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11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专题12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测试卷(十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解析:选C材料并未体现该书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故A项错误;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该书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其意义在于引导国人瞩目世界,对思想起到了启迪作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

2、蒙的先河,故C项正确;“主动融入世界”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2(2019届广东湛江高三高考测试二,29)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观点出处“(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冯自由:革命逸史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C是资产阶级登上

3、政治舞台的反映D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士的熏陶解析:选A由材料中,康有为对于“广学会出版之书报”,全部购买,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所兴办的,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时代的原因,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向西方学习,体现了时代性,而在讲学时,提到“尧、舜皆孔子创议”,这是为了降低维新思想传播的难度,借孔子的力量来谈论维新,这是自身局限性的体现,故选A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他认为“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排除B项;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表现是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材料中提到的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无法体现这一政治主张,排除C项;“主要归功

4、于两位传教士”体现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受到了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尧、舜皆孔子创议”体现了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响,排除D项。3(2019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10月联考,11)“无徵(验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一主题思想突出表现在()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 D变法通议解析:选B材料引述内容,语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反映了托古改制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4(2019届河北唐山摸底考试,27)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

5、化引申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选C材料强调严复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而非其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严复主张变法革新,以应对“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而非科学救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可知要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严复的思想主张而非影响,故D项错误。5(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29)陈独秀说:“鄙意

6、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材料主要体现了陈独秀文学革命的()A激进色彩 B理性精神C民主思想 D革新意识解析:选A材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表明陈独秀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不容讨论、不容纠正,体现出陈独秀文学革命激进色彩,而不是理性精神,排除B项,故选A项;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陈独秀认为文言文与白

7、话文之争是属于是非之争,也是进步与倒退之争,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是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带有不容讨论、不容纠正的激进色彩,没有体现革新意识,排除D项。6(2019届新疆三模,30)新青年开设了“世界说苑”和“国外大事记”两个固定栏目,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这两个栏目的开设()A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思想B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性质D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解析:选D根据材料“新青年开设了世界说苑和国外大事记两个固定栏目,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可知,这两个栏目的开设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形势,开阔人们的视野,并非崇洋媚外,故选D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的传统思想,排

8、除A项;新文化运动性质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并未改变,排除C项。7(2019届四川成都一模,31)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出现说明马克思学说传播广泛,影响深入,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是“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时隐时现”,并不是经常性的正常出现,这恰好反

9、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缓和的标志,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任何内容,即题干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8(2019届安徽安庆二模,28)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解析:选D材料“如过渡焉,与其

10、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说明孙中山认为与其选择过渡的君主立宪制,不如一步到位,实行民主共和制,故选D项;其他三项都与材料不符,故排除。9(2019届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14)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新联合”,“(将来)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民主义注重工农运动的发展B社会主义革命成为社会普遍共识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影响巨大D部分国民党人仍弘扬新三民主义解析:选D材料体现出

11、工农运动相结合,这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宋庆龄、邓演达等人主张社会主义革命,且“普遍”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创立的,材料不能反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影响的大小,排除C项;材料“宋庆龄、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材料“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新联合”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扶助农工的思想,故D项正确。10(2019届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30)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12、”。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析:选A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可知,这几个名称都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排除B项;1945年4月中共尚未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C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D项。11(2019届山东滨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

13、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B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解析:选D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步是完成民主主义革命,材料中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等信息正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体现,故选D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A项;毛泽东提出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等主张只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存在,并不违背中共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

14、线形成于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排除C项。12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也好,吸收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也好,获得利益的不只是中国;西方国家也需要向外投资和市场,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据此可知,我国对外开放体现了()A独立自主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C自力更生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BA、C、D三项与题目中“吸收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也好,获得利益的不只是中国;西方国家也需要向外投资和市场”不相符,故错误;材料强调我国对外开放体现了平等原则,也体现了互利原则,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体西

15、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摘编自吴一泉“中体西用”

16、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摘编自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角度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10分)(2)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17、(8分)(3)依现代化的角度,你能从“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强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与文化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分别从改革的效果和作用方面去分析。第(3)问,可以从中国特色的角度分析。答案:(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理解: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视角: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3)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14(12分)(2019届芜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

18、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文化、社会与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了“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文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但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是非常激进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

19、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良玉转型时代的思想与文化、赖新元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选择评价的角度。根据材料“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相联系、相一致”可知陈独秀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继而提炼出观点: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根据材料“钱玄同废除汉文”“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都遭到无情的批判”可提炼出观点:新文

20、化运动中的一部分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其次,对所选择的角度进行评价。如果选择第一种角度,可根据材料中陈独秀的看法并结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等史实进行陈述,并指出这些做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选择第二种角度,可根据新文化运动中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史实进行陈述,并指出这些做法对当时民众的思想、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答案:(示例一)角度: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评价: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传统文化。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包含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关。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示例二)角度: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通过新青年等刊物,揭露和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他们不仅不承认传统的伦理道德,甚至对传统的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也进行了无情批判。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绝对否定的做法,冲击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但也把其中的精华一并扼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