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榆林一模)英国汉学家蓝诗玲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解释说:“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B)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解析: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A项错误;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
2、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起到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故D项错误。2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B)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解析:材料没有说明所收关税归谁所得,也没有体现中外矛
3、盾,故A、C两项错误;“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可得出清朝统治的危机,故B项正确;单靠机构的设置无法体现近代化,故D项错误。3(2020宝鸡模拟)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B)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
4、材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A项虽说法正确,但与题目主旨不符;仅据“治外法权”无法说明清政府的软弱,故C项错误;中外势力开始勾结的事实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4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下列最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心灵上的痛”的一项是(B)A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增开天津为商埠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解析: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但是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震撼,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统治者认为是有损“天朝上
5、国”的颜面,故而造成“心灵上的痛”,故B项正确;增开商埠在统治者看来是“身体上的痛”,故C项错误;D项是开设工厂,并未触动统治者的心灵,故D项错误。5(2020佛山模拟)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D)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只是提到清政府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
6、舆论对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双方的评论,故B项错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的衰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故D项正确。6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A)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解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强调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缓和列强瓜
7、分中国的矛盾,同时也保留清政府,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列强在华存在利益的冲突,C项夸大美国“门户开放”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没有体现出美国在华势力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7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据材料可以得
8、出当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时期,我国南方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清政府的信息,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对整个中国的侵略加剧,故D项错误。8(2020廊坊模拟)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D)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解析:材料反映清政府外交事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一
9、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选D项。9(2020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C)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
10、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10(202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了。这表明(C)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C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国共两党制定了不同的抗战路线,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故B项错误;由材料“白崇禧照此实行了”可知国民党运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故C项正确
11、;材料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对国民党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11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A)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解析:根据题目中“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12(
12、2020廊坊模拟)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役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的。”材料中的“缅北战役”(A)A重新打通了西南的国际交通线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解析:缅北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的进攻战役,毙伤日军25 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故选A项;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1938年
13、10月起,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
14、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区、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
15、,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 828户,已收股金12 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4分)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
16、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育。(2)背景: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及日本侵华带来的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14(2020武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茶在英国时间概况1657年伦敦商人托马斯加威在咖啡馆售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17世纪末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
17、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18世纪初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续表)时间概况1727年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18世纪后半期约翰莱特森做了关于茶的一系列实验。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18世纪80年代东印
18、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1815183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1822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1826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2年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88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1889年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论题:19世纪英国在茶的竞争中超过中国。阐述
19、:18世纪末期,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英国真正成为全民饮茶的国家,但在同中国茶的贸易中处于入超的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降低茶的进出口关税;悬赏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开发新的茶叶种植基地,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更新茶叶加工技术,引入机器生产。至19世纪末,英国成功挤占了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总之,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英国,在茶的竞争中,战胜了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并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参考选题:可以从任意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拟定论题,如:政府政策影响茶叶的传播;英国与荷兰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科技、伦理影响茶叶的推广;茶叶的传播推动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