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扫盲和识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任务,选择A项。答案:A2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
2、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解析:从题干中院校的名称“矿业、钢铁”等信息可知,1951年院系调整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故C正确;A、B、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答案:C3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
3、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但一次高考的恢复,并不能完全保障新时期建设人才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4“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清华大学的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7月8日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一度停课闹革命,许多教授遭到批斗,A项正确;当时教育阵线一片混乱,高考制度被废止,B、C、D三项不可能出现。答案:A5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
4、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解析: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要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故选A项。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
5、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和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解析:第(1)题,此时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可以从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乡土教材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所占比重看出
6、。分析其时代背景,即归纳19491958年间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第(2)题,抓住信息:“走近经济”“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各个方面”“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即归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等。第(3)题,依据上述材料体现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的原因谈看法。答案:(1)特点:以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为主;偏重反映乡土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
7、错误影响。(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言之有理即可)基础巩固1到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
8、的需要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答案:D2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根据“文化大革命”后这一限定条件与方印中“科教”等信息可知,与题干信息密切相关的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故本题选择C项;A项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改革的探索,不符合方印中的信息。答案:C3现代中国
9、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文化教育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特征。答案:A4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建成。下列关于希望工程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B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C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D体现党和政府对科学教育事业的重视解析:
10、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才是“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希望工程”只是促进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答案:B5“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做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冬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故A项正确。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D项发生在1986年,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6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
11、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是()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解析:材料中以加快民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公平,故B项正确。答案:B7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科技和教育,故横批可为 “科教兴国”。答案:B能力提升8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
12、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校调整B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C“八字方针”的实施D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因此对高校进行调整,设立了大量的工科学校,故A项正确。答案:A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B中国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C党和政府做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D社会经
13、济的发展使综合国力提高解析: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实际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答案:D10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小平正式恢复工
14、作后,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以科教为突破口,对科学和教育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拨乱反正的意见,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197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北师大出版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
15、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材料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邓小平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育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原因。答案:(1)措施: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其他措施: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2)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3)原因: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