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一六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孟子B. 墨子C. 韩非D. 荀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礼义”、“法度”可以判断其主张礼法并施,因此这位思想家应为荀子,故D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改革和法治,排除ABC。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
2、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容易联想到荀子的著名的性恶论。2. 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不等于天人互渗的关系,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没有完善儒学的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
3、;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3. 宋理学家追求“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陆九渊提出“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主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B. 理学家的追求超越了他们的阶级属性C. 宋金对峙成为“平天下”的思想源泉D. 陆九渊的自信超越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答案】A【解析】由材料“平天下”,即建立以“均平”为特征的至理、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可见“平天下”体现了理学家的济世精神,故选A;理学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早期儒学思想是“平天下”的思想源泉,排除C;陆九渊的自信也受
4、当时时代和阶级的限制,没有超越当时的知识分子,排除D。4.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性是A. 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B. 突显品德的重要性C. 强调人类思维的相对性D. 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答案】D【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标准,强调的是人的地位价值与作用。而“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意思是万物我都具备了,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也强调的是人的地位价值与作用,故选D。A和材料相冲突,排除A;C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材料并非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排除B。5. 根据洛克的看法,人若过
5、着个体状态的生活,各行其是,他们个人的天赋权利便完全无法获得普遍的尊重,人无法凭各自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为避免这种状态,人们把对他人进行惩罚的权力让渡给政府,保障大家的权利。这说明洛克主张A. 天赋人权说B. 人民主权理论C. 社会契约论D. 三权分立理论【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洛克将统治看作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苒之问的一种政治契约,如果政府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人民就有权反对它,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说强调自然权利,否定神权,排除A;人民主权说强调主权在民,否定主权在君,排除B; 强调政府权力的分配,排除D。6.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
6、塑造对象。”宋代话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B. 儒学世俗化的发展趋向C. “英雄造史”观念的形成D. 社会价值观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人物塑造以平凡人物为主,并非是歌颂知识分子,排除A;材料没有现儒学世俗化的信息,排除B;既然“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说明材料并非“英雄造史”,排除C;材料中“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体现了市民价值取向,故选D。7. 自从这一发明问世,“盖人类固定生活状态上之一种突变矣。昔者拿破仑经俄罗斯之败,自维尔纳附近回巴黎,历312小时之久,凡行路1400里。此种行程速率大增,通常48小时已足”据此可知,下列对该发
7、明分析正确的是A. 汽车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B. 蒸汽机推动欧洲工业化C. 火车有利于远距离的联系D. 通讯技术利于全球信息传播【答案】C【解析】由材料“拿破仑经俄罗斯之败” 和“凡行路1400里。此种行程速率大增,通常48小时”,体现的是长途大量运输,符合条件的是火车,故排除A,选C;材料和工业化无关,排除B;材料和工业化无关,排除D。8. 学者郑大华认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晚清中国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这一方案重视学习西方A. 军事技术B. 政治制度C. 教育制度D. 国防工业【答案】A【解析】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了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外
8、来侵略,故排除CD,选A;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维新派和革命派,排除B。9. “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 冲击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B. 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 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D. 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国家的根基,同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中体西用”并不否认中西文化差异,排除B;在洋务派之前,抵抗派就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排除C;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10. 1900年6月,梁启超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据说
9、现在各国皆以西后(慈禧)政府为万国之公敌,欲协力倒之而扶助皇上,此亦可谓敝邦不幸中之幸也。”对材料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的革新事业B. 梁启超仍有完成维新事业的设想C.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 当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11. 20世纪初,有学者称:“旧制度秩序,忽被破坏,社会之混乱苦痛缘之,若此者谓之華命。吾以为欧美今日之经济社会,殆陷于不能不革命之穷境;而中国之经济社会,则唯当稍加补苴之力,使循轨道以发达进化。”据此可知,该学者A. 反对社会变革B. 反对暴力革命C. 承认阶级分化D. 主张民主共和【答案】B【解析】由材料“国之经济社会,则唯当稍加补
10、苴之力,使循轨道以发达进化”,可见材料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社会变革,故排除A,选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2. 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新青年)同事们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此建议A. 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真谛B. 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 试图将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D. 旨在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应撇开政治,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反映了胡适个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期望,所以本题选C。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13. “(1919年)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
11、势大涨,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由北京、上海到各中小城镇;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这段评述可用来说明A. 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B. 五四运动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人才和队伍D.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相互推动【答案】D【解析】由材料“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涨”和“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推动,故选D;材料的主旨不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单向关系,排除ABC.14. 有学省说,“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当时)相当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共同做出的
12、历史性的选择。”该学者所要阐明的是A.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彻底反封建的意义B.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转向学习社会主义C. 民族资产阶级失去了革命性且成为革命对象D.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B15. 刊登在新青年上的某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时人赞其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此文最有可能是A. 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B. 文学革命论C. 狂人日记D. 敬告青年【答案】A【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一九一七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它出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故选A;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排除B;狂人日记批判封建
