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9KB ,
资源ID:30854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85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12).doc

1、广东仲元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自测试题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愆(qin)期卜筮(sh)沉溺(ru)乘彼垝(gu)垣 B. 骐骥(j)城隅(u)公姥(m)夙(s)兴夜寐 C. 伶俜(png)葳蕤(ru)便言(pin)呦呦(yu)鹿鸣 D. 彷(fng)徨凝噎(y)阡陌(m)自出机杼(zh)2. 下列各句中,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士贰其行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足以荣汝身 时人伤之 A. B. C. D. 3. 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隰则有泮,淇则有岸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爱而不

2、见,搔首踟蹰 自牧归荑说怿女美 肇锡余以嘉名皇览揆余初度兮 来吾道夫先路何桀纣之猖披兮 11指九天以为正兮12朝搴陛之木兰兮 13终老不复取14府吏见丁宁 15徇禄反穷海16渐见愁煎迫 A. B. C. 11 13 D. 11 12 13 144.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 C. 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是继四

3、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二、(每小题3分,共9分)真率性灵的山水杨万里的山水诗更强调诗人的主观性。它不像王维那样,使自然之物成为人心境的泛我象征,而是把自然变成人。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世态人情:“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报平安”、“不是百云留我住,我留白云卧闭身”我们能在其境界中发现一种历史的必然逻辑。我们发现:那亘古未老的山川明月,在逐步转化为人的、社会的、心灵的对象,转化为诗人“自己的外在现实”。推动这一行程的是另一行程:中国的传统统治思想儒学直接以封建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为内容,它是以人学而非神学的面目出现的社会宗教。因此,挣脱这种宗法羁绊的艺术反而要

4、采取超人间的形式(山水诗、游仙诗)。从山水诗产生的社会心理可知:诗人们正是通过追求山水林野之美来追求独立于封建宗法规范之外的人生理想。在六朝贵族谢灵运那里,他要到蛮荒无人之境中去觅求,而表现为对立于儒家信条的玄学义理和悦目娱耳的物质外观;在出身卑微的杨万里那里,它已和实质上淡泊的仕宦生活融而为一了,而表现为接近市井风情的人生乐趣。正像后来的李贽可以认为自然之道即是“百姓日用”、“穿衣吃饭”一样,那种独立于宗法规范之外的人生理想不必再以超人间的形式出现了,它已出现在社会之中了。山水诗回到世俗人间的过程,也就是儒学价值观在人间日常精神生活中逐渐解体的过程。凭借自然去“穷情”,去“写性灵“,去解放人

5、的情感,山水诗人们纵然宣称远离人间,他们吹出的纵然不是英雄的号角,而是隐者的箫笛,缠绵低回,却仍是历史肺腑中的呼吸。5. 第一段末句中的短语“历史的必然逻辑”指的是( ) A. 山水诗从王维发展到杨万里,始终体现了力图挣脱封建宗法羁绊的思想追求。 B. 山水诗采用超人间的形式,体现了力图挣脱封建宗法羁绊的思想追求。 C. 山水诗回到世俗人间的过程是与儒学价值观在人间的日常精神生活中解体的进程相一致的。 D. 山水诗从追求山水林野之美转向描写市井风情是与儒学价值观在人间的日常精神生活中解体的进程相一致的。6. 对“表现为对立于儒家信条的玄学义理和悦目娱耳的物质外观”的“物质外观”理解不 当的一项

6、是( ) A. 玄学义理同儒家信条互不相容。 B. 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玄学义理。 C. 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山水林野的悦目娱耳。 D. 玄学义理和物质外观不相统一。7. 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二段中“自己的外在现实”是指虚构的客观景物。 B. 王维描写了“蛮荒无人之境”,而谢灵运表现了“泛我”。 C. 山水诗采取超人间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追求情感解放的愿望。 D. 文末“历史肺腑中的呼吸”这一短语强调指出山水诗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三、(每小题3分,共9分)园林大师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

7、,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华亭董宗伯玄宰、陈征君仲醇亟称之曰:“江南诸山,土中戴石,黄一峰、吴仲圭常言之,此知夫画脉者也。”群公交书走币,岁无虑数十家。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变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

8、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日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选自四部丛刊梅村家藏稿)【注】黄一峰:即黄公望,元代画家,最精山水画,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谐媟(xi):诙谐不经的笑话。窗棂:栏杆或窗户上的格子。几榻:泛指屋里的家具。创手:开始动手创作。施竿:指安放柱、梁、柁等工序。结顶:指为建筑物封顶。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 B. 咸能识其性情 C.

