的,义和团反映出中国人的反抗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直接瓜分中国的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