13、礼教,排除C;敬告青年宣扬民主科学,排除D。点睛:本题要求对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思想侧重点比较熟悉,然后通过排除法判断。16.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A. 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B.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思潮主流C. 有利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D.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由材料来看,无法证明“开始”的时间限定,排除A;材料中只有李大钊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B;李大钊在高校开设相关马克思主义课程,
14、有利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C;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19231924年”不符,排除D。17. 巴黎和会使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中不仅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也存在侵略和强权的因子。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类似的认识转变。这种认识的转变A. 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B.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C. 造成了中国思想界的混乱D.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A【解析】材料中“西方文明中不仅有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也存在侵略和强权的因子”,说明资产阶级激进派反思资本主义的不足,有利于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故选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开始中国化,
15、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思想界的思想混乱,排除C;中国知识分子的认识转变,未必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D.18. 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表明A. 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B. 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C. 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D. 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答案】D【解析】由“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而“大同”属于儒家思想,故材料说明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故选D;三
16、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概念不同,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排除A;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排除B。19.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为此,孙中山提出A. 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B. 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C. 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D.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民族主义就是反满独立,故选C;A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排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不明确反帝,排除B;D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7、结合对三民主义的基本知识的准确理解,容易判断答案。20. 1927年8月初,毛泽东起草的湘南暴动大纲提出:“要在相南形成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表明A. 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失败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在形成C. 中共已抛弃城市中心论D. 湖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答案】B【解析】据材料“1927年8月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应上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内容,说明当时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在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毛泽东的主张,不
18、能反映中共已抛弃城市中心论,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其它地区,不能说明湖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关键信息“1927年8月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的邓拓读到毛泽东的某篇新论著后作诗写道“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城绕指到眉端。阵图开处无强敌,输墨拈来尽巨观。风雨关河方板荡,运筹帷螺忘屯艰。苍龙可缚缨在手.且上群峰绝顶看!”这篇著作最有可能是A. B. C. D. 【答案】A【解析】1940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代表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9、论 ,故选A;B是井冈山时期,当时毛泽东思想形成,排除B;C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的作品,排除C;D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时期的作品,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是“1940年”,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然后,熟知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成就,容易判断答案。22.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A. “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B. “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C. 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D. “什么是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由材料“一大、二公、三纯”,而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
20、主义的本质不是公有制程度的高低,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D;“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党建问题,排除;邓小平理论没有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是对党的监督问题,排除B.23. 史学界有人把构成邓小平理论各个方面内容的完善程度作为主要划分标准,把其理论分为发端阶段一一构建轮廓阶段一一形成体系阶段一树立旗帜阶段。下列理论发展状况处于形成体系阶段的是A. 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 深刻地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C. 初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答案】B【解析】毛泽东思想创造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
21、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排除A;邓小平理论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的体现,故选B;初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构发端阶段的成就,排除C;D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24. 下图反映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情况。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 新时期理论的核心均是党的建设问题B. 体现了邓小平个人思想的不断发展C. 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科学发展【答案】C【解析】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故选C;三个代表和和科学发展
22、观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B;只有三个代表的核心才是党的建设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科学发展,排除D。 点睛:本题要对我国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各自侧重点和相互关系比较熟悉。比如邓小平理论侧重社会主义建设,三个代表侧重党的建设,而科学发展观侧重于科学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
23、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精力投注于尘世事务”。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有着重大启示。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材料二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这一时期,众多文学艺术家依靠圣经和原始教义反对封建神学,强调赞美人、爱惜人。他们赞美人的高贵,是要把人抬到神的地
24、位,仍承认神的至尊地位。到17、18世纪,人文主义不再只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否定外在权威。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用头脑立地的时代”。这样人文主义便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极具号召力的旗帜。摘编自马啸原西法政治思想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宗教观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批判对象、涉及领域、思想主张等方面分析启蒙思想对文艺复兴的发展。【答案】(1)内容: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性的自由和平等;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观;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反对愚昧无知和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影