9、 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 D.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9. 下列各句中都是侧面描写张南垣园林建筑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 华亭董宗伯玄宰、陈征君仲醇亟称之曰“此知夫画脉者也。” 与人交,好谈人之善 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 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观者以此服其能矣 群公交书走币,岁无虑数十家 A. B. C. D.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工部、虞观察、王奉常、钱宗伯、吴吏部都是用姓加官职名作人的称谓。 B. 横云、予园、乐郊、拂水、竹亭都是张南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 C. 张南垣是华亭人,因

10、为移居到了秀州,所以又是秀州人。 D. 黄一峰、吴仲圭等人都夸赞张南垣的园林艺术是深知绘画的构图和布局的。四、(25分)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2分) (2)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4分) (5)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4分) (4)正势侧峰,横支竖理。(2分)12. (8分)酬张少府 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不超过40字)(4分)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

11、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4分)13. 名句默写。(5分) (1)桑之未落, 。 (2) ,恐美人之迟暮。 (3) ,口如含朱丹。 ,精妙世无双。 (4) ,水不厌深。五、(20分)关于精神 李书磊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以一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当然,最使我倾心

12、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唯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

13、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

14、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竟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也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

15、,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

16、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14. 文章中说“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句中“有毒”和“甜蜜”该怎么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15. 作者欣赏李后主、苏轼和曹操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9分)16. 文章的题目是“关于精神”,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生应具备怎样的精神?(3分)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 B. 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神秘而有意味,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 C. 作者认为,

17、李后主的悲剧是欲望太强而力量太弱,曹操的悲剧是力量太强而欲望太弱。 D. “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这里的“人生缺憾”主要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各种不幸。 E. 本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思考,给其深刻的启迪。六、(15分)18.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组成意味相同的排比句。(6分)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 ; ,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 。19.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为“天文学”下一个科学定义。(不起过40字)(3分)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

18、化,研究宇宙的演化。20.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6分) 第一题:风景这边独好, 。 心随流水去, 。 第二题:李广射石强强硬硬, 。七、(60分)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是说读诗、用诗可以感发情志,观察世情,沟通心灵,怨刺上政。谢冕说,欣赏诗,就是“对于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是“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重新塑造的艺术天地)。同学说:“我一读诗,就驾起了梦的双翅,在梦的天空自由飞翔。这梦,也许就是读诗所引发的联想、想象、梦想、幻想、理想”请以“在诗与梦中翱翔”为话题,写一

19、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1.C 点拨:A项“溺”读n;B项“隅”读y;D项“彷”读png。2. B 点拨:“贰”,数词用作动词;“名”、“字”,名字用作动词;“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伤”,动词的为动用法。3. C 点拨:泮畔,说脱,泽 ,爱薆,归馈,说悦,锡赐,道导,11正证,13取娶,14丁宁叮咛,15反返,除1216外,都含有通假字。4. B 点拨:楚辞是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由西汉刘向编定。二、5. C 点拨:A、B两项是文中的内容,但不能解释历史的必然逻辑,D项“转向描写市井风情”错,原文是“接近市井风情”。6. D 点拨:两者相统一。7. C

20、 点拨:A项非虚构,而是主观化的客观景物;B项王维与谢灵运说反了;D项强调指出山水诗出现的历史进步性。三、8. D 点拨:A中“抚掌”,古义为拍手大笑,今义为拍手;B中“性情”,古义为性质、特征,今义为性格;C项“经营”,古义为绘制营造,今义为筹划管理;D中“滑稽”,古今都为言语动作引人发笑。9. D 点拨:写他人技艺的不及;写别人的赞扬;写人们的反应。10. D 点拨:黄一峰、吴仲圭是元代画家,不可能称赞明末清初的张南垣。四、11.(1)所以他别的技艺不著名,垒石造山最为擅长。(2)在绘制营造草图时,对高低浓淡,早已作了规划。(3)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疏密倾斜,俯视、仰视都很巧妙。(4)山石

21、的正面形势、侧面造型,横的分支、竖的纹理。12.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点拨:解题时注意“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的深远含义。诗人表示,朝政令人失望,但自己没有回天之力;既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归隐山林。“返旧林”喻归隐,化用陶渊明诗句“羁鸟恋旧林”。(2)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点拨:解答时注意张少府所问“穷通理”的含义,渔歌一直唱到河浦深处,可见山林生活之乐。13.(1)其叶沃若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指如削葱根 纤纤作细步 (4)山不厌高五、14.(1)有毒:对人

