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洲他离开家乡小城的那年,不过22岁,刚刚被县上的广播站招进去当记者。在那之前,他是乡下一间学校的民办教师,别人用来打牌、喝酒的时间,他用来在一盏昏黄的灯下读书、写作,终于被人发掘,到了县城。她那时候是县城中学的老师,岁数同他差不多,一样喜欢文学,早上去上课的路上,可以听到广播里在播他写的文章,夜里辅导完了夜自习回家的路上,同样能听到他的文章。小县城的街道上,绿荫沉沉,他的文章被配了音乐,由普通话很标准的播音员念出来,似乎格外动听。她终于红着脸去广播站找他,留下一封读后感般的信。就这么认识了。那是文学烟尘滚滚的80年代,文学青年相识的标准方式。他们在县城周围的麦子地里散步,在落日的余晖里谈论小
2、说,甚至有的时候也不说什么话,只是默默行走着,似乎那样默契地行走着,就已经是一种约定了。后来,他遇到一个机会,到了省城。他走了之后,她一直不谈婚嫁,有点时间,就用来给他写信。学校的事情,读了什么书,都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他一封封地回着她的信,一年,五年,十年。从他的信里,她知道,他成了著名的评论家,有了怎样显赫的声名,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些什么人,他的敌人是谁,他陷入了怎样的论争,他被怎样批评,他的单身状态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非议,他的疲倦,他的振奋,他的思考,还有,他从不曾示人的温柔的一面。她始终没有结婚,逐渐成了别人口中脾气古怪的老姑娘。但是,在她写给他的信里,他能感觉到,她那安静的、平和的、纯净
3、的心。她安慰他,和他一起回顾他们在落日下的麦子地边度过的时光。她似乎成了他在名利场上争斗到疲倦之后的一个退身之所,一块绿洲。所以,他们小心地、刻意地从来不提婚嫁,不提“爱”,也从来不表达比“温柔”和“关切”更多的东西。似乎当她成了他世俗的妻,当这块绿洲一旦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会失掉最初的距离,而他也就从此没有了一个退让和休憩之所。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她守着学生上夜自习,突然伏在了正在批改的作文本上,再也没醒来。医生说,只有心力交瘁的人,才会以这种方式死去。知道她去世的消息时,他正在参加一本新书的首发式。在冷静地发完言后,在嘈杂的宴会厅里,他找到了一间没人的会客室,在黑暗中坐了很久。有人闯了进来,打开了灯,他咆哮着:“你他妈的把灯关上!”在重新到来的黑暗中,他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