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32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1.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不战而胜一书中说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这告诉我们(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由盛转衰A. B. C. D. 【答案】A【解析】“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要树立高度

2、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取得这场竞争的胜利,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不符合现实,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高铁一通,黄金万两。”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已经从曾经的江淮小镇凭借高铁经济快速崛起,已然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同时也大力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在修建高铁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安徽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

3、动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对合肥发展的分析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安徽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符合题意。:文化发展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

4、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3. 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本

5、题材料中“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充分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能起决定作用,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是不同的,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力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4.2018年12月30日,人们在美国纽约斯塔滕岛举行的冬季花灯节上观看中国特色的花灯。据了解,这场为期一个多月的花灯节展出30余

6、组各类花灯,中国特色的巨龙花灯、熊猫花灯等都颇受欢迎。这说明中华特色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国特色的花灯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相互交流和借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中国特色花灯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受到国外人民的欢迎,体现了中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符合题意;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5

7、.第11届“西部动漫文化节暨West Joy数字互动”展会,于2019年10月2日5日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西部动漫节,以“声动西漫燃动全城”为主题,以产业交流、创意竞技、项目合作、互动体验为重点,并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声优、Closer、唱见、舞见,现场互动。西部动漫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说明( )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发凸显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西部动漫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说明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符合题意。:社会

8、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文化内容,并没有丰富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错误。:西部动漫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并不仅仅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6. 书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把创作的小说寄给了出版商,过了一段时间未见回复,就去信询问。他只在信上写了一个问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出版商的复信一个惊叹号。不久,雨果的作品出版了,它就是巨著悲惨世界。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的书信主要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了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也会凝聚成精神力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A.

9、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说法错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着文化,而不是创造并享用物质载体;说法错误,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本身不会凝聚成精神力量;符合题意,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的书信主要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故选B【点睛】本题选项中涉及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要区分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7.目前我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

10、职业院校已开设刺绣、雕刻、蒙古族长调民歌、评麦等专业,中小学教材增加了民乐、民歌、腰鼓、秧歌、剪纸、年画等内容比重。这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扬光大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实践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职业院校已开设刺绣、雕刻、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专业,中小学教材增加了民乐、民歌、腰鼓、秧歌、剪纸、年画等内容比重。这表明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

11、就的重要标志。错误且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并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故本题选D。8.2019年5月6日,在“美丽中国,携手世界”主题中文日活动中,一首河南琴歌诗经邶风凯风,一段安徽黄梅女驸马、一曲苏州评弹枫桥夜泊把各国观众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这表明( )A.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B.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 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答案】A【解析】【详解】A:河南琴歌、安徽黄梅、苏州评弹等能把各国观众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说明他们喜欢中国的文化,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BD: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被世界观众所喜欢,BD强调的

12、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与题意不符。C:选项C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9.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A. 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 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C. 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特征D. 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答案】A【解析】【详解】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强调时间久远,而博大精深强调内容广泛精彩。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

13、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由此可见,A选项符合题意。B:创新精神不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B排除。C:该选项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这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排除C。D:该选项强调民族统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排除D。故本题选A。【点睛】: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二者的区别: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14、,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2)二者的联系: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5、。据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大力引进西方有巨大影响的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交流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正确,“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影视产业落后,缺乏既有票房号召力又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产品”,对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应该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错误,“大力引进西方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错误,应该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第二经济效益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故选C。11.2017年1

16、1月23日晚8时,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颁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讲述、合唱、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方式,深刻阐发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精神价值。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能传播道德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了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精神的力量是无穷

17、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能够传播道德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项符合题意。: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有利于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

18、辱观。12.历史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参照系”,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就是延续根脉、留住特色、积淀韵味。北京的红墙黄瓦、上海的石库门,无不在岁月流转中凝固成了各自的城市风景线。如果说保护是唤醒城市活力的第一步,那么在保护中创新就是关键一跃”。这是延续城市记忆的过程,也是注入时代血液的过程,正所谓“老树春深更著花”。这说明创新是城市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城市的历史文脉会直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城市文脉的延续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在保护中创新是延续城市记忆的过程,也是注入时代血液的过程,能够促进城市历史

19、文脉的发展,这表明创新是城市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城市文脉的延续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故正确;城市的历史文脉会不能直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故错误;材料强调是对城市文化进行创新,促进城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没强调城市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故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深度贫困仍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进行攻克。材料一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一是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二是加强就业指

20、导和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三是发展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五是把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材料二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

21、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对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要求的依据。【答案】(1)引入市场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林业,可以增加经营性收入。发展劳务经济,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可以增加劳务收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移就业,能够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为股权,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

22、度,能够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

2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扶贫工作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难度一般。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对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影响。该设问的关键是脱贫“五大路径”,具体分析每一路径对生活和收入的影响即可。据材料可知:“路径一是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路径二是加

24、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可增加劳务收入;“路径三是发展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路径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是生产资料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财产性收入;“路径五是把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这是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要求的依据。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25、以及对矛盾、联系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习近平主席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可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可以对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可以对接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原理;“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为抓手”,可以对接主要矛盾原理;“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可以对接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

26、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的陌生感;再加上西医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用中医药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与学术自信,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答案】

27、我国中医药文化始于神农氏,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中医药文化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说明中医药文化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医药文化不仅融汇各种哲学思想,还与西医药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医药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详解】

28、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我国中医药文化始于神农氏,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中医药文化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医药文化与西医药结合,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中医药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等角度进行说明。15.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网络文密切相关,正是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进而依靠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逐步实

29、现产业化。比如网文鬼吹灯甄嬛传诛仙等,从线上火到线下,衍生出的图书、电视剧、游戏等也都成为爆款。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文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海外读者的追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输出的典范。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后宫甄嬛传不仅红遍中国大陆,也在台湾、香港受到追摔,更由视频网站Netflix推出美国版。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这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成功,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答案】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

30、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文的传播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传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借助科络文学走向世界,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大众传媒、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文的传播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传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学走向世界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