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国版第14单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历史上改革名称时间背景内容影响和评价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1)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矛盾尖锐(1)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2)政治上: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社会等级;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1)为雅典的振兴和繁荣奠定了基础。(2)把雅典引上了民主政治道路,为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1)经济上: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奖
2、励军功;推行县制;颁布法律;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制度。(3)思想上:“燔诗书明法令”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1)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组织。(2)迁都洛阳。(3)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基础王安石变法1069年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
3、机(1)理财方面: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整军方面: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等(1)增加了政府收入。(2)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规律启示 (1)分析梭伦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及其对雅典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梭伦改革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作用。(2)改革的两大类型:一是调整统治政策,实现富国强兵,即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如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二是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即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二、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名称时间背景内容影
4、响欧洲宗教改革1517年1415世纪以来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奢侈腐化(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加尔文将“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3)亨利八世规定英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05年封建势力如包税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法国的入侵(1)政治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2)经济上发展机器工业,建立近代工厂。(3)军事上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确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建立了近代工业,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推动了埃及历史
5、的进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1)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2)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3)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1)积极: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2)消极: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2)“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1)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
6、立宪制。(2)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3)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4)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戊戌变法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1)政治上,实行提倡官民上书言事等措施。(2)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3)文化上,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4)军事上,裁汰
7、旧军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规律启示 (1)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2)日本明治维新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为代价,应走和平崛起之路。考情调研时间考点试题在线2011盟旗制度例题12012王莽改制例题2考向例析1盟旗制度【例题1】(2011课标全国文综,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
8、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
9、)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可以得出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固有的一个政治组织,而盟旗制度则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设立的特定的管理体制。第(2)问评价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满族通过对蒙古族的改造加强了自身的实力,统一了中国。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一是对蒙古族的影响,二是对满族的影响,三是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参考答案:(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
10、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备考指南 高考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的最后一问经常考查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改革的特点、成败原因及对规律性认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化提升 对于改革的一些认识(1)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具有艰巨性与复杂性。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3)改革中历史人物的作用:“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4)改革的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5)改革
11、的成败:不看改革者个人结局如何,而看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历史作用是否得以维持。(6)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因素、前提);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2王莽改制【例题2】(2012课标全国文综,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
12、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解析:本题符合新课标的能力要求,但是,并无相应的内容依据,体现了新情景在高考试题中的重要作用。第(1)问,可以从“直接”和“根本”两个角度归纳“目的”;第(2)问
13、,只要对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关键词是“复古”“紊乱”和“掠夺”。参考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深化提升 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1)王朝初期:新王朝的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改革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2)王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
14、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进行改革,所以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
15、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宋)王安石与
16、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均输法
17、”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3(2012山东烟台检测,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
18、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2012江苏南京二模,24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武帝立“五
19、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旨,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0、。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3)
21、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思想:重农抑商。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措施:均田制。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22、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思想;第二小问从重农抑商对农业、商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可知是均田制;从材料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等信息入手分析“原因”。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从变法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即可。2参考答案:(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任答两点)指导思想:开源节流。(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问,从“费出之无节”“生财”“转漕”“流通”等关键信息来归纳理财主张。指导思想从主
23、张里归纳。第(2)问,从信息“不可以不均”“不可以不通”“不可以不制”,来归纳其政策特点。影响主要从对富商和对政府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3)问,王安石的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体现了仁的思想;是为了挽救北宋危机,体现社会责任,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3参考答案:(1)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2)体现: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内阁无权过问。(3)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
24、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第(1)问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首先找出伊藤博文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主张“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第(3)问评价主要依据材料分析,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4参考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4)含义:思想启蒙。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汉末年刘歆做“伪经”,以后的儒家经典是伪经。康有为旨在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第(2)问分析材料二、三,找出变法中的“失误”。第(3)问从材料四中“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提取信息分析回答。第(4)问戊戌变法时期,“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思想旗帜才刚刚开始,即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失败原因”。w。w-w*k&s%5¥u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