25、响:有利于摆脱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解放人们的思想;注重社会现实,消除了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人们对现实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为随后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渊源;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2)分析:在批判对象上,启蒙思想不仅反对封建神学,还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涉及领域上,启蒙思想不再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科学等更多领域;在内容和主张上,从追求个性解放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舆论准备,并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蓝图。【解析】(1)由材料“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
26、理论。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 ”,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性的自由和平等;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观;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反对愚昧无知和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有利于摆脱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解放人们的思想;注重社会现实,消除了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人们对现实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为随后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渊源;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2)由材料“人文主义不再只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否定外在权威。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用头脑立
27、地的时代”。这样人文主义便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极具号召力的旗帜。”,可见可以从批判对象、涉及领域和内容与主张等方面论证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发展,可以答为:在批判对象上,启蒙思想不仅反对封建神学,还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涉及领域上,启蒙思想不再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科学等更多领域;在内容和主张上,从追求个性解放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舆论准备,并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蓝图。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保持了传统文学“哀而不伤、
28、婉而多讽”温存敦厚的美学风格。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赢弱病态中,被视为非儒家知识分子所为的旁门左道,难登庙堂。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摘编自韩彩英、范秀峰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材料二19世纪未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演进。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1903年,欧榘甲呼吁改革戏曲,开通民智。中国戏的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
29、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摘编自刘梅兰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开启的原因。【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历史悠久;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戏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地位长期不高,发展缓慢,(2)原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西方先进文化的传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维新思想的兴起,推动民众思想的解放;先进中国人的提倡与积极探索。【解析】(1)由材料“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赢弱病态中南宋时,
30、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戏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地位长期不高,发展缓慢(2)由材料“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中国戏的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可见,近代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列强侵略、西方文化传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维新
31、思想传播以及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相关。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文化运动之所主张,实专取一家之邪说,于西洋之文化,未示其涯略,未取其精髓,万不足代表西洋文化全体之真相。”“现在时髦之西方文化,均取一偏,失其大体”,“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吾国古今之学术、德教、文艺、典章,皆当研究之,保存之,昌明之,发挥而光大之。”整理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考解读材料,提取其中的一种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新文化运动所宣扬的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评述:新文化运动为维护民主
32、共和制度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虽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但这种宣扬并没有对西方文化进行系统而全面地介绍,而是过分贬抑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西方文化,所以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的评述是正确的。示例二:观点:改良中国文化应融合中西方的文明。评述:新文化运动在宣扬西方文明的同时,极力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此观点正是因为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缺陷而被提出的;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统文化时具有过激性,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利于新文化被普遍接受;在近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改良,而这种改良不是完全移植西方文明,而是应该积极吸收西方文明,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3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新文化运动之所主张,实专取一家之邪说,于西洋之文化,未示其涯略,未取其精髓,万不足代表西洋文化全体之真相。”,认为新文化运动所宣扬的西方文化具有片面性。,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不足论证。由材料“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可提炼出改良中国文化应融合中西方的文明。可从新文化运动的不足和中外文化的交流角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改良,应该积极吸收西方文明,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仍然未被党中央领导
34、层所接受。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固守“城市中心”论,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甚至讥笑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民意识”和“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否定毛泽东正确思想的指导,致使我们党和红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摘编自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及其演变探究材料二1942年,我们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全党的认同。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并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地写到了竞行旗帜上。摘编自汪青松对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35、析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的原因。【答案】(1)过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被否定,导致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上,王明“左”倾错误被批判,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2)原因:毛泽东的思想主张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毛泽东个人威信的上升;整风运动后党内思想逐渐统一。【解析】(1)由材料“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民意识和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被否定,导致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而遵义会议上,王明“左”倾错误被批判,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2)由材料“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全党的认同”,结合所学可知,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毛泽东的思想主张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个人威信不断上升,而整风运动后党内思想逐渐统一,基于此,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