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和社会主义四大思潮考点1四大思潮对比项目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20世纪初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 李大钊李大钊内容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续表)项目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加以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
2、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的影响(续表)项目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指导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1.政治领域(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
3、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变法虽然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还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黑暗。2.经济领域(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
4、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2)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3.思想领域(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3)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
5、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维新思想2018全国文综,282016全国文综,282015全国文综,29新文化运动2019全国文综,292019全国文综,292017全国文综,29冷考点社会主义2018全国文综,292018全国文综,291.(2018全国文综,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6、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成天演论,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可知,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而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A项错误。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不主张反清革命,B项错误。材料中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答案D2.(2019全国文综,29)191519
7、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19191922 年,“民主”“科学”出现的次数不及“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使“革命”的思想地位提升,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由民主科学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的时间节点不一致,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
8、义政体模式的问题,故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阶级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答案A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混淆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派别。忽略了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这个知识点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赫胥黎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是正确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说法也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为殖民扩张与掠夺、种族灭绝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但严复的目的是唤醒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中的国人奋起自救,从而变法图存,这是应该肯定的2忽略了题干给出的时间信息,如1915年、1919年,未能转化为所学知识,应用能力不足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
9、节点。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区别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典型例题】
10、(2019蚌埠三模)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近代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解析材料“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等信息反映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绝对地否定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C项;材料观点体现新文化运动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等要义,排除A项;材料中没
11、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抉择,排除B项;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思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排除D项。答案C对 点 训 练考点一: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甲午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武昌起义爆发后解析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
12、的顽固派对洋人卑躬屈膝,故选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A项;甲午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符,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时慈禧已去世,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D项。答案C考点二: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1900年、1910年、1936年“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解析
13、“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中英国的人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美国的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越来越多,而从19001936年,美国的实力增长迅速,可见国家实力对其在华势力的影响很大,故选A项;“19世纪末开始”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不能体现英美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通过统计图不能看出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排除D项。答案A考点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20世纪初,清政府允许商办铁路,全国踊跃响应,四川等内陆省的积极性更高。川路集股总额达1 170多万两白银,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也就是川汉铁路总公司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这使得大量的农民
14、都入了股。对这种抽租入股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影响政府决策C.租股无异于代为储蓄,稳定了小农经济D.田租入股加速了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解析“值百抽三”会增加人民的负担,但不足以说“大大增加”,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民族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抽租股”是强制性的,对小农经济起破坏作用,故C项错误;商办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之一,川路集股总额达1 170多万两白银,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四: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4.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9 600余万两和500多万两;到了191
15、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4 900万两和150余万两。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相对于1913年大大降低,说明此时英法等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相对于1913年大大降低,未体现中国外贸状况,因而无法判断中国外贸入超状况是否得以扭转,排除A项;材料中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相对于1913年大大降低,是因为英法忙于一战,并非因
16、为英法的衰落以及中国民族工业对西方经济侵略的抵制,排除B、C两项。答案D考点五:辛亥革命5.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解析由代表汉族的“铁血十八星旗”变为象征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这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
17、主义思想,故选D项;此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旗帜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放弃大汉族主义,走向民族共和,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答案D考点六:新文化运动6.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这一主张()。A.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B.反对宣传民主与科学C.意在抨击道德的低劣D.反思科学思潮的局限解析材料“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
18、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说明科学民主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故选D项;“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不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排除A项;“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没有体现对民主科学的反感,排除B项;“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没有更多的指责,而是指出改进的方向,排除C项。答案D考点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
19、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由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这仅与“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有关,排除A项;十月革命与一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但B项不是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渐
20、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答案D专 题 训 练一、选择题1.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考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解析题干主要述及资政院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清朝的统治危机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述及的资政院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
21、关系可知,清末“新政”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没有任何突破,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行政部门如果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无权弹劾,只能请旨裁夺,表明清末改革中仍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2.1898年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8月,朝廷下旨停办。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解析“1898年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
