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20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安徽淮北调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B)A迅速提高群众参政能力B增强人民当家作主意识C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解析:“谁养活了谁”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故选B项;题干不能体现“迅速提高”,排除A项;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2(2020湖南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

2、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B)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解析: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采取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并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模式

3、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中周恩来是反对在中国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排除D项。3(2020辽宁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C)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

4、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是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与材料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文革”的教训提出的,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而非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4(2020江西南昌一模)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

5、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D)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C过渡性 D人民性解析: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性质,排除C项。5(2020山西大同调研)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年到2011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学者们在半个世纪来研究的不均衡

6、性。表中“乙”指的是(B)时间论文数量(篇) 甲500 乙70 丙6 000 丁2 000 A.19491965年 B19661976年C19771991年 D19922011年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刚成立后,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的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辛亥革命以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与当时的学术氛围符合,故不可能最少,排除A项;19661976年处于“文革”时期,主要针对资产阶级,而辛亥革命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知识分子不能安心学术研究,故此时应当是最少的,故选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因此不可

7、能是最少的,C、D两项排除。6(2020北京昌平区调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A)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 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解析:材料中规定了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公民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1982年宪法,不能体现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民主法治

8、建设,不是总结民主建设经验,排除D项。7(2020山东潍坊质检)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D)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B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解析: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D项;1954年宪法提出了社会主

9、义的宪法原则,排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B项;1954年宪法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排除C项。8(2020湖南株洲一模)学者俞可平曾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D)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题干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

10、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项。9(2020湖南岳阳调研)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D)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解析

11、:“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体现50年代对台政策灵活务实,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排除B项;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是80年代初,排除C项。10(2020浙江嘉兴模拟)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告台湾同胞书,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是(A)A采用和平方式统一 B国共展开第三次合作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解析: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A项;目前尚不存在国共第三次合作之说,排除B项;“一

12、国两制”的方针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九二共识”,排除D项。11(2020四川南充一模)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C)年份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57.313.9054.6 1992270.655.43298.7 199370.299.0379.9 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解析: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故选C项;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3、是在1979年,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在2008年,排除B项;台湾当局并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项。12(2020山东烟台调研)1996年1月,由150名委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D)A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B“一国两制”全面落实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香港回归已进入实施阶段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1996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反映了实施的准备工作,故选D项;1984年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

14、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排除A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落实,排除B项;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与材料中“1996年1月”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江苏南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制定了包括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在内的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

15、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

16、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编自许耀桐载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

17、改革中的不同之处。(10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答案:(1)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改造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资产

18、阶级民主政治。(3)观点: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法律的制定以及法律原则、法律内容上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三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分别概括其表现;第二小问,前者注重吸收外来文明,后者注重继承传统,结合所学,中国的法制改革依旧在专制体制的框架下,而英国是限制王权,走向民主。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

19、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得出国家的强大在于制度的强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民主法制的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14(2020山东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时间法律 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 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

20、过的法律共60 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 除1975、1978 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 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 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 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 件外,共通过法律153 件,包括立

21、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 件外,共通过法律72 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

22、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 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 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

23、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 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