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中宁一中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许倬云先生指出,西周原来只是僻处西方的一个“方邦”,在打败商人后,人少,为治理那么大的国家,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了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了合作共存的态度。这说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A构建了政治同盟 B具有包容性C稳定了统治秩序 D具有开创性2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均等)以德,德钧以卜。”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B宗法制是神权与王
2、权相结合的产物C当时宗法制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D贤德开始作为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依据3战国中后期,秦国都城的宫殿面积大幅扩张,压倒了宗庙与市,与东方六国都城遵循周礼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推知,当时秦国()A坊市制度趋向瓦解 B宗法观念遭到摒弃C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D社会转型领先六国4从“屏藩”愿景到“离心”现实,再到武帝集权强汉,西汉最棘手的内政问题的化解,主要是通过()A设立刺史监国 B使王国郡县化 C推行崇文抑武 D实施盐铁官营5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任命下属的制度流行。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并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命。对此解释准确的是()A
3、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 B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重才学转向重门第C选官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地方官吏职权 D制度不断创新保证了隋朝的长治久安6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也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下列制度中最能制约皇权的是()A秦汉的宰相制 B古代的监察体制C九品中正制 D明清的内阁制7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A细化
4、了中央与地方权力 B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8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 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9汉武帝时,除有市籍的商贾不得为官外,又颁布了“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的法令;接着又颁布“初算商车”“算缗钱”等诏令,对商人所拥有的车辆、商品
5、、资产征税。汉武帝时期这些举措()A意在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B表明汉初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恢复C体现了商业管理十分严格 D打击了依附于王国的各地商人群体10宋代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专门雇工从事劳作的佣作坊。其中,按日计工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火”,还有论件或包工的。这一现象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A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出现了自由劳动力阶层C摆脱了行会的管理束缚 D促使租佃关系得到发展11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
6、财政危机严重 D朝廷打压私商经营12“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这表明,明清时期()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被完全抛弃 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13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籴米,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食用粮反要依赖进口,这说明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 D民生与市场联系紧密14清代御用瓷器要求很高,生产时只能“
7、以量保质”,结果是留下大批次品瓷器,这类次品瓷器不能上供御用,不能投入市场,督陶官无权擅自处理,只能“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送,交贮内府,以供赏赐之用。”这一做法造成的深远的影响是()A使皇权的尊严得到极大提高 B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极度浪费C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D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15“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 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
8、芽的发展16“不平等条约”是政治上、道义上的说法,在国际法和外交上意义不大。条约是国家之间的协议,信守条约是法律原则。“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国际法上行不通,“修约”是国际常态。以下符合材料思想的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 B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扶清灭洋”C民国时期的“改订新约运动” D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一书中提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民他们不仅是文化上而且是政治上的爱国者,有着从看起来优越的地位的经历,一下子坠落到一种卑微地位。这一转变()A源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B促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C主要因罪恶的鸦片贸易而
9、诱发 D体现了中西文明存在着明显差异18曾国藩和洋务派把他们的做法称为“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示人以弱,使其难于发觉,而暗地里则奋发图强,待其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赶上洋人,再与之一决雌雄,争回主权。“隐图自强”的做法()A体现了洋务派处理洋务的策略 B反映了洋务派的内政外交主张C成为实施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阐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91876年,丁宝桢由山东巡抚调任四川总督,鉴于“各勇营亦皆习用洋枪,均须购自上海洋行,价值既贵,而道路转运,费亦不赀,并恐不免有受洋行欺骗之事”,奏准自设枪炮厂以供川军之用,1877年在成都设四川机器局。丁宝桢此举()A.有利于近代工业的自强自立
10、 B.使政府摆脱了对洋行的依赖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时代潮流 D.增强了近代工业市场竞争力20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之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等级制度 B扫荡了崇拜权威的政治心理C促进了社会下层民众的觉醒 D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转型21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不赞成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认为应该建立既有工农又有资产阶级参加的组织,而不是“苏维埃”。“在这一阶段上,试图强行建立苏维埃,不仅为时过早,而且是不适当的”。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 B推动国共两党对峙局面的形
11、成C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 D成为党内右倾错误的理论依据22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的侵略,胡适不赞成“提起铁匠铺打的大刀”去与“最惨酷残忍的现代化武器拼命”,却主张“多交朋友,谨防疯狗”。这表明胡适()A认为中国没办法抗拒日本 B力劝政府实现与日本妥协C主张借国际支持对付日本 D建议蒋介石联合中共抗日231944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指出“我们全体同胞深切体认国父遗留给我们革命建国责任的重大,要我们同胞至诚接受国父精神制胜的遗教”。中国共产党旨在()A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摩擦 B承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C缔造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4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
12、步入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这反映出同仁堂()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 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 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251953年底,农业合作化进一步发展,国家从面向农户征收农业税转向面向农民集体征税,保证了国家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城市工业发展。1954年,全国粮食生产计划因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没有完成,但粮食收购却比原计划多购了一百亿。这表明当时()A.农业合作化深受欢迎 B.对苏联经验的借鉴比较成功C.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D. 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得以改
