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43.50KB ,
资源ID:31399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139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9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9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九单元第1讲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一般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一直呈“J”型D可以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B【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A错误;一般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也趋于平衡,不会一直呈“J”型,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

2、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答案】C【解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增长型种群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属于改变种群性别比例,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因

3、素包括温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K值会发生改变,D错误。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左右时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

4、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4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答案】A【解析】出生率、死亡率直接决定

5、种群数量,年龄组成只能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 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0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B正确;鱼的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正确;该鱼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D正确。5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

6、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B【解析】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存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长,bc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在a到c的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正确;曲线X是“J”型曲线,曲线Y是“S”型曲线,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正确。6研究人员连续若干年对我国特有物种攀枝花苏铁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7、()A人为干扰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即为K值 D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B正确;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不是K值,C错误;泽兰入侵后,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据此可推知: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D正确。7假设某些条件下,

8、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b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D据曲线b1推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a为“J”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的动态变化,A错误;K/2时害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害虫数量增长最快,此时进行杀虫不利于防治虫害,对于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B错误;b1曲线的K值大于b2曲线的,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如天敌侵害或环境骤变等,C正确;种群数

9、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并非不再变化,D错误。8(2020年辽宁葫芦岛联考)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D【解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能保持一定的时间,A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会破坏刺猬的保护色,可

10、能会增大其被天敌捕食的概率,C正确;4 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只),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4100只/km2,D错误。B组能力提升练9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6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能够用曲线和曲线来预测将来喜鹊种群数量的变化C图甲的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化D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答案】D【解析】图甲中

11、,03年1,种群数量在增加,第3年1,种群数量不变,39年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3)小于(4)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解析】(1)对“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差所致,曲线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由此推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其判断的关键依据在K值的变化。(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当种群处于图中AB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小,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

12、率。(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为了持续获得高产,则希望经济鱼类的增长速率始终维持在最大,即剩余量应在K/2左右,捕捞后的鱼类数量恢复速度最快。C组压轴培优练14(2021年山东枣庄月考)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1)甲图模型属于_(填“物理”“概念” 或“数学”)模型。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 调节机制。(2)乙图中OA时

13、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 ,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第1天有3 000只,则第15天种群的数量为N15_ (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鸭是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相比其优势在于_。【答案】(1)数学负反馈(2)3 0001.03514(3)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降低环境污染,能将蝗虫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不会导致蝗虫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本题通过两个数量变化模型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能力。(1)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

14、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指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反映对象某些主要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图形或数据表。所以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此长彼消,保持相对稳定,是两种生物之间负反馈调节的结果。(2)根据“J”型增长的NtN0t可知,第15天(经过了14天)种群的数量N153 000(13.5%)143 0001.03514(只)。(3)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些消费者还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化学防治不但污染环境,还能增强害虫的抗药性,而生物防治没有这些负面影响,所以其优势在于降低环境污染,能将蝗虫数量长期控

15、制在较低水平,不会导致蝗虫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15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密度时间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艾蒿/(株平方米1)5810641紫荆/(株10平方米1)135642樟树/(株100平方米1)012588(1)判断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依据是_。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_。(2)在调查上述物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少误差应注意_。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

16、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 _(列举两项)。(3)在研究该林窗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第8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 690 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仅为2 070 kg/(hm2a),还有3 600 kg/(hm2a)未被利用,则其他部分是指_中的含碳量。【答案】(1)此演替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志物脱落(3)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解析】(1)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通过表格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樟树这种乔木数量增加,树长大,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为减少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志物脱落等,会导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3)通过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从生产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故其他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