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103河北高中联考)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 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理解“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A、C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20
2、13济南模拟)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 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可得中国的传统商业、手工业都受到列强输入商品的冲击。3(2013临沂期中模拟)“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
3、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 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答案】D【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4.(2013浙江名校联考)(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茶叶大量销
4、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答案】C【解析】 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5. (2013如东县调研)“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5、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某一派别的主张,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6(2013广东百校联考)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55186330633186744133437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157191964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
6、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答案】A【解析】在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对外贸易的中心。据材料信息可知,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都在增加,但上海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广州。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选A。其它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7(2013广州调研)“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模仿一部分西
7、方器物”,迁移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内容可推断,选选A。8(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答案】C【解析】 甲同学认为“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说法错误,论据中没有数据变化和发
8、昌机器厂产生的影响,所以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乙同学认为“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只是一个例子,不猛以偏概全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注意企业的发展的因素存在,但是也有带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9.(2013盐城调研)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
9、9696100 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 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采用排除法。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可排除;可以从图表数据中获得,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在改变。10.(2013洛阳模拟)下面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准确的解读是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C中国的进出品结构趋向合理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18721894年中国进口不断增加
10、,逐渐大于出口,说明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1.(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注意“根本因素”“ 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经济决定政治。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11.(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结合1894年在华外资工业数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厂商类别 数据 资本(中国元)造船厂和修船厂 12 4,943,000茶叶加工 7 4,000,000机器缫
11、丝 7 3,972,222进出口加工业(茶叶加工和机器缫丝业除外) 19 1,493,000其他轻工业制造业 39 3,793,000电力厂和自来水厂 4 1,523,000合计 88 19,724,000 A外商企业的出现始于鸦片战争 B在华外资工业都是轻工业 C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是合法的 D当时中国是外企一统天下【答案】A【解析】观察图表,B项不符合题干表中“造船厂和修船厂”一栏; 外商在华开设工厂合法是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作出的规定,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中国是还是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故选A。12(2013咸宁模拟)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
12、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l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A BC D【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知,1894年以前,中国消费的棉纱是土纱,而之后机制纱比例总趋势是增加的,能够体现,而项并不能体现,虽有机制纱,但并不一定是外国进口棉纱。13(2013湖北名校联考)据记载:从1900至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
13、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A【解析】注意题目中时间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一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因此选A项,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14.(2013北京东城联考)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 B C D【答
14、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并未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故排除,因此选B。15(2013临沂期中模拟)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日益边缘化,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事实;D项
1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16(2013咸宁模拟)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答案】B【解析】 据关键信息: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从题干反映了洋纱与洋布20年的进口值增长快,说明洋纱与洋布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仍抵制能力,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错误;C项未涉及;D项“彻底”说法错误。17(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下表
16、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厂家数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领导新文化运动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 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近代企业中,华资企业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项表述不确切。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都在壮大,为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由旧
17、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奠定了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18(2013皖南八校联考)下面是1880年至1930年中日经济增长比较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国民收入(亿元)年增长率(%)人口(千人)年增长率(%)人均收入(元)年增长率(%)1880年1930年1930年1880年1880年1930年中国1434325798121377636500789058385151062日本18081499514323843769240118470421656310 该表反映的中日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成因包括中国的闭关政策和天朝心态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两国近代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 中国长期战乱 A B C
18、 D【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信息,此时间段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日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和制度、环境有关,此时的中国已经被迫开放,不再闭关、思想也逐渐理想化,不再是天朝心态了;而人口基数虽庞大,但并不是原因。19.(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A. B. C. D.【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1938年”,“ 国民党”。 出现于国民经济建
