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分层突破(六)自我填充A戊戌变法B袁世凯C护国运动D张勋复辟E护法运动主题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进程(18401919年)派别思想主张及活动社会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睁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追求自强、求富促进了中国工业、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发展工商业、兴办西学、革新政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未付诸行动。成为康梁思想的来源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启蒙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进派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儒家
2、传统道德思想空前解放、弘扬民主科学、推动五四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解析】近代社会前期,中国社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民族压迫;二是实现近代化,发展中国。无论哪一社会阶层均为实现这两大任务而努力奋斗。题干中思潮的演变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答案】D单元综合测评(六)(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若强中国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首,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路,皆采用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行哉!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材
4、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异同?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的实施结果有何异同?其结果的相同点又说明了什么?(9分)【解析】首先明确每则材料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阶层的主张,材料一代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洋务派,材料二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三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1)同:都认为法制、机械、工艺可变。异:材料一主张皇权专制;材料二则要改革政治制度。根本原因:双方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2)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异:后者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同:都失败了。(或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民主共和
5、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大同书里,认为女子之所以如此悲惨的境地,完全是由当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在这种制度中,经济上完全实行私有制,政治上缺乏民主自由。他认为“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有人皆有天与之体,即有自立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禁人者,谓之夺人权,背天理矣。”女子独立、男女平等的方案是为将来的大同社会设计的,现在“女学未成,人格未具,而妄引妇女独立之例以纵其背夫淫欲之情,是大乱之道也。夏葛冬裘,各有时宜,未至其时,不得谬援比例。”朱林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男女平等观材料二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
6、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他在战后之妇女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妇女运动只有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胜利。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进步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主要用意。(6分)(2)两则材料中,康有为、李大钊对于妇女地位“悲惨”原因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他们对于改变妇女地位的主张又有何不同? (9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完全是由当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得出封建制度是妇女地位悲惨的根源,根据“不论男女,有人皆有天与之体,即有自立之权,上隶于天,人尽
7、平等,无形体之异也”得出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挽救民族危机,另一个是实现民主政治。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可知,康、李二人都认为妇女地位“悲惨”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第二小问可从二人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进行比较,康有为主张资产阶级的改良方式,李大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主张革命方式。【答案】(1)思想:封建制度是妇女地位悲惨的根源,主张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用意: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主政治。(回答其中一点即可)(2)相似之处:都认为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不同:康有为认为当时变
8、革封建制度的时机不成熟,而主张改良;而李大钊认为妇女要解放,就要推翻社会的“经济构造”,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同时要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结合。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班人(维新派)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国学问是什么,应该怎么学法”,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这些话虽然像是囫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1)材料中“外国人许多好处”主要指什么? “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具体又指什么?(6分)(2)你是否赞同梁启超关于“他们政治运动完全失
9、败”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9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梁启超的主张可知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即君主立宪制;“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指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可从政治、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赞同与否均须有道理。赞同,则可列举变法的目的未实现,维新变法最终失败,挽救民族命运的使命未完成,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性质。不赞同,则可从从思想和政治两个侧面分析。【答案】(1)“外国人许多好处”:兴民权、君主立宪制。“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引发维新思潮,推进变法运动开展。(2)赞同。维新变法运动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完败。不赞同。维新变法运
10、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所以并非完败。4(2016保定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年到1911年,清政府著派沈家本将一切现任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清政府法律修订馆,连同法制变革的另一机构宪政编纂馆,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制定或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等十多部主要法典和法典草案。这些法典中不仅有宪法、行政法规、刑法,也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还有诉讼法等门类。沈家本陈言:“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各国通
11、例,惟君主大统领,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其余侨居本国之人民,悉遵本国法律之管辖,所谓属地主义是也。独对于我国藉口司法制度未能完善,予领事以裁判之权,英规于前,德踵于后,日本更大开法院于祖宗发祥之地,立权日削,后患方长。”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具有宪法作用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有:(1)参政为官权;(2)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3)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4)诉讼权;(5)财产权;(6)住宅不受侵犯权。义务有:(1)依法纳税;(2)依法当兵;(3)遵守国家法律。 卢军浅谈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1)根据材料
12、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修律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领,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予领事以裁判之权立权日削,后患方长”的信息来归纳原因。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的信息来归纳特点;第二小问从法律近代化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的角度回答积极性,从维护封建制度以及保留封建色彩的角度回答消极性。【答案】(1)维护封建君
13、主专制,保证君主地位至高无上的合法性;缓和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企图收回治外法权;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遏制资产阶级革命。(2)特点:以西方法律为模式;法律门类齐全;以维护君权为核心。评价:积极方面:中国法律开始和先进的西方法系衔接;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和历史潮流,是封建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重要一步;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对现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消极方面: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在某些部分还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5(2016德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
14、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他(孙中山)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评价,并分析其目的。(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15、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形成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得出美国宪法在历史上最好,根据材料一中“但是这百余年间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可知随着时代进步当时美国的宪法已经落后不再适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说明孙中山是想要指出美国宪法中“三权分立”的局限,将“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他(孙中山)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可知孙中山想要国家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实现自由,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下的思考;根据“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
16、,变成了一盘散沙”可知他反对个人自由是因为中国人散漫缺乏约束;根据“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可知他受到西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答案】(1)评价:美国宪法在历史上最好,但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得不再适用。目的:破除对西方代议制度和“三权分立”的迷信,将“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2)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进化论思想的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 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
17、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1913年10 月6 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
18、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 月10 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7分)(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体、宪法、国会选举、政党竞选、政党政治方面归纳。第(2)问信息获取的关键是据 “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从国民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上思考;据“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从袁世凯的破坏方面归纳;据 “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从内阁现状上思考;据 “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从总统选举面临的形势上分析。【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了首次国会选举;政党政治开始出现。(2)国民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都较低;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破坏宪政;内阁更换太过频繁;总统选举充满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