22、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是用财政手段来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故选C项;“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表明这种形式是近代的一种经济手段,不属于掠夺,排除A项;“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说明这是一种国债形式,不属于股票,排除B项;“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表明它的主体是清政府,目的是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排除D项。答案C3.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期间,先后颁行了20多个法规条例,如商
23、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D.清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解析题干中“先后颁行了20多个法规条例”涉及企业方面、“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说明张謇所颁布的“20多个法规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排除A项;题干只是述及
24、张謇在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任民国农商总长期间,为发展民族工业所做出的贡献,但仅凭一些法规条例及实施细则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排除C项;1912年虽然清朝已灭亡,但封建势力没有消失,仍在阻碍近代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B4.下表是18951913年中国近现代企业的构成表类别厂矿数(个)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的比重(%)商办46390 79276.3官办和官督商办8629 49623.7合计549120 288100据此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C.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解
25、析表中商办企业在数量、资产上超过官商合办,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故选B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答案B5.有学者指出:“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分子精英为集合体,非常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周旋于各派军阀之中,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表明()。A.国民党醉心于政治斗争忽视民主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考点辛亥革命解析由材料内
26、容可知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有限,领导人孙中山也没有致力于发动人民群众,而是迷恋于合纵连横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离人民群众的缺陷,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忽视民主,排除A项;同盟会以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非海外华侨,排除B项;材料体现国民党的缺陷在于脱离人民群众,不是组织涣散,排除C项。答案D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产业资本(这里主要包括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C.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初
27、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由图片可知,18941911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有较高的增长,但在19111920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增速缓慢,而民族资本发展相对较快,所以从18941920年,总体来看,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C项;近代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非近代产业,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官僚资本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5%,“破产”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没有反映列强对华资本的输出状况,排除D项。答案C7.下表反映了清末京师大学堂的专业
28、设置情况。(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整理)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据上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考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清末教育改革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工科、格致科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
29、科技,即“西用”,故选B项;“解决了”的说法夸大了清末教育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表格信息仅显示了教育改革的内容,不能显示其作用,排除C项;维新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而且维新变法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没有提及这点,排除D项。答案B8.1914年34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解析题干中所提及的众多文件都与民
30、族资本主义有关,即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可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清朝末年,而题干的时间点是1914年,排除A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9.下图反映的是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一
31、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实际上也较为困难,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一战后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快速上升,机械设备进口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这可以减少中国对西方普通工业产品的依赖,排除A项;中国半殖民化指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而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从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得到发展,排除B项;19121914年中国的机械净进口值呈上升趋势,可知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建立刺激了工业投资的热潮,排除D项。答案
32、C10.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的现象。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后,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出现,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反映的是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故选A项,排除C项;“各地风俗趋向一致”明显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娱乐场所繁荣兴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答案A11.20世纪
33、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上出现说明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广泛,影响深入,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是“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时隐时现”,并不是经常性地正常出现,这恰好反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
34、缓和的标志,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任何内容,即题干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答案C12.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B.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材料“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表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却没有触动封建文化的核心,结合“真的革命还是在欧
35、战期间展开的”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文化,故选A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中国革命的影响而不是西方文明,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虽然参加了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但并没有确立大国地位,排除C项;由材料“真的革命”可知不是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
36、,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材料二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
37、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考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经济民族主义”“应扩大贸易顺差”“更
38、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与材料二中主张“商战”,都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希望中国政府“绸缪商政体恤而扶植”,以便“其厚输而无怨也”,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等可知两者在本质、措施、中心等方面具有相同点。第(2)问,依据材料一“国家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国家会日益殷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知识,可整理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材料二“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得出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第(3)问需要
39、从材料立意出发,如本题中谈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实质和如何选择等。答案(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3)认识: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40、、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和稳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家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著作。小说梗概如下: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家族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觉新是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老太爷的安排与李瑞珏结婚。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高老太爷便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冯乐山,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41、觉慧既悲伤,又愤怒,决心脱离家庭。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投身革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该情节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这一历史现象。首先要通读材料,找出其中的故事情节。再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能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情节,并指出这一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对该历史现象进行评述。答案示例一情节:觉新新旧
42、思想并存。历史现象:20世纪20年代新旧思想并存。评述: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经过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另一方面,当时旧思想、旧观念依然存在,如宗法观念、包办婚姻等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给一些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不幸。示例二情节:觉慧具有叛逆性格,最后离家出走,投身革命。历史现象: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评述:觉慧追求婚姻自由,不满思想守旧的高老太爷的安排,投身革命。20世纪20年代,经过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觉慧就是深受社会变革影响的年轻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