19、设运动1927-1936;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排除含或的选项。20(2013黄山联考)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指数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民族工业逐步萧条因民国政府工作重点提高外交地位所致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 B C D【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1936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占据上海故应排除 。故
20、选B。21(2013连云港模拟)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答案】C【解析】据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D项开始于1944年。22(2013广州海珠区测试)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
21、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A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 据题干民国二十二年可以为20世纪30年代,以及统制经济政策的内容,说明中国当时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A。B、C、D与题干不符或者不符合史实。23.(2013湖北名校调研)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
22、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答案】B【解析】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镇压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学习西方练兵技术,编练新军,军队逐渐改变原有装束,故形式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选B。A、C、D三项材料中未反映。24(2013黄山联考)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通商口岸洋
23、行数量A B C D【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理解。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洋行的开设正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略的要求,清政府面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束手无策故应该排除。故选B。25(2013黄山联考)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中蕴含的信息是()上海新报创办与洋务运动同一时期 上海新报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上海新报发行主要配合维新变法 上海新报当时在屯溪发行量超过上海A B C D【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的理解能
24、力。根据所学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应排除;在题干中未反映。故选D。26(2013济南模拟)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的文化侵略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得创办报纸的目的是互通商业信息。27(2013咸宁模拟)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
25、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项题干未反映、涉及;D项也是题干未能反
26、映与涉及。28(2013梅州五华县质检)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答案】D 解析 据题干商行的广告,可判断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迁,选D项; A项说法绝对化; B项题干未反映;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29(2013盐城调研)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
27、的是( ) 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 B C D【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上海出现洋楼、洋轿、洋灯、洋锅,说明正确;“莫不以洋为尚”说明正确。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社会生活虽然受到西方影响,但仍保留传统东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体现的是土洋并存,故不正确。16(2013山西模拟)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
28、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人中国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示“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它的范围还很小。30(2013河北名校联考)1901年1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各项是一部关于伦琴的电视片中设计的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他获奖的消息 B伦琴为节省时间可以订机票前往瑞典领取奖金 C伦琴可以从报纸上获悉列强驻军北京至山海关 D伦琴可以用奖金购买垄断公司股份而成为股东 【答案】B 【解析】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以内燃
29、机作动力,把飞机升上天空,在蓝天中翱翔的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得以实现。1901年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还未出现。31(2013咸宁模拟)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逆向思维解答,从选项入手,把握特征,中“民国初年”显然是与题干不一致的,B项正确。32(2013南京调研)右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
30、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用男女平等的现象作为论据,证明易中阴阳结合的观点,说明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点受到冲击。A项不符合史实,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B项说法绝对,C项在
31、材料中不能表现。33(2013河北名校联考)1908年5月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 D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答案】C【解析】 通过大公报这份报纸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了宗教、经济等方面的信息,ABD项观点无法直接从材料得出。34.(2013安徽大联考)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
32、,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B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C人们婚俗观念已受西方影响 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男女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风俗礼仪的变化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说明当时人们的婚俗观念已受西方的影响,故选 C。35(2013临沂期中模拟)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周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
33、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清朝末年 B20世纪40年代 C民国初年 D20世纪50年代【答案】C【解析】 材料中反映在婚礼现场,仅有人穿满清礼服,也有人穿西服,出现了中西服饰并存的局面。西式生活方式传入,固有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最有可能是在民国初年。36(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
34、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商品运输成本提高 市场上洋货流行 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 B C D【答案】D【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铁路通车后,“舶来品”日益增加,故正确;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故正确。江南铁路通车后,运输成本下降,故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生活习惯日趋文明。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37(2013广东百校联考)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答案】D【解析】由
35、材料信息可知,遐迩贯珍月刊认为,西方商家借报纸向大众宣传其货物,从中获利,中国如果能仿效,也能够从中受益。可见,材料信息说明报纸具有商业广告价值。故选D。38(2013咸宁模拟)中华民国的创立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新的精神体现在各个领域。表现为 A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B中国水运近代化开始起步 C中国现代政党政治初步展开 D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创刊【答案】C【解析】 关键信息: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ABD项的时间分别是1905年、19世纪70年代和1815年,以及ABD项也不符题意。39.(2103河北高中联考)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
36、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国家贫穷落后C“左”倾思想盛行 D当时的世界时尚 【答案】C【解析】 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由题干的“20世纪60年代末”和“军装和“干部服”盛行”,依据所学知识:60年代由于受政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40(2013洛阳模拟)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单位:%)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
