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786.50KB ,
资源ID:30864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86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十二)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十二)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仿真模拟卷(十二)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2.右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

2、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4明代巡抚辖三司,但会典明载:巡抚“不许辄差都、布、按三司及军卫、府州县正官、掌印官”;巡抚对有错误或

3、不称职的三司官不能自行处理,只能奏罢;巡抚违法,三司官可以直接向中央参奏。这表明,明代地方管理制度()A官员之间关系复杂隶属不明 B以权力制约加强中央集权C利于维护地方的相对独立性 D因分权方式而降低了效率5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这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C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6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

4、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7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8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

5、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B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重男轻女观念推动家庭多生孩子 D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人口生育9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10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

6、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11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两部小说飘(1936年)和逆性的安东尼(1933年)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此时最畅销的杂志生活(1936年创刊)则以精彩的摄影著称。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美国()A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C文艺呈现逃避现实的趋向 D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12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行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

7、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由此可以推断()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 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C美欧建立平等关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得以维持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

8、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大学、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学院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材料二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那一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即使是慈禧太后最为顽固的谋臣们也不能不看出,中国的困境已经不能在科举所考察的儒家学术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事实上,科举考试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维持了近2 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弃。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13

9、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15、16、

10、1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文帝慎于用法,主张用法当正,以禁暴导善,他即位后即对刑法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完善封建法制。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五月,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诏中有“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之语,又说百姓说错了话就以为“诽谤”,都不可取,今后不必处治。与此同时,又下诏废除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的法令。文帝十三年还下令以笞刑、徒刑、死刑取代三种肉刑(黥、劓、刖)。他说,现在有三种肉刑,而奸不止,这是未尽训导之过;而用了肉刑,造成终身残废,这不是为民父母之意。尽管事实上仍有受刑致残致死者

11、,但无论如何,文帝对原来的肉刑有所减轻是无疑的。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但责大指,不求细苛,所以有“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之说。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刑法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刑法改革的意义。(8分)16(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材料二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奥匈帝国意在维护内部一致与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沙皇俄国则想捍卫国内秩序免受革命影响,同时对巴尔干怀有野心。俄国人与巴尔干地区的人民的确有特殊的关系,他们都源于斯拉夫族。德国认为自己四面受敌,想打破

12、包围同时又增强自己的实力。法国则希望削弱自己的宿敌,收复阿尔萨斯洛林。英国感到德国海军舰队的威胁与德国的扩张意图,认为那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法两国的战争动员有何相似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所述现象。(9分)17(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爱新觉罗善耆,清廷第十代肃亲王。1907年,善耆担任民部尚书。他延用革命党人程家柽等为幕僚。1908年夏,善耆派程家柽给东京同盟会总部送去三万元,转达愿与“同盟会修好之意”。此事在同盟会内部引起了争论,造成了革命党内的意见分歧;程家柽到东京会见刘揆一

13、时说:“肃亲王善耆存心与革命党人修好,且一心推行宪政,故望党人支持。”善耆把程家柽作为幕僚时,听从了他的很多建议,但程家柽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善耆的关系,多次掩护和营救革命党人。程家柽在留学东京时,他发展善耆的门下刘道仁等也先后由程家柽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汪精卫暗杀未遂被捕入狱,善耆力主不杀,汪精卫得以保全性命。1912年2月,清帝宣布下诏退位,善耆拒绝签字。他致力于各种复辟活动,还约束子女“不履民国寸土”。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革命党(1)依据材料,简述善耆与革命党之间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善耆未能实现初衷的原因。(9分)高考仿真模拟卷(十二)1A解析 子

14、贡认为管仲不是仁爱的人,但是孔子却赞扬管仲,认为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左衽”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右衽”指的是汉族服饰),这其实是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这说明孔子十分重视服饰习俗,故本题选A项。儒学分化是在战国时期,排除B项。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儒家政治理想是为政以德,这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2C解析 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3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分析元代行省“为地方最高官府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可知元代行省具备地方最高地方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

15、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4B解析 根据材料“巡抚对有错误或不称职的三司官不能自行处理,只能奏罢;巡抚违法,三司官可以直接向中央参奏”可知,地方主要官吏巡抚和三司互相监督,通过权力制约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明确说明三司和巡抚有错误需中央处理,不存在隶属不明,故A项错误;材料“对有错误或不称职的三司”“巡抚违法”需要上报中央,没有涉及效率问题,故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中中国官员认为中国皇帝不应该和夷人平起平坐是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官员不是要竭力维护国家主权,而是强调天朝上国的威严,故A项错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

