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中国农耕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 总体上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政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分封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逐渐形成;另一方面,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秦汉时期,农业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局面被打破,私营工商业发展起来思想文化中国思想领域经历了从“”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
2、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科技方面,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答案宗法制专制皇权官僚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农耕经济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百家争鸣浪漫主义01从商周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考点1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同一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既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被分封为诸侯,既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它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使家庭和宗族同时享有政权与族权的双重权力。这种借助血
3、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考点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员权力官员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员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在封地内拥有世袭统治权,可再次分封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实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考点3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4、度集中实行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续表)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秦朝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确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西汉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内朝),以达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由汉初的郡国并行到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专业的文官队伍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考点4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承秦制”,汉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布衣将相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被称为“
5、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的情况,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斥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商周的政治制度2019全国文综,242019全国文综,24汉代的政治制度与地方治理2019
6、全国文综,252017全国文综,252016全国文综,252016全国文综,252015全国文综,251.(2019全国文综,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则多为父死子继,这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故选B项;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都属于王位世袭制,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与君主寿命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由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反映的是血缘纽带关系的逐步强化,故排除
7、D项。答案B2.(2016全国文综,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材料中的 “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这意味着其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符合题意。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项。材料
8、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排除D项。答案B3.(2017全国文综,2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
9、,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答案C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未能深入分析关键信息“11代12位王”对比分析核心信息。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12位王”则应多为父死子继。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2混淆了文书与儒家典籍,将二者等同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主旨。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是题眼,由此可得出汉承秦制。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把握主语的一致性即可排除3未重视关键信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准确理解核心概念。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非中央行政体制的改革,二者不能混淆。
10、根据所学知识与关键信息可排除A、D两项汉代的地方统治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即郡与县。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直到现在还没有变。汉时县的上面是郡,郡县数当然也随时有变动。大体说,汉代有一百多个郡,一个郡管辖十个到二十个县。大概汉代县数,总数在一千一百到一千四百之间。中国历史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典型例题】(2019四川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核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中央注重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官吏责任感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规范执政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中央对郡、县长官的考核和监察,这说明中央注重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力,排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时创立,排除C项;“有效地保证了规范执政”的说法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