37、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D婚姻观念中和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表格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A、C项表格项目内容无从体现,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择偶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B项中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彻底变化不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本人成份、政治面貌择偶标准的比例在降低,说明D正确。41.(2013南通一中测试)2012年夏上映的电影搜索反应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
38、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通信技术发展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具有负面影响,排除项,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42. (2013北京东城联考)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
39、、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 697 1916 19610328 000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103 153(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材料三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
40、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必修2(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忆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丧失,逐渐卷入世界市场角度分析回答。(2)由材料信息可知,三类企业都在发展,但发展情况不同。比较三类企业变化情况回答“发展情况”,结合此时中国经济政策调整、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破产等知识回答“原因”。(3)
41、近代中国,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制约发展缓慢。联系社会动荡等知识回答“主要因素”。【答案】(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原因:商办企业: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政府新政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
42、商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推动官办、官督商办企业: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兴办洋务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外企: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42(2013扬州模拟)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
43、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 生铁钢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
44、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
45、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第(1)问特点据材料一“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提示说明基础工业发展迅速;原因直接归纳外交、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部门完善;优势可以从科学、具有说服力加以分析。第(2)问可根据原因可以从当时的时代特征:政治:抵御日本外来侵略;经济上:应对经济危机考虑;利可以结合物质保障,制度建设分析;弊可以结合缺少市场调节;阻碍了民族
46、资本主义发展分析即可。第(3)问影响可以从材料三“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概括: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可以从中国近代的政治任务: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才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答案】(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2)原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 利弊: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7、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 (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 认识: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44.(2013广东百校联考) 国家是否独立,关键要看主权是否完整;而民族是否富强,其根本上要看经济是否发展,人们生活是否改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李智慧列强侵华史材料二:一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
48、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一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一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材料三: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 (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解析】第(1)问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49、的角度思考。列强之间“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据此回答“本质”。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在侵华方面的“勾结”,回答近代侵华中外关系角度回答等。据此回答第二问。第(2)问注意结合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及曲折发展的原因角度思考回答,联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等。第(3)问提取材料观点认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经济发展困境及新中国时期经济发展等评析。【答案】(1)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史实:甲午战争前:英法联军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 第二次鸦片战争
50、后,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战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列强争相在中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英美支持中国抗战; (2)问题:国际形势和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国家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表态)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列举史实)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反例)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45(2013咸宁模拟) 服饰和社会
51、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52、材料二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 1949
53、)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第(1)问,考查维新思想,阅读材料一获取有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2)问,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知,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问,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
54、则阐述。【参考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46(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论
55、语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嘉靖太康县志(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2分)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3分)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4分)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消费支出构成(%)100100100100100食品支出43.640.939.637.134
56、.7衣着支出17.416.714.013.613.2设备用品及服务9.49.510.412.211.2医疗保健支出3.94.54.54.96.4交通通信支出4.95.56.26.07.0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10.011.212.813.314.2居住支出 6.77.17.98.27.9杂项商品及服务4.64.64.64.75.3(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含义,材料一认为,应崇尚节俭;材料二认为,应追逐奢靡生活。据此回答第一问。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
57、市民阶层的扩大,旧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因此出现了材料二的现象。第(2)问,“崇尚洋货”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有关。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冲击回答“崇尚洋货”的原因。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发展,政府和一些实业家逐渐“倡导国货”。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城镇居民衣食、医疗保健消费变化可知居民更注重健康和舒适,交通通信支出、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加反映了居民重视文化消费。回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想进步等知识回答“原因”。第(4)问,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传统、家庭收入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观念。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人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优势;工业文明冲击。(2分)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