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1.50KB ,
资源ID:309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99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作业7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宁夏中卫一中高三月考)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C)出处论述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

2、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解析:后汉书反映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推动了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促进了农业发展;汉书元帝纪反映了汉朝政府对一些贫民贷种、食,同时免除租赋等;汉书文帝纪反映了文帝重视农业的发展,减少田租;这些都反映出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A项无法从后汉书中得出,排除;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D项在汉书元帝纪汉书文帝纪中无法体现,排除。2(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月考)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 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 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D)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

3、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解析:兴修水利、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意在强调明清是积极贯彻重农政策的,选项D符合题意,正确;明清时期是古代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是谈不上较为完备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是重视水利工程但水利工程事业还不能说成发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直实施而非空前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0甘肃高三模拟)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C)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

4、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思想是一定经济的反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才出现了“工商皆本”的学说,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属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土地兼并严重与“工商皆本”的学说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贸易发达是“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时仍然是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4(2020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高三月考)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C)A“重农

5、”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古代中国农民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其社会地位并不高,故A错误;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未因为“抑商”政策而停滞,故B错误;材料“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存商业、进官商”,即官府对商业的控制,而不是说明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D错误。5(2020山东高三月考)在明朝,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

6、奖励或交换。这反映了(C)A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取向B富人成为政府的施政基础C社会财富得到政府认可D商人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解析: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荣誉称号,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说明明朝政府认可了“富人”的社会财富,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价值取向”的改变,排除A;B夸大了富人的地位和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政府措施,无法体现“商人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排除D。6(2020河北高三模拟)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7、)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作为等级职业制度的士农工商差别逐渐淡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商人也可以通过科举成功改变身份成为士人,不论是地主还是佃农都不一定专营农业,大多数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和商业贩运等,甚至进入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业者通过经营积累货币,也可以购买土地成为地主或自耕农,也可以通过科举甚至买官进仕。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仍是铁犁牛耕,并未出现创新;C选项错误

8、,田庄经济兴起于汉代,不是唐宋时期;D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形态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并未出现转型。7(2020山东高三模拟)明宣宗实录中写道:“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B)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解析:材料的中心意思是:明朝时沿海的居民违反禁例,私自下海,同海外进行贸易,并且还同海外倭寇勾结,侵扰沿海,因此政府重申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对违反者以重罚,给告发者以奖励,故B项

9、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间对外贸易,而不是朝贡贸易,故A项排除。防范倭寇侵扰沿海是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8(2020河南高三月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D)A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B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C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D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解析:材

10、料只是在说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并没有体现贸易畅通无阻,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不可以说畅通无阻,故A项错误;“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体现了清廷实行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中心是伦敦,而不是广东,故C项错误;“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说明了当时存在走私现象,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故D项正确。9(2020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

11、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C)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C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D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解析:依据材料“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可知,倭寇的主体是寻求海外贸易合法化的中国中小商人阶层,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严格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导致了倭寇之患的加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间贸易损害了政府利益;B选项错误,虽然王直出身于徽商,但不能代表整个商帮群体的要求;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方贸易失去了垄断地位。10(2020安徽省颍上县第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

12、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C)年份1534年1580年1635年1751年比价16.315.5110114.6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解析: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之所以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中国明清时期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长期保持顺差,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长期高度发达,C正确;明清时期仍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A错误;B与题意无关,排除;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应该增大,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排除。11(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明清两朝在对外交往方面都不同程

13、度地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极力维护明清两朝的宗藩“贡赐贸易”关系。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D)A保护小农经济发展 B防范外来侵略C保证官方垄断贸易 D维护专制统治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古代帝王的终极执政目标,根据“极力维护明清两朝的宗藩贡赐贸易关系”可知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D正确;保护小农经济发展与“海禁”“闭关锁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防范外来侵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排除B;保证官方垄断贸易也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排除C。12(2020广西高三检测)公元1399年“靖难”成功后,朱棣遣郑和下西洋,“以重利诱诸番”朝贡,造成“四夷宾服”气象;令解缙、

