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与发展1、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B.7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地C.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2.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A.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B.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C.90年代人为增沙量比70年代有所减少D.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
2、减沙效益2、过去几年,禽流感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为了防治禽流感,各地开始大规模捕杀家禽。下图是电影我不是鸡MV的图。读图,回答1-2题。1.电影我不是鸡MV可以说是向人类发出的呐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类的这种做法违反了()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2.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进一步加大对家禽的屠宰力度,将禽流感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B.实施人口跨区域迁移,远离禽流感病源,减少传染几率C.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期隔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D.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不
3、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分别代表()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2.该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B.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4、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A. B. C. D. 2.有
4、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A. B. C. D.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D解析:1.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是自然原因;70年代打坝淤地会保持水土;80年代至90年代,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建设是黄河增沙的主要原因。故选C。2.从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折线图中可以看出,7080年代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变化大,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
5、%,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故选D。2、答案:1.B; 2.D解析:1.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公平性包括代际公平、人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平。鸡作为一个物种,与人是平等的,所以大量屠宰违反了公平的观念。故选B。2.为了防止禽流感的进一步蔓延,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抑制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进一步加大屠宰力度,会导致物种灭绝,违反公平性原则。实施人口跨区域迁移,会导致流感的进一步扩大。长期隔离,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故选D。3、答案:1.A; 2.B解析:1.据图可知,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
6、。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代表产品流。故选A。2.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区域气候不变, 不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故选B。4、答案:1.A;2.D解析:1.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正确;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正确;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错误;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错误。故选A。2.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正确;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错;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错;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