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35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综合试题(一)一、单选题1(2020山东)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D)A强调仁义礼法B成为主流思想C主张中央集权D蕴含统一思想【解析】孔孟的“礼仁”目标是建立“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荀子试图通过“礼法”“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两者都立足于建立统一的、秩序稳定的国家,蕴含统一思想,D项正确;孔孟强调“礼仁”,荀子强调“礼法”,A项只是表象,排除;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重视,儒家遭遇冷落,汉武帝以

2、后儒学成为主流,排除B项;孔孟并未主张中央集权,排除C项。2(2020广东)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解析】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有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排除。3(2020江苏)魏晋时

3、,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B)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解析】魏晋时期佃农直接为世家大族生产受到剥削,唐以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剥削,B项正确;魏晋时期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要承担主体税收地税,A项错误;佃农一直受到地主 剥削,身份地位一直低下,没有“不断改善”,C项错误;宋代以后佃农不再

4、是地主的私属,对地主的依附减弱,D项错误。故选B项。4(2020江苏)宋代科举制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虑,设计的考试程序及规则,“一切以程文(固定章法、格式)为去留”,这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并且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以上信息表明科举制(A)A目标与手段存在矛盾B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C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宋代科举制中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试程序及规则最终却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目标与手段存在着矛盾,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宋代科举制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故B项错误;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不符合材

5、料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5(2020浙江)嘉靖元年十月,礼科给事中在奏疏中说:“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好高务名之士群然从之。宣严禁,以正士习。”材料中的异学(C)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C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D糅合道家、法家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中的异学指的是陆九渊的心学。心学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故C项正确;心学本身属于儒学,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不是心

6、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心学没有糅合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6(2020江西)明末嘉定人张鸿磐在写给朝廷的奏疏请照旧永折疏中,希望政府在征收赋税时不必征收实物(粮食),可以征收折色(货币)。他申述的理由是: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以上信息表明明末嘉定地区(C)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B长途贩运贸易发达C形成向市场谋利的风气D不适合水稻的种植【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鸿磐主张通过“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的方式赢利,并以此缴纳赋税,这反映出明末嘉定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想通过商品交易谋取利益,故C项正确;材

7、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长途贩运,排除B项;“地不产米”并非不适合水稻种植,而是发展其它种植业,排除D项。7(2020上海)1877年,李鸿章在致郭嵩焘的信函中写道:“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但洋务运动时期,他践行的却是“中体西用”论所标示的内容。这说明李鸿章(A)A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B对“中体西用”的弊端有所认识C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全无认识D为自己的政治投机开脱责任【解析】材料反映出李鸿章对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留心考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践行改革中推行的却是“中体西用”的思想,仍然强调中国的伦理纲

8、常不能变,这体现出李鸿章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而没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排除B项;李鸿章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排除C项;李鸿章并没有为自己开脱责任的意思,排除D项。8(2020贵州)1897年11月1日,山东曹州的村民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以此为契机,德军远东舰队强行登陆胶州湾。而在此前两个月德国就已通知俄国,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在不久后德国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即刻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事件,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德、俄如此对华的根本原因是(C)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矛盾很激烈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

9、府的军事控制C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D列强在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解析】材料反映19世纪末,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列强实力大增,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C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山东的已成事件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可知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未涉及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俄国舰队就占领大连湾”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存在利益勾结,题目问原因,此项反映的是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C项。9(2020江苏)如图选自1919年6月9日的益世报,该图下方的文字信息为“抵制日货,惩办国贼,指天誓日,百折不回”,下列

10、对这幅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C)A表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彰显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D受益于中共的有力领导【解析】“抵制日货”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惩办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因此这幅漫画体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时代主题,故选C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法证明漫画中反帝反封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因此这幅漫画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排除B项;1919年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0福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11、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这必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中共的发起人李达却说:“一大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C)A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已经明确。“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以前的政党存在根本上的不同,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

12、已经明确,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0吉林)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提出要同北京加强沟通,跳出“在联合国中共之所得即美国之所失”的窠臼,将其与支持台湾保有联合国席位的政策结合起来。上述信息表明美国(A)A以缓和对华关系为基调B仍坚持阻扰中国恢复席位C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D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受挫【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上主张要与中国协商,以避免双方误解与矛盾加剧,这表明美国以缓和对华关系为基调,A项正确;根据“跳出”在联合国中共之所得即美国之所失“的窠臼”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再坚持阻扰中国恢复合法席位,故B项错