14、姚广孝等修永乐大典,示以偃武修文姿态。明成祖此举旨在(B)A营造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B消弭自己带来的政治影响C显示自身非凡的文治武功D发挥文化价值的治国目的解析:由明成祖成功夺权后,不计成本地派郑和下西洋,以营造“四夷宾服”气象;大举修书以展示政府“偃武修文姿态”等,可知其意在通过大型外交、文化活动来消弭其“靖难”影响,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A、C项为活动的内容,不是其宗旨;D项只是部分作用,不是“明成祖”内政外交的宗旨。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安徽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俭、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

15、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

16、。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变化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其人口的增

17、长;根据材料“工商务实勤俭”“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出: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第二小问“评价”,从积极、消极作用方面分析。积极作用,根据所学得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消极作用,根据材料“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出:导致了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2)第一小问“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工商务实勤俭”“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出:由尚俭到奢靡。第二小问“主要不同影响”,抓住“不同”,分别分析对中

18、国明朝、欧洲的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第三小问“原因”,从中国、欧洲分别分析原因。中国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影响;欧洲则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盛行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影响。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其人口的增长;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19、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2)相同之处:由尚俭到奢靡。主要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原因:中国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影响;欧洲则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盛行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影响。14(2020广东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时间政策内涵西周井田制由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公田由村社成员共同耕种,收获归国家,私田的使用权归村社成员。北魏均田制将国家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使用,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宋代

20、“不抑兼并”法律保障土地自由买卖,鼓励民众垦荒作为私产。明代鱼鳞图册州县详细记录土地面积、土质、田主、税则高低。20世纪初“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将来地价上涨,现价归地主,上涨部分归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合作化以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土地归合作社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将经营权分给农民个体使用,允许农民有一定的分配自主权。根据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关联信息,就它们的内在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紧扣设问中“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关联信息,就它们的内在

21、关系拟定一个论题”。首先提取两条关联的信息。作为此题来讲,从表头“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并结合表格中“不抑兼并”,很容易选取“抑制兼并”与“不抑兼并”这组相关联的信息。其次,拟定论题。根据表格中文字会发现,中国古代有的时期“抑制兼并”,有的时期“不抑兼并”,概括得出论题:中国古代“抑制兼并”与“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第三进行论述。要结合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抑制兼并”或“不抑兼并”的具体史实进行,做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语言简练而学科化,避免长篇大论和大白话。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要强调“抑制兼并”与“不抑兼并”是时代的产物,政府的土地政策要根据国情来进行不断的调节,不可

22、固守传统,要与时俱进。答案:示例一:论题:防范严重贫富分化是近现代土地政策的重要特征。论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思想,是为避免出现在西方日益明显化的贫富分化现象,他主张在保留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由国家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从而避免社会革命。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实质上培育了大批的小农,但由于农民阶级的特性,中国很快再次出现土地兼并,进而造成贫富分化。1953年起,中国以合作社的形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转变为集体所有,消除了土地兼并的前提,从而有利于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综上,在中国这样的农业与人口大国,土地政策需要考量现实经济状况和民众需求,避免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23、要求,也符合社会治理发展的潮流。示例二:论题:古代“抑制兼并”与“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均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论述:北魏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大批土地荒芜,同时由于豪强控制、隐匿了大量人口,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北魏颁布“均田令”,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使用,要求他们为国家提供赋役。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场观念相对较为普及,而宋代人地矛盾又比较突出,前代的均田制早已瓦解,再加上宋代统治者对官僚士大夫较为温和,在这一时期不可能恢复“均田令”之类的限制土地交易的措施。于是宋代统治者顺应本时期的“国情”,提出“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综上,“抑制兼并”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都是与特定时期的国情相吻合的,政府政策不能抱残守缺,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实效性来评价政策,而不是对它进行简单的道德判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