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73KB ,
资源ID:30939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93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 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领先发展——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到元朝的统一 学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 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领先发展——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到元朝的统一 学案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讲中华文明的领先发展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到元朝的统一时空导航北斗导航定位准高频考点考向考题考情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20卷42,20卷47,20卷26,20卷45,20卷47,19卷26,18卷25、41,18卷26,18卷25,17卷26,17卷27、44,16卷25考查角度:三省六部制、藩镇、科举制、唐宋变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土地制度、宋明理学、科技文化等。考查方式:以文本为载体,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考查趋势上注意以下几点:宋代的经济与文化;唐宋经济发展带来

2、的新变化;文化传承;教材的断层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20卷26,18卷26,17卷26,17卷26,16卷26,15卷26,15卷26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文化20卷25,20卷25,20卷26,19卷26,19卷26,18卷26,16卷41,16卷26唐宋变革18卷25,18卷26,18海南卷4,17海南卷4时空体系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3、,制度上多有建树。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上,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思想文化上,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基础综合天眼探宇全覆盖政治方面一、三国两晋

4、南北朝时期1三省体制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九品中正制(1)含义: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3)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无法继续下去;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二、隋唐时期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内容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

5、部)作用三省六部的职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3藩镇割据: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三、宋元时期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中央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的政

6、治制度(1)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相权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3)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经济方面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南方局势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2手工业: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草市”出现。二、隋唐时期1农业: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发明了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农耕经济继

7、续发展。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大量输出国外。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夜市出现,柜坊和飞钱问世。(2)城市实行坊市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3)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4)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三、宋元时期1农业:宋朝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更为普遍,南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到南方。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代出现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元代开始进入彩瓷时代,出现青花瓷器。3商业:宋代的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

8、强,商业活动突破官府的限制;元朝时大都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文化方面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科技: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二、隋唐时期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兴起。2科技: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唐代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3文学(1)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体完备,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有边塞诗

9、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2)出现唐传奇。4艺术(1)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善画人物。(2)书法:楷书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三、宋元时期1思想: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程朱理学:以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格物致知”。(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3)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科技(1)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火

10、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并西传。(2)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3艺术(1)书法: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绘画:两宋时宫廷画进入最活跃阶段;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风俗画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戏曲成熟: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适应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宋朝时期出现话本;元代以散曲和杂剧为代表。重难突破万里长征拔头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反映的历史特点体现了江南迅速开发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

11、术方面的成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迅速开发体现民族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体现了封建国家分裂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体现了佛教盛行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盛行二、唐宋元时期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1中央行政制度(1)唐朝前期:沿用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三省的议政场所是政事堂。(2)唐太宗时

12、期: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使其身份等同于宰相。(3)唐玄宗后期: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中书门下体制建立后形成了不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使职差遣体制。(4)宋代:唐中期以来形成的中书门下体制,逐渐演变为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在二府体制下,户部、盐铁、度支在唐代财政使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5)元代中书省行使相权,位高权重。2地方行政制度(1)唐代: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道”的设置往往使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状态。(2)宋

13、代:宋代设知州、通判,相互监督;“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地方无权、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宋元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明清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宋代的文官政治1形成概况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中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力图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的基本国策。这样,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

14、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2形成原因(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3)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进入仕途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4)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3评价(1)积极: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使权力收纵自如,无

15、尾大不掉之虞;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都很发达。(2)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四、宋代“商业革命”1特点纸币出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商品经济繁荣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政策变化中唐以来,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榷场贸易发达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

16、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海外贸易税收2原因(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4)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5)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6)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给商业贸易创造了空间。五、宋代的丝路贸易1概况(1)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

17、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都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东南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2)贸易港口大大增多,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3)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超过唐代,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4)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2原因(1)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生飞跃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两宋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飞速进步,海船的载重

18、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3)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3特点(1)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2)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3)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4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六、经济重心南移1三个阶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2)

19、隋唐五代时期:逐步南移。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东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

20、。3特征(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转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转移。4影响(1)对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

21、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七、魏晋至唐宋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1三国时期屯田制(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背井离乡,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推行屯田制。(2)特点:屯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之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含有兵农合一成分。(3)作用:屯田制的推行,

22、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操推行屯田制,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2魏晋至唐中期均田制(1)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地的劳动力。(2)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土地不得买卖;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3)作用: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3宋代的土地兼并(1)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的私有制,主要原因是宋代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2)影响消极影响:由于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使国

23、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另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积极影响:租佃制下,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弛,劳动者有一定的自由权利,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富余的劳动力可以转向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繁荣。八、唐宋赋役制度的改革1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龄的限制。是对劳役地租这种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2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唐德宗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

24、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3“募役法”与“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也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九、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及与先秦儒学的关系1兴起的社会原因(1)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对统治思想进行调整,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一方面

25、使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三教日趋融合,也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的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儒学体系。(3)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4)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社会风气及士人的道德极尽败坏,朝秦暮楚的臣子屡见不鲜,为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君主极力倡导重视气节的理学。(5)宋代,私人讲学之风的极盛和科举制的完善,培养了一大批重视经义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儒家学者。(6)宋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印刷术的进步,不仅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深入思考,也为理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2与先秦儒学的关系(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26、、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发展: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渐趋世俗化、平民化。方法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十、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突出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从广义上看宋代与前代的不同有:从生产关系的变化看宋代是从庄园农奴制向地主租佃制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表现在:通过“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进一步集中到大地主手中,从而使租佃制盛行从经济观念的演变看宋代是商品经济观念发生转折的时期。经济领域的成就是这

27、种观念的具体体现,如东南沿海经济地位的上升等从学术思想的变化看宋代是从传注之学向义理之学转变的时期。即由“注解、阐述”经典著作,转向探求事物本原、阐发个人观点的方向,表现在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从政治体制的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的转型时期。表现在部分士大夫与官员合体的现象,如王安石、范仲淹等十一、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民族融合: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元朝统一了全国,统一的国家,稳定的社会环境,才会在民族的极大融合中迸发出文化的辉煌火花。2国家政策:宋朝文化繁荣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偃武修文的政策,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由北向南发展的重要时期,带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28、;元朝的文化繁荣却是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下的产物,由于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下转而从事曲艺、诗词的创作,所以曲艺在元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科技进步:宋元时期,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囊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形成中国科技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4对外交流:宋元时期对外交流十分频繁,对外政策开明,文化上海纳百川,促进繁荣。5社会结构: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更为丰富,拉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市民色彩浓重的词曲因而得到普及发展。十二、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两宋时期,国家分裂,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词、话本、风俗画、戏曲等得到发展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