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4KB ,
资源ID:31579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157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 文摘(情感)我常常牵挂的男孩.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 文摘(情感)我常常牵挂的男孩.doc

1、我常常牵挂的男孩1966年深秋,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联的高峰。我所在的书店地处上海南京路、西藏路繁华地带,是外地客必逛的宝地。不开架的书店挤得里三层外三层,营业员应接不暇。有一天,营业员小范拽着一个身穿军大衣的大男孩的袖子,半推半搡走进我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这人偷书!交给你处理。”说完,把一本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摔在桌上,狠狠地瞧那人一眼,接着忙他的事去了。我看那孩子最多十四五岁,黝黑的脸庞,蓬乱的头发,惊恐的眼神,鼻尖上沁着汗珠,裹在拖地的军大衣里的身子在颤抖。低着头,弯着腰,不敢看我一眼。我拖了一把椅子对他说:“坐下吧。”他不敢。我再温和些说:“坐吧。”他把前胸的棉衣襟裹紧,坐在椅子边上

2、,显得更瘦小。为了打破僵局,我扯开话题问他:“来上海几天了?是来串联的?”“嗯。来上海三天了。”“北京去过了吗?到过哪些城市了?”“先去了南京,再从南京到北京,然后直接来上海。”“去了哪些学校?有收获吗?住在哪呢?”“各校基本都去了,有点收获;都住在学校,以中小学为主。”“家乡在什么地方?读书吗?”“我家在安徽金寨县农村。我在县中读初三,村里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县中。我在县中总拿第一名!我喜欢读书,我不怕苦;我特别喜欢看书可惜我们县穷,图书馆书很少。”谈到读书,他有了自信,不再拘谨;抬头看着我,很懂礼貌。我端详这孩子:农家子弟一般都黝黑,但他身上有一股阳刚之气,显出聪慧的内涵。我心里一直在寻思:如

3、何与他展开“灰色”话题“偷”书这个字眼不能随便用,它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声誉,也会在他心灵里埋下阴影。尤其在那混乱时期,为这一个“偷”字或许就会被打入地狱。我仍面带微笑地和他聊着:“你喜欢看哪方面的书?初中毕业还打算升高中吗?”他一口气往下说:“阿姨,我不但喜欢读书,而且很刻苦;我一定要升高中,还要读大学。现在我父母、两个姐姐,四个人在种地,供我一个人读书。可是现在学校全停课了,我要乘此机会多读点书,为今后考大学打基础。”我有点吃惊。这个穷乡僻壤里的大男孩,竟有如此强烈的愿望,这令我刮目相看。我拿起那本我的大学,顺便问他:“你喜欢这本书是吗?想读懂它,向高尔基学习,对吗?”“我我”“你不用说了,

4、我知道你要向高尔基学习。”我匆匆走到营业大厅后台,买下我的大学和母亲,回到办公室,找一张牛皮纸,把书包好,交到他手中;又拉着他到边门,准备送他走出书店。他突然号啕大哭,涕泪满面,手足无措。我从口袋里摸出一方手帕,边帮他擦泪,边劝他快走。免得有人进来,节外生枝。几个月后,收到他从家乡金寨县寄来的一封信,内附一张半身照。照片上的少年,与我当初见到的,判若两人。他五官端正,略显腼腆,正朝我微笑。我也微笑着放下了心中的沉积。来信的大意是:首先允许我做他的母亲,如不认他做儿子,也应该是他的“教母”。是我给了他尊严,教会他做人。他实在因为太贫穷,又太想读些名著,口袋空空,才做出傻事。是我给了他第二次精神生命,坚定了他的意志。并告诉我,他的姓名是“于宇”。我回过一封信鼓励他,后来他又来过一封信。再后来我自己被卷入“文革”旋涡,遭受迫害,下放干校劳动,无心与他沟通。以后我又调往出版社工作,从此也就不再有那孩子的音信了。如今已过去将近半个世纪,我已进入耄耋之年,却常常牵挂这个孩子。虽然他现在也该60多了,我的思维仍定格在第一眼见到他的形象。不知为什么,我会常在“作家”、“报刊作品作者”的名单中找“于宇”这个人。然而找不到。我祈祷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一生过得顺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