13、变26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地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又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在计划指导下增强市场调节 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27梭伦宣称:“我们制定了不分贵族,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这说明了当时雅典()A公民范围狭小 B民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C限制商业贸易 D平民与贵族实现了平等28罗马法规定:某人在用标枪玩耍或练习时,刺伤了过路的奴隶。若此行为确
14、实是士兵在训练场和经常进行这种练习的地方实施的,则被认为无任何过失;若此行为是其他人实施的,则判其有过失。这表明罗马法()A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B旨在维护社会秩序C注重保护士兵权益 D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9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A劳动力严重短缺 B社会保障制度建立C价值体系的紊乱 D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30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
15、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一变化表明德意志帝国()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所发展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权力的中心变为帝国议会31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相互忍受透明度通过相互高空侦察(卫星侦察机制),使得对方了解自己的部分军事实力,从而不敢轻举妄动。这表明冷战期间美苏可()A全面了解了对方的实力 B双方力量形成了平衡C相互制约避免冷战升级 D均努力发展高新科技32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
16、”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全球化()A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B带来发展的不平衡性C不可能实现发展双赢 D加剧了国际社会冲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一批市政学家倡导、国民政府主导,政界与学界互动,掀起了一场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中国城市由此正式开始了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全面转型。“市政改革”重组了中国城市的空间,修了马路,盖了楼房,城市的外在景观开始有了现代气息。 “市政改革”建立了新的市制,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从而使中国城市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政治版图上。中国“向来
17、重乡治而忽市政”以及城乡合治的传统开始改变,传统城市的功能单一性、政治地位的从属性和与乡村的同一性状态开始改变。城市管理法制化的探索成为“市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确立了现代化的城市政府体制以及确保这种体制运转的相关机制,如对政府机构及组成人员的产生、权力和义务、议事和办事规则等方面予以规定,并初步建立起制度保障机制。涂文学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市政改革”:人文价值与历史启示材料二1992年后,经营城市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营城市、培养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雄厚的市政财源,较高的开放程度,完善规范的规则和秩序,较高的市政管理水平,较强的城市建设的融资能
18、力,一体化的城市土地综合利用体系和体系,安全的和社会环境,完善的产业和服务发展等。在建设管理上,经营城市的观念导致“人治”转向法治,实现建设行为规范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制度建设先行,摸索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建设行为的办法,如项目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项目监理制、预决算审计制、承包合同制、资本金制、联合审批制等,有力地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高效、合理。到20世纪末,中国大陆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城市。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1)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市政改
19、革”的特点(6分)并分析“市政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2)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市政改革”相比,材料二中1992年后,中国“经营城市”呈现出哪些新变化?(6分)试分析“经营城市”的意义。(7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
20、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摘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冯玉祥,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
21、京政变。1926年秋,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30年,联合阎锡山等举兵反蒋,爆发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冯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5月,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为蒋介石所迫辞职。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组织联合政府。是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因所搭轮船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
22、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玉祥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冯玉祥的活动。(7分)月考答案BCDBA ADDAB BBDCB CAACB DCDDC CBDDB CB33【答案】(1)特点:以政府为主导,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以实现向现代城市转型为目标。城市建设呈现出现代气息。市成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独立建制。城市功能和地位从乡村中独立出来。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制度保障机制。(6分)背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并逐步实现了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20世纪以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东部沿海沿江传统市镇相对集中的地区工业发展加快,推
23、动了城市化进程。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化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一批现代市政学家。(6分)(2)新变化:经营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丰富。经营城市的观念由人治转变为法治。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高效。城市规模扩大,竞争力显著提高。(7分)意义:经营城市的举措极大此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的意义。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构建具有重大意义。经营城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中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具有借鉴意义。(6分)34【答案】示例:论题:外国
24、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分)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导致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与此同时,随着洋布的输入,逐渐取代土布,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外,列强还大量收购中国以丝、茶为大宗的农副土特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造成中国丝、茶生产服从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8分)总之,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分)35. 【答案】(1)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驱赶末代皇帝溥仪;1926年参与打倒军阀的国民大革命;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组织军队进行斗争;解放战争时,反对蒋介石独裁,要求建立联合政府。(8分)(2)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有利于中国打倒军阀,铲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根基;有助于国内抗日运动的高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人的侵略气焰;对新中国的成立起到重要作用。(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