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66KB ,
资源ID:31518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151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8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8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卷(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C由材料“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

2、C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故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故排除D项。2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A材料说明了当时出现了专门生产砖瓦的地区,反映出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商业中心的信息,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砖瓦窑生产规模比较大、生

3、产相对集中,与家庭小规模的作坊不符,故D项错误。3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影响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未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封建官僚队伍有较高素质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失败对越南的家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从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4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

4、学特色()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C材料“义理倾向”的文学特色,更多是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 5“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由材料可知,这场战

5、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故排除D项。6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利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C文学革命D宣传马克思主义A由材料可知,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利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说明民主政治的必要前提是国民的真正觉悟,即思想

6、的启蒙,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C、D三项。7清末新政、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出现了三次经济立法高潮,这些经济立法()A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B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目的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都强化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A根据材料时间“清末新政、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等近代经济发展迅速,究其原因有立法的因素,故选A项。8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A改变了国

7、共内战形势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A根据材料可知“它”是指解放战争期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带动了全国各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故A项正确;延安保卫战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它”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对淮海战役有一定的影响,但“保证”夸大了“它”的作用,故C项错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到,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

8、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D发展民主与法制B由材料可知,“大仁政”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考虑,故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解决工业落后的现状,是从长远出发,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复兴中华伟大的“中国梦”C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

9、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C由材料可知,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的提升,反映了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使中国影响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故选C项;多极化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故排除A项;我们仍在努力为实现复兴中华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故排除B项;材料讲述的是中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中的变化,没有中国和美国的对比数据,故排除D项。11古罗马法有云“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比如,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表明,罗马法中的“和解”()A简化了司法程序B与诉讼具有同等强制性C彰显了契约精神D更能保障公民经济权益C根据题干“

10、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可知,案件发生后,如果协议和解,即双方已经达成了契约关系,如果当债权人反悔之后,“债务人可以拒绝”,说明“和解”彰显了双方的契约精神,故选C项。12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B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的东方商品(香料)比意大利威尼斯的更便宜,使人们大量购买葡萄牙的商品,迫使威尼斯东方商品降价直至消失,反映出欧洲的经济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

11、故A项正确。13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一规定()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C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威D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A材料“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体现了权力由中央、州、人民分割享有,故A项正确;“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是前提,体现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削弱联邦政府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的分割,不是政体形式,故D项错误。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

12、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阻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B由材料可知,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海外移民,故选B项。15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

13、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D由材料中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与创作方法可判断其为现代主义文学,联系史实可知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的写作特点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故选D项。16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行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由此可以推断()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C美欧建

14、立平等关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得以维持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便推动了欧美关系的改善,故选B项。1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根据材料可知两人最后都惨死,说明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和旧的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异常激烈,因此变法者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故

15、排除;B项中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故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8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 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 年革命的根源C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D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D1861年农奴制改革及其推动下的政治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从而为1905

16、年革命奠定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905年革命主要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项不符合“真正含义”的要求,故排除。19某国际条约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但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这一条约。“这一条约”是指()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五国条约D非战公约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表达了反对用战争的方法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法西斯发动战争直接违反了非战公约,故D项正确。20某年11月7日,苏联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斯大林向红军战士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

17、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与此相关度最高的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B库尔斯克会战C莫斯科战役D马祖尔湖战役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某年是1941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故A项错误;库尔斯克会战时间是1943年7月至1943年8月,故B项错误;莫斯科战役时间为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并取得了胜利,故C项正确;马祖尔湖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1(16分)阅读

1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

19、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0分)解析

20、:第(1)问,根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成为强化皇权的手段、不能制止腐败、没有起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总结并进行比较即可。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和驾驭群臣的

21、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等进行总结;西方,根据材料二“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等方面分析;西方,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等方面分析。答案:(1)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6分)(2)不同之处:中国: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

22、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西方: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原因:中国:中国传统儒家性善论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和狭隘性。西方: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恶;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10分)22(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小康”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不堪周厉王暴政的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礼记礼运篇则将“小康”描述为“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的社会状态。后人在语言的演化中逐渐赋予“小康”

23、以小有资产、足以自安的含义。近代以来,康有为将传统的“三世说”和“乱国、小康、大同”来比附西方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方面提出经小康之世臻于大同的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摘编自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称为“开了大口”,很难顺利完成。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对小康社会作了阐释:“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24、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总体小康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肖贵清、李永进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追求的“小康”状态的内涵,并分析康有为政治主张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目标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人对安逸、自由生活的祈求”“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

25、材料一“康有为将来比附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思想路线的确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借鉴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等方面回答。答案:(1)内涵:生活比较安宁自由;“天下为家”的礼治社会;家境相对宽裕。特点: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循序渐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中西汇通”来冲破“中体西用”。(8分)(2)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

26、路线的重新确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9分)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

27、重组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以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入手,考查国际关系,解题关键是从“国际关系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证。阐述: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材料信息准确清晰说明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特点;正确运用相关史实,准确阐述该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论从史出;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辩证地分析,评价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的特点。答案:示例一:论题:国际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3分)阐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28、体系;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总之,行为体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9分)示例二:论题: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3分)阐述:二战后期,为重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

29、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总之,国际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9分)示例三:论题:国际行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3分)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总之,国际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9分)24(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68年

30、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要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 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 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

31、“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立法指导思想。1885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善良臣民”的道德教育。 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学习对象、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教育管理等方面概括。第(2)问,意义可以从教育、经济、国家等层面

32、来思考。答案:(1)特点:坚持向西方学习,根据形势灵活地选择学习的主要对象;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发展实业教育;中央加强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并强力推进。(6分,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素质;培养了一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人才,使日本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教育系统,推动日本的现代化;强化了天皇专制主义的道德教育和武士道精神,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灾难。(9分,言之成理即可)2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

33、赛高潮。时隔不久,列强开始尝试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军备竞赛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华盛顿会议开启了以国际协定限制军舰建造的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了美欧各国提出的延长条约的主张,列强之间再次掀起了造舰竞争 。摘编自冯昭奎战前日本海军的 “大舰巨炮主义”及其终结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舰休息期”出现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6年以后列强再掀造舰竞争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备竞赛、华盛顿会议成果、人民对战争的态度、财政状况、国联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国条约的时限、日本对五国条约延期的态度、国际局势、日本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概括。答案:(1)背景:列强军备竞赛激烈;五国条约的签订;人民反战情绪的高涨;各国的财政困难;国联的协调。(8分)(2)原因:五国条约有效期结束;日本拒绝延长五国条约;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日本军国主义膨胀,走上了法西斯道路。(7分)-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