13、误;从材料中看不出美国处于守势,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根据“将其与支持台湾保有联合国席位的政策结合起来”可得出此时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还没有放弃,排除D项。12(2020江苏)建国后的某次省委书记会议上就一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进行讨论,多数人对此项措施表示反对。反对的原因不尽相同,江苏省担心集体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分配会导致社队企业财产损失,黑龙江省寄希望于机械化大生产,反对划小耕地。此项措施(B)A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C纠正了“大跃进”带来的问题D实行财产统一核算与分配【解析】由材料信息“江苏省担心集体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分配会导致社队企业财产损失,黑龙江省寄希

14、望于机械化大生产,反对划小耕地”可知,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讨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障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这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A项说法错误;这纠正了人民公社化带来的问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实行财产统一核算与分配,故D项错误。13(2020黑龙江)“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是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15、这表明中国(B)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间的国家合作组织,根据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上海合作组织主张“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可见是在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新思路,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组织,没有体现出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兴区域合作组织,不仅仅是进行经济合作,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4(2020浙江)2020年受疫情影响,

16、“地摊经济”突然火了起来。据考证,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这个时代商业发展的写照,下列情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C)富足的巨商繁荣的商业中心“市井”商业区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ABC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有的城市出现被称为“市井”的商业区,符合题意,故选C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指的是“草市”,“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包含的D项与涵盖不全的A、B两项。故选C项。15(2020贵州)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的“智者”泛指聪明伶俐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如荷马史诗

17、中提到的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等。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之为“智者”。“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B)A源于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解析】材料“智者关注人的世俗生活,还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演说,回答各种问题,教授青年如何辩论和处理公务”反映了智者为了适应雅典民主制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逻辑辩论的研究,这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神同构的文化传统”,故A项错误;逻辑辩论的研究与社会公共道

18、德的沦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处于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时期,不是“复苏”,故D项错误。故选B项。16(2020陕西)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的哲学命题。他的哲学探索(B)A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B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C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D使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解析】材料信息“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故B项正确;这些哲学探索和科学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

19、现不出对雅典公民政治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哲学领域,不足以说明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人物,故D项错误。17(2020重庆)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C)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侧重对民事纠纷的调解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杜绝家庭财产流入远亲【解析】罗马法规定在分割遗产时要“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这反映出罗马法强调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既要考虑到亲属的利益,也考虑到财产所有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对遗产的

20、分割并不是折中,而是有先有后,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民事纠纷,排除B项;财产所有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因此不能杜绝家庭财产流入远亲,排除D项。18(2020福建)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C)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C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D突破了万民法的阶级局限性【解析】罗马法能够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影响极为深远,故C项正确;罗马法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1、故A项错误;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故B项错误;万民法属于罗马法,这些规定不可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故D项错误。19(2020辽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们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该观点认为(D)A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B民众应该敢于挑战一切权威C法律是民主权利的可靠保障D政权合法性源于人民的意愿【解析】根据材料“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们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合法的政权只

22、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即政权合法性源于人民的意愿,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A项错误;材料的观点是人民服从合法政府的权力,没有体现挑战权威,并且“一切”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是民主权利的可靠保障,C项错误。20(2020广西)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中央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这些规定(C)A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B注意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C以立法形式强化中央政府的职能D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埋下了隐

23、患【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可以看出,联邦政府的职能得到强化,选项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的权力,并未涉及各州的权力,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利益的平衡,排除B项;1787年宪法强化联邦政府权力有助于美国的发展,选项D排除。21(2020湖北)美国制宪会议期间,北方资产阶级虽反对奴隶贸易,却支持在宪法中写入引渡逃奴的内容;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分配上争吵不休,却对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务的条款毫无争议。这充分说明美国(A)A制宪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B联邦与各州达成妥协C对保留黑人奴隶制度形成共识D两大势力的主张趋同【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支持引渡逃奴”“对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

24、务的条款毫无争议”等信息可知,他们都主张维护私有财产,故答案为A项;B、C两项均只反映了题干的部分内容,对材料信息反映不全面,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表明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两大势力的主张趋同,排除。22(2020山西)“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由此可知,古罗马私法(A)A奠定了西方法治精神的基础B提供了西方社会生活的规范C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D束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解析】题干认为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也受到罗马

25、法的影响,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可见罗马法对现代西方的重大影响在于其奠定了现代西方的法治精神,A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因此其不能提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规范,排除B项;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因此其不可能描绘近代西方社会蓝图,排除C项;罗马法的法律原则和精神为西方法律文化奠定了基础,而非束缚西方法律的发展,排除D项。23(2020山东)下表呈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刊物上先后出现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B)出处主张人民之声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贫民卫报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26、的利益不可调和,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A工业无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B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增强C经济发展取决于工人的劳动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解析】根据“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可以看出,当时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力量,以及通过开展阶级斗争来维护自身权益,这体现了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有所增强,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工人阶级的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发展与工人劳动间的关系,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D项。24(2020湖南)俄国学者阿尔巴托夫在1998年撰文写道:“俄在21世纪