16、联军侵华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是否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6A解析 根据所学,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是天津条约内容,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南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中国无权裁办外国人,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D项错误。7B解析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蒋介石认为“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表明国共两党领袖都设想持

17、久抗战,故B项正确;两党领袖的个人主观认识不能定性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而应以战争的客观实际为依据,故C项错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不可能完全一致,故D项错误。8B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并没有很快改善,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需要更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都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故B项正确;重男轻女观念长期存在,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生育源于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故D项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9A解析 从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

18、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导致罗马文化发生变化,故选A项。罗马与希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C项;题意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D项。10A解析 据材料“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俾斯麦期望通过发挥帝国议会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据“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帝国议会权力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皇的政治权威,故B项错误;据材料“巩固帝国议会”可以看出,德国已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

19、巩固帝国议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宰相的权力,从而削弱了宰相的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11C解析 “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与“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相矛盾,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不论是小说还是杂志都没有触及现实的生活,美国20世纪30年代是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期,文艺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故C项正确;“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2B解析 从美国政府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与前一时代不同的是,此后的盟国间“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以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苏攻美

20、守是美国协调盟国关系的背景,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美欧建立平等关系”是形势所迫的调整手段,不是美国的战略意图,C项错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D项与史实不符。13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从1901年到1907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根据所学从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等方面分析社会背景。(2)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文明模式等方面简要分析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答案(1)背景: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

21、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作用:有利于新式学堂的建立,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科学的传播;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文明模式的建立。14示例一论题: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

22、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示例二论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

23、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15解析(1)根据材料“慎于用法,主张用法当正,以禁暴导善”得出德刑结合;根据材料“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得出放松了对言论的控制;根据材料“下令以笞刑、徒刑、死刑取代三种肉刑(黥、劓、刖)”得出减轻刑罚,废除肉刑。(2)可从对国家政治、经济、司法、社会等的作用作答。如:政治上,导善禁暴、减轻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经济上,减轻刑罚、废除肉刑,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经济的恢复;司法上,德刑结合,将儒家的理念引入立法与司法,体现了中华法系的情与法的融合;社会上,道德引入法律,在惩罚的同时,体现了教化引导的功能,有利

24、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答案(1)特点:完善法制,减轻刑罚;放松言论控制;废除肉刑;礼法结合,刑德并用。(2)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与经济的恢复;刑罚从野蛮走向相对文明;将儒家道德精神引入司法与立法领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16解析(1)本小问相似之处,据材料一“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政府说,战争会迅速结束”“微笑,仅仅是巴黎柏林间令人振奋的旅行”和“枪尖插着鲜花”可知德法两国的战争动员相似处是战争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军人士气高涨,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情绪,都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胜利属于自己一方。(2)本小问评价,首先提炼

25、观点,据材料“交战双方都认为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自己的利益合理合法”可知观点是一战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结合史实评价,注意把握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答案(1)相似之处:战争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军人士气高涨;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情绪,都认为战争很快会结束,胜利属于自己一方。(2)评价:材料二表明了一战时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英法德奥俄等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日益尖锐。各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自己的扩张目的,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自己受到侵略或威胁,激起民族仇恨,煽动民族极端主义。这一做法极大“动员”了各国民众,使欧洲陷入民族主义的战争狂

26、热之中,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同时也大大加剧了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给欧洲及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7解析(1)依据材料“延用革命党人程家柽等为幕僚”“给东京同盟会总部送去三万元,转达愿与同盟会修好之意”归纳为善耆欲拉拢和利用革命党人为己所用;依据材料“程家柽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善耆的关系,多次掩护和营救革命党人”“善耆力主不杀,汪精卫得以保全性命”归纳为革命党利用善耆,为解救革命党人和资助革命党活动做出了贡献,促进了革命的胜利。(2)依据材料“肃亲王善耆存心与革命党人修好,且一心推行宪政,故望党人支持”归纳为善耆过于理想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政府无能等角度归纳。答案(1)关系:善耆欲拉拢和利用革命党人为己所用;革命党利用善耆,为解救革命党人和资助革命党活动做出了贡献,促进了革命的胜利。(2)原因:善耆过于理想化;晚清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政府已经失去了自我调整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