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4.50KB ,
资源ID:31407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140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作业三一、单选题1(2020北京)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他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心学成为市民阶层的思想体系李贽思想与王艮有相似之处黄宗羲传承了王艮的思想体系ABCD【解析】根据“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可得出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根据所学,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与李贽主张的“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相似之处,故即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心学成为市民的思想体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排除。

2、故排除A、B、D三项。2(2020天津)阅读如表内容,可以看出(B)938年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改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又称燕京。1153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成为金朝后期统治中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1421年,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1644年清顺治帝将都城从盛京迁到北京。A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趋势B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D北京始终是统一国家的都城【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辽朝到清朝,包括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汉族、满族等不同民族政权都将都城设立在北京,从而使北京成为重要都市,说明中国

3、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故选B项;表格内容仅反映了北京一地,不能体现政治中心的东移,排除A项;各民族政权定都北京并不能说明专制皇权的强化,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故选B项。3(2020福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D)A李贽参与了反清复明斗争B李贽彻底抛弃了儒家学派C顾炎武鄙视李贽道德品行D顾炎武意在稳定社会秩序【解析】王莽、安禄山在历史上造成了社会的混乱,而李贽的异端思想也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因此,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主要是想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李贽1602年去世,并没有参

4、加反清复明斗争,排除A项;“彻底”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李贽道德品行并没有问题,排除C项。4(2020北京)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这本书:“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可见,该书的翻译(C)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科技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批判了清初的社会现实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ABCD【解析】几何原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符合题意;材料“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体现的是

5、几何原本对于改善理学造成社会死气沉沉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几何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不属于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错误,A项排除;徐光启在清王朝建立之前就已逝世,因此,他批判清初社会现实的说法有误,错误,B、D两项排除。故选C项。5(2020四川)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政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变化说明(A)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解析】根据清前期设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

6、劾道府州县”,对比明代三司分理地方政务可知,清代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A项正确;督抚加强了对府州县的监督、控制,不是取消了府州县,排除B项;清朝前期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项与史实不符;通过督抚制度,清朝前期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错误。6(2020湖南)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C)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

7、业发展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反映了统治者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缓和社会矛盾的问题,故A项错误;限制百姓的赋税并不能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故B项错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项。7(2020湖北)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到:“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由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D)A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B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D扬弃了

8、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程朱理学的瓦解,同时其中心范畴又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思想对理学的扬弃,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王阳明的生活时代早于李贽,其并非继承李贽思想;C项错误,“知行合一”指的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践行其事密不可分,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项。8(2020湖北)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

9、。宣德年间(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嘉靖年间(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C)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由临时

10、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由协助地方发展为节制地方,这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维护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并非强化地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B项错误,该制度有利于克服权力分散带来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执行力;D项错误,督抚制度是在已有疆域内建立的,不具有开疆拓土的职能。故正确答案为C项。9(2020江苏)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

11、调(C)A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C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解析】依据材料中“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可知,顾炎武认为伦理关系的好坏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民间教化也需要一定的财富积累,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财富积累有利于民间教化的推行,君主实施“仁政”并非材料主旨;B项错误,顾炎武认为有了物质条件更有利于“天下平矣”,而不是破坏公序良俗;D项错误,顾炎武认为财富积累是儒家道德标准实施的条件之一,但并未比较两者的高低。故正确答案为C项。10(2020联考)顾炎武是实学思想的

12、著名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做学问必须杜绝空谈,要注重理论转化,要提炼总结出匡时济世、救国救民的方略。这一观点(C)A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腐朽C继承与发展了儒家思想D促进了政治制度的改革【解析】明代的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实际上仍然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思潮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D项排除。故选C项。11(2020广东)明清小说中的有些道德化人物,同时又是悲剧性人物。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了保住梁山兄弟们的性命选择招安,但最终被毒死;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忠君报国,却在最高统治者的授意或默许下,