27、不会起重大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认为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美国占21%,欧盟占21%,日本占8%,中国占7%,俄只占1.7%。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C)A美欧日中俄是多极化重要推动力量B美国在欧盟的冲击下不再是超级大国C经济实力严重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D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俄在21世纪不会起重大作用”“他分析五极的经济实力俄只占1.7%”可知,俄国学者认为俄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会下降,依据是俄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处于最低地位,这说明经济实力严重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A、D两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

28、级大国,故B项排除。25(2020浙江)“大灾年”恰逢“大选年”,美国国内政治内斗空前激烈。为转移视线,推卸责任,转嫁矛盾,美国某些政客打起了中国算盘,一如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施孤立封锁政策一样必将最终破产。二战后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于(C)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初D70年代末80年代初【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亚非拉美国家的支持,1971年中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的彻底破产,故选C项;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时期,排除A、B两项;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已经破产,

29、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6(2020河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有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材料

30、二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罗马统治者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相通的政治理想。简析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31、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不同。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相通之处:德治(贤人治国),都将德、善作为政治的终极目标,试图建构一个美德政治的国家;都强调社会等级性;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背景:柏拉图: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凸显,雅典城邦政局混乱不堪;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兴起。孔子: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社会矛盾激化;上古(商周)时期敬德、重民思想的影响。(2)不同:古代中国:注重礼刑结合(侧重公法),过分强调统治阶级、家族利益;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注重人治(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古罗马:重视私法,强调对私权的保护(保护个人权利);权力服从于法律,崇尚

32、理性、注重法治。历史价值:法律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都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进步,都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都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相通之处:根据“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理想国中各阶级具有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得出都强调德治;根据“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及孔子“礼”的主张可得出都强调社会等级性;结合二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可得出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背景”:柏拉图:根据所学可从雅典直接民

33、主的弊端凸显,雅典城邦政局混乱不堪;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兴起等角度概括。孔子:根据所学回答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即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社会矛盾激化;上古(商周)时期敬德、重民思想的影响等方面。(2)“不同”:古代中国:根据“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注重礼刑结合(侧重公法),根据“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可从过分强调统治阶级、家族利益、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注重人治等角度概括。古罗马:根据“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可得出重视私法,强调对私权的保护;根据“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得出权力服从于法律,崇尚理性、注重

34、法治。“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法律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都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进步,都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都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影响等角度概括。27(2020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的邮驿制度趋于完备,同时民信局迅速兴起。所谓“民信”,是指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清朝时候,上海、宁波等地开始把这种组织称为“民信局”,递转民间的信件,成为其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朝中叶以后,民信局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商埠,还把业务扩大到亚太地区华侨聚居地带,达到最盛时期。在东南亚一带。民信局又称“侨批局”,仅新加坡一地,清朝末年侨批局就达4

35、9家之多,有些侨批局,甚至一直活动到20世纪40年代。摘编自朱维青中国通讯小史材料二蒸汽机带动陆上和海上运输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法拉第等人开始研究各种与电有关的现象,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交流条件。1835年,电报诞生了。1851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第一条海底电缆。只用了几年的时间,所有文明国家都开始使用电报。过去的信息只有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传递,现在已经变为在全球同时发出和接收。在19世纪中期的人们看来,火车和电报给他们带来的震惊是极为巨大的。摘编自乔治威尔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所谓“5G”,是英文fifth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此前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四代技术的发

36、展,其特征是从模拟技术、数字技术一直走到现在的高速多媒体通信,可接入设备显著增加,使用速率大大提高,能够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网络条件。如今,所有的国家都对5G的出现有了更高的关注度。摘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总体发展情况与趋势(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民间与近代西欧通讯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形成因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各国重视5G技术发展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特点:明清:民间自发组织形成,是官方邮驿的重要补充;主要经营民间通信;传递速度较慢;科技含量低;存在时间长,涉及地区广等。西欧:国家大力支持;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全球;应用传播速

37、度快;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因素: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鼎盛时期;民间通信需求的增加;传统通信弊端显现;传统书信文化的影响等。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原因;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生活;5G技术具有强大发展前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意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日益便利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解析】(1)“特点”:明清:根据“所谓“民信”,是指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得出民间自发组织形成,是官方邮驿的重要补充;根据“递转民间的信件”得出主要经

