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16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第8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第2讲A组基础巩固练1给甲狗喂食,会刺激初级唾液分泌中枢(位于延髓),使其兴奋从而引起唾液的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而乙狗只给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引起甲狗唾液的分泌和铃声引起乙狗唾液的分泌都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两个反射弧的效应器相同C乙狗发生的反射类型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初级唾液分泌中枢和听觉中枢之间形成永久性的联系【答案】B【解析】食物引起甲狗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而铃声引起乙狗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大脑皮层,A错误;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乙狗发生的是条件反射

2、,C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通过训练可使相关的中枢之间建立起暂时的联系,不是永久性的联系,D错误。2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婴儿来说,当图中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B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a兴奋,需要经过甲的分析,因此e不定兴奋C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能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D该图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信息,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乙为低级神经中枢,甲为高级神经中枢。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当a兴奋后,产生的信号可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分析才能作出是否排尿的决定,故a兴奋,e不一定兴奋;对于婴儿来说,大

3、脑发育不完善,因此常出现尿床情况,即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A、B正确;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n兴奋后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故神经元d不一定兴奋,C错误;该图体现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3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D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神经纤维受

4、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B错误、C正确;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由突触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C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AB传递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答案】C【解析】图甲中电表两极都位于膜外,测量

5、静息电位时应将电表两极分别置于膜内和膜外,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B错误;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向右传导过程中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5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解析】A项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项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

6、不能控制排尿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D项正确。6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受体和受体是否有阻断作用,将该药施加在突触处,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由此说明()A该药物对受体有阻断作用,对受体没有阻断作用B该药物对受体没有阻断作用,对受体有阻断作用C该药物对受体和受体都没有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受体和受体都有阻断作用【答案】D【解析】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肉

7、收缩;也能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将该药物施加在突触处,肌肉没有收缩说明该药物会阻断受体的功能;发现突触间隙的NE的量是对照组的20倍,说明该药物能阻断受体的功能,导致NE不能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从而出现NE超量的现象,D正确。7(2020年山东临沂模拟)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发生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

8、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流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至乙电流表两极时,乙电流表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向左传递,甲指针维持原状,电流表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8(2020年广西百校大联考)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细胞X、Y之间的传递过程,其中5羟色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

9、为突触前膜,可以是神经细胞的轴突膜B图中蛋白M是5羟色胺的受体,同时也能协助K大量进入细胞C5羟色胺和蛋白M结合后,可能会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5羟色胺降解酶活性增强,可能抑制该突触的兴奋传递【答案】B【解析】结构能与突触小泡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应该是突触前膜,是神经细胞的轴突膜,A正确;5羟色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的同时也能协助Na大量进入细胞,从而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C正确;5羟色胺降解酶活性增强,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降解,从而抑制了突触传递兴奋的能力,D正确。B组能力提升练9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

10、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答案】A【解析】据a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转运分子运回细胞,因为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只在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因此突触间的兴奋的传递还是单向的, A错误。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B正确。c图与a、b图相比较可以看出

11、因为多巴胺不能回收,则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C正确。从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转运分子会发挥作用,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D正确。10(2021年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 ,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答案】C【解析】图乙中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

12、可表示Q点的兴奋,A错误;处恢复到静息电位,此时Q处存在K外流,B错误;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到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R传递到S,因此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适宜刺激P处,兴奋不能传递到S,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11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

13、不能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A、B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静息状态时无电位差,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A、B都不能产生兴奋, D正确。12(2020年山东泰安模拟)利用蛙坐骨神经进行相关实验,相关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b点均无离子跨膜运输B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K外流速率增大引起的C图3指针偏转是由于b端Na内流使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D图4中a端K内流与b端Na内流速率相等,使指针不偏转

14、【答案】C【解析】图1中a、b点存在K外流,A错误;图2指针偏转是由a端Na内流速率增大引起的,B错误;图3中b端Na内流,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b两点间存在电位差,a点电位高于b点,指针向右偏转,C正确;图4中指针不偏转,是由于a、b两处都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不存在Na内流,D错误。13科研人员剥离某种动物神经结构,在生理溶液(成分和理化性质与细胞外液相同)中进行相关实验。如图为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兴奋到达前,K通过_的协助扩散,与_的形成有关。此时突触前膜外侧的Na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细胞内Na浓度。 (2)兴奋到达后,Na内流,此处的电位变化为

15、_。 (3)当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之后,测量后膜的电位变化发现该处仍为静息电位,且电位差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表明神经递质引起了后膜的抑制。 (4)兴奋到达突触后膜时,研究人员发现除Cl通道打开之外,Ca2通道也打开了。有人认为Ca2进入细胞内,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有关。如何证明这种猜测,请写出简单的思路。_。【答案】(1)K通道静息电位高于(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变大(4)将该动物神经结构放置在没有Ca2的生理溶液中,重复本实验。观察结果。若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仍然变大,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无关;若突触后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

16、有关。【解析】(1)K出细胞膜是通过K通道进行协助扩散达到的,这个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有关。此时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2)兴奋到达后,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由图像可知,神经递质引起了突触后膜Cl内流,这个过程导致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变大(不容易兴奋),处于抑制状态。(4)如果要弄清Ca2的作用,可以将该动物神经结构放置在没有Ca2的生理溶液中,重复本实验。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无关;若突触后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神经递质的释放与Ca2有关。C组压轴培优练14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突触间传导的情况,设计如图所示

17、实验。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a点未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电位;受到刺激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2)已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若刺激b点,电流计将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若刺激c点,电流计将_(填偏转方向和次数)。(3)若利用电流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请注明刺激的位点指针偏转情况):_,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_,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4)请利用电流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实验思路:_结果预测:_【答案】(1)正Na(2)发生2次方向

18、相反的偏转不偏转(3)刺激d(或a或b或c)点,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e点,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4)刺激d点,观察电流计、发生第二次偏转的先后顺序电流计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解析】(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外流,使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b点,电流计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两条接线的中点,故刺激c点,电流计不偏转。 (3)欲利用电流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必须获得2个方面的证据,即兴奋能从A传到B,而不能从B传到A,前者可刺激a、b

19、、c、d中的任一点,电流计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后者可刺激e点,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4)依题意,XY,刺激d点,电流计和电流计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不同,电流计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早于电流计,即可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15(2021年广东惠州模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2)图中过程与膜的

20、_有关。(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答案】(1)兴奋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流动性(3)识别谷氨酸、运输Na(4)升高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解析】(1)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

21、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2)图中过程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题图显示,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引起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结合ALS的发病机理可推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使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含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