13、为奸臣所害。这些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表明其作者(A)A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B具有反专制的民主倾向C力图尊重历史的真实性D运用艺术加工吸引读者【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小说中道德化人物的出现说明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悲剧性的一面又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反叛,说明作者的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A项正确;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并未直接指向皇权,排除B项;小说中人物是文学形象,不是真实历史,排除C项;D项未凸显明清小说的时代性,排除。12(2020江西)经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帝王教育制度,在经筵上,儒家学者对帝王宣讲儒家经义,以此“正帝德”,规范皇帝思想。康熙皇帝将经筵程序改革,变成先由皇帝“御讲”

14、,在皇帝阐述自己的理论后,群臣磕头称颂,然后才由大臣主讲经义。经筵的转变,体现了(A)A皇帝与士大夫争夺经义解释权B皇帝借助宗教权威强化权力C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由儒家学者对皇帝传授经义,是儒生借经义限制皇帝言行,而皇帝主讲,是皇帝试图把持经义解释权,A项正确;儒家不算宗教,排除B项;无论儒生主讲还是皇帝主讲,都是儒家经义,并不会影响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巅峰标志是雍正设置军机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北京)商书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

15、明代刊印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强调商人要讲求诚信,童叟无欺;商业经营要合乎规范,要有官府核准的票引,“必须合契”,“公道随乡”;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戒骄戒奢,勤俭朴素。乾隆后期刊印商贾便览算法摘要篇讲授算盘定式、变算口诀等常规的算法知识外,还另有钱钞名数、丈尺、斤两、等与经商直接相关的算法知识,口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辨银要谱篇除了有各成色银的鉴别口诀之外,还对可能掺假银的各种银色,予以详细介绍;对十足成色银的特征也有详细说明。工商切要篇:“习商贾者,其仁、义、礼、智、信,皆当教之焉,则及成自然生财有道矣。虽能生财,断无从道而来,君子不足尚也”。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

16、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鼓励他们学习“挟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领。明朝后期,由商人编撰的大批传授商业知识的出版物商书开始出现,乾隆年间发行量剧增。依据表格概括明清商书的主要内容,概述商书反映的明清社会状况。【答案】主要内容:商人的职业道德规范,经商业务知识,全国各地水陆交通及沿途情况。社会状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商帮”出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社会上对经商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加;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商人经商理念与中国儒家义理相结合;印刷出版业发展,以商人为主体的新阅读群体的形成;社

17、会上经商风气较盛,部分地区商人地位较前代有所提高。【解析】根据“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商人要讲求诚信,童叟无欺;商业经营要合乎规范,要有官府核准的票引”、“除了有各成色银的鉴别口诀之外,还对可能掺假银的各种银色,予以详细介绍”等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商书的内容主要涉及商人的职业规范、经商的业务知识和全国的交通地理状况。商书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长途贩运和“商帮”出现,白银开始成为主要货币,社会对于商业知识的需求增加。而且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商人经商理念与中国儒家义理相结合,印刷出版业发展和经商风气的盛行都推动了商书的

18、出现和发行量的增加。14(2020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二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

19、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三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

20、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答案】(1)制糖业历史悠久;制糖原料以甘蔗为主,分布于东南地区;注重与国外技术交流,制糖技术不断创新;农书中注重对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糖品由奢侈品逐步变为日用品,消费逐渐平民化。(2)优越的自然条件,甘蔗广泛种植;大陆移

21、民提供了劳动力;当时统治者政策的推动(荷兰和郑成功时期);两岸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台湾制糖技术进步;台糖外销,经济利益的驱动。(3)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技术革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解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制糖业历史悠久且制糖原料以甘蔗为主,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根据材料一“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得出古代中国注重与国外技术交流;根据材料一“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得出古代农书中注重对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根据材料一“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得出糖品由奢侈品逐步变为日用品,消费逐渐平民化。(2)根据材料二“无数贫民流亡至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追求经济利益”从台湾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输入、统治者重视、技术进步及利益驱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3)根据材料三“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并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从政治环境、技术革新、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