38、营民间通信;结合所学可得出传递速度较慢、科技含量低;根据“甚至一直活动到20世纪40年代”得出存在时间长;根据“民信局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商埠,还把业务扩大到亚太地区华侨聚居地带”得出涉及地区广等。西欧: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大力支持;根据“所有文明国家都开始使用电报”得出应用范围较广;根据“所有文明国家都开始使用电报。过去的信息只有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传递,现在已经变为在全球同时发出和接收”得出涉及全球;根据“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交流条件”得出应用传播速度快;根据“蒸汽机带动陆上和海上运输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法拉第等人开始研究各种与电有关的现象,为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交流条件”得出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39、因素”:根据所学可从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鼎盛时期、民间通信需求的增加、传统通信弊端显现、传统书信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概括。根据所学可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等角度概括。(2)“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生活;5G技术具有强大发展前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等角度概括。“意义”:结合所学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日益便利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概括。28(选做题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0山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医疗

40、机构, 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中央的医疗机构有三个部门,一是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太医署,二是为帝王诊疗服务的尚药局,三是为太子治病保健的药藏局。地方医疗机构根据人口数量不同,其设置规模也各不相同。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也有一整套措施。摘编自徐正东、邓盛木、刘博唐代医事管理与医疗机构设置制度初探材料二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主要通过建置机构的方式贯彻执行。宋代医政被称为鼎新革故的时代,这一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

41、新的政策措施,医政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状态,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医疗福利制度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同时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医疗机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医疗福利制度加以解读。【答案】(1)政府重视,从中央和地方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出台医疗法律。(2)背景: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央集权加强;讲求“仁政”治国;理学的兴起

4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特点:实施福利;加强对医疗人员管理;趋向平民化。作用:有利于保障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唐代的医疗机构, 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概括得出:从中央和地方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出台医疗法律等。(2)“解读”,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特点和作用三个角度分析。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央集权加强、讲求“仁政”治国、理

43、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等角度分析;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从趋向平民化、实施医疗福利、加强对医疗人员管理等角度分析;作用,依据材料信息“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保障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分析。29(选做题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20云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44、与苏联的矛盾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弈与斗争便开始了。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继而把目标对准波兰,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为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双方经过相互试探并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谈判,却没有会谈成功,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的。摘编自百度百科及孙旗红苏联与绥靖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

4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9年英苏谈判的实质及谈判失败的影响。【答案】(1)原因: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威胁到英、苏等国的利益;英法绥靖政策未取得预期效果;为维护自身安全,英国“反绥靖派”的强烈要求和苏联领导人的推动。(2)实质: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对付德国的威胁。影响:苏德和解,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解析】(1)根据“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9年苏英谈判的原因主要和德国法西斯的威胁、绥靖政策的失败、“反绥靖

46、派”的推动等因素有关。(2)根据“为维护自身安全,英国的反绥靖派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携手”可知,1939年英苏谈判的实质主要是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德国的威胁。“影响”根据“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英苏谈判失败,苏德最终和解,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等国自食其果,遭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30(选做题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贵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梅兰芳突破传统的模式,在表演中配合词曲韵律的和谐,注入充沛的情绪感情,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至今

47、影响深远。他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在戏曲理论的贡献上,梅生芳提出了“中国戏剧之三要点”。第一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剧的隔阂是可以打破的。第二点,中国戏剧的一切动作和音乐等,完全是姿态化。 第三点,中国(戏)未来之趋势必须现代化。为中国的京剧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先后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上海沦陷后他移居香港,在港演出梁红玉等曲目激励抗战斗志,留着胡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被日本限制,生活非常潦倒,曾经举债度日,后来著名画家丰子恺赞扬梅兰

48、芳:“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又有几人?”19411945年,或许不是梅兰芳先生艺术生涯最精彩的时期,确是其生命里最灿烂的一笔。1961年病逝于北京,国家给予了他崇高的国葬礼遇。摘编于民国往事(1)根据材料,概括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兰芳得到尊崇赞赏的原因。【答案】(1)贡献:改造传统的京剧表演,形成梅派,影响深远;将绘画等艺术与戏剧融合,扩展了戏曲领域;总结研究形成戏曲理论,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2)原因:梅兰芳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蓄须明志,爱国之举;在艺术舞台上坚持抗战,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宣扬

49、爱国主义精神,演出梁红玉等曲目激励抗战斗志;人穷志坚,有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傲骨和爱国精神。【解析】(1)“贡献”:根据“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得出改造传统的京剧表演,形成梅派,影响深远;根据“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得出将绘画等艺术与戏剧融合,扩展了戏曲领域;根据“为中国的京剧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得出总结研究形成戏曲理论,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2)“原因”:根据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贡献可得出梅兰芳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蓄须明志,爱国之举;根据“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得出在艺术舞台上坚持抗战,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演出梁红玉等曲目激励抗战斗志;根据“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又有几人?”得出人穷志坚,有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傲骨和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