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 教案 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教材分析】城市化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
2、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基本以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上本校生源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活的阅历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偏面,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明确的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城市化发生在我们
3、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2.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
4、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哪些?4.城市化产生哪些意义?5.世界城市化进程分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课堂探究一、什么是城市化?重点突破1.根据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得出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重点突破1.近现代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趋势。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1800年1825年1850年1875年1900年1925年1950年1975年2000年5.15.26.47.812.620.829
5、.238.147.6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1)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变化特点。(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分析)(2)预测未来世界城市化的趋势。2.城市化的演变规律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33“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合作探究一结合图2.19和案例4,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思考: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3.城市化过程的地区差异合作探究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之间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思考:为什么
6、发达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典型例题一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1)D(2)C解析: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
7、,目前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课堂练习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12题。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AE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过程B.郊区城市化过程C.逆城市化过程D.城乡差别拉大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A.甲AB.乙CC.甲BD.乙F下面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
8、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4.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4.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聚落形态变化;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
9、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5.城市化进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特点:初期阶段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水平较高,城市化推进很快;后期阶段水平高,速度慢。课堂探究一、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二、1.图略。(1)水平越来越高,速度先慢后快。(2)未来世界城市化速度变慢。2.英国的城市化之路:19世纪:城市化起步;20世纪:郊区城市化;20世纪下半叶:逆城市化;近3
10、0年来:再城市化。合作探究一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低缓慢规模小,扩展较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显中期阶段较高迅速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城市带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高缓慢,甚至停滞城市化地域向农村推进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在郊区集中,使郊区与城市融为一体。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城区人口迁往环境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的现象。3.合作探究二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早高缓后期相适应逆城市化
11、发展中国家晚低快中期不相适应郊区城市化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课堂练习1.A解析:在AE的过程中,该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2.B解析:甲表示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最大,它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应城市化水平较高的E、F等阶段;乙表示农业就业比重最大,它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应城市化水平较低的A、B、C等阶段。3.C解析:从题中的信息可知,该城区位于平原地区,所以温度的变化与地表起伏无关;图中局部高值区应该是城市人口、工业的集中区域是排放的废热多造成的,而不是气候变暖;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地面的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所以C项正确。4.A解析:南北部颜色差异减小,说明道路密度差异减小;城区中心颜色变淡,说明商业区趋于分散;图示区域颜色深浅有很大变化,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很大。所以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