22、生的缺憾,不能坦然面对,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而又无能为力。(2)甜蜜:能让人发现人生的真实处境,是对世人的控诉和人世的寄托。 点拨:“有毒”是其消极影响,“甜蜜”是其积极意义,提供的答案是从文中归纳的,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达。15. 李后主用美丽的词句将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苏轼坦然达观,随遇而安,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曹操具有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和竭尽人力后不可折辱的尊严。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16. 要以一种顽强的力量反抗人生缺憾,勇敢面对和承担人类的悲剧命运。 点拨:答直面人生、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等,说明读懂了文章,可适当得分。

23、17. B、C 点拨:B项“病态”不是指“神秘而有意味”,而是指对人生无可奈何的伤感。C项曹操的悲剧不是“力量太强欲望太弱”,而是尽了人力却没有成功。六、18. 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 大海是伟大的 因为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点拨:注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从中找出提示信息。19.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位置、运行规律、内部变化和宇宙演化的物理学说。 点拨:注意有效信息的筛选、合并。20. 第一题:江山如此多娇 身与白云闲 第二题:后羿射日张张明明 点拨:注意第二题的拆字。七、作文思路:读诗、写诗一般都要赋形、拟象、造景、拓境、会神、动情,这便有做梦的意味。这时,诗引梦,梦牵诗;诗变梦,梦化诗;诗拓梦,

24、梦展诗;诗与梦便羽化仙游起来了。每个人编织诗与梦,都可有相异的角度、不同的路子、有别的方式,于是翱翔起来也就异彩纷呈了。例文:诗梦相糅 中秋佳节,一家人来到阳台,围坐一起,翘首遥望苍穹。 “月上柳梢头。”面对深蓝色的天宇,我陷入了沉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李白蓦然醒来凝视一轮明月,缠绵而邈远的乡思油然而生。 “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把自己凄凉伤感的心绪和月的阴晴圆缺作比较,希冀能与远在他乡的亲人共赏明月,引起许多人感情上的共鸣。 但这些流露的毕竟是封建士大夫对天地永恒、人生无常的感伤,读了让人有不胜压抑之感。于是,我想起了另一些诗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

25、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何等悲壮的场面!秋风凛冽,深远的天宇挂着一轮冷月,溶溶月色照着冷冷秋霜,时而传来几声大雁的鸣叫。就在这肃杀的秋晨里,长征的红军战士正伴随着沉郁而鸣咽的号声策马疾行。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守卫在祖国边陲的战士爱家乡,爱亲人,更爱自己的祖国。月色溶溶夜,夫妻互诉衷肠,互勉为国出力。多么宽广的胸怀!相比之下,诗仙和大学士的气魄显得就不那么雄阔了。 “月上柳梢头。”望着明月,一颗流星划破夜空,我突然产生一个奇特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到月亮上去领略那“琼楼玉宇”的胜景呢? 登月望地,那将是怎样一幅瑰丽的景象呢?有幸邀游太空的宇航员们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26、:一个蓝色的星球悬在空中,在没有云遮挡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 宇航员们同样为我们写下了美丽璀璨的诗篇。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一个天才的“诗人”。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他的左脚首先踏上了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最初的足迹。他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这不就是诗吗?是史诗,是人类征服月球、实现梦想的史诗!于是诗与梦有了交叉点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和另外6名宇航员也集体创作了一首史诗: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一声巨响,7位宇航员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在天幕上写下了一首悲壮的诗!诗与梦渐渐糅合继阿姆斯特朗之后,苏联的登月飞船也多次上

27、了月球。人类探索月球的足迹,使月球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神秘了。人类不仅获得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大量照片资料,而且采集了不少“月壤”、“月石”。地球上的人们可以亲手摸一摸月亮了!诗与梦真正糅合时,那便是奇迹发生时!然而,中国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却没有阿姆斯特朗。惭愧啊!中国的诗梦何时相糅?中国的“奇迹”何时发生?望着月亮似乎冷冰冰的面孔,我要说,中国人在月球上写诗的日子快到了,也许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杨利伟就要代表中国人去你那里欣赏嫦娥“舒广袖”了“月上柳梢头。”大地像一张硕大无垠的宣纸,月亮透过枝叶,在宣纸上留下参差不齐的斑斑光影,俨然一幅幅绝妙的写意水墨画。远山、近树、小溪、屋舍,影影绰绰,如诗如梦,这月夜多么美好啊!总评:写法之一:诗引梦飞从诗的共性(同一对象、同一种类、同一意蕴、同一手法等等)出发,按照诗主梦从的关系拓展思路,因诗生梦,梦因诗长,诗助梦成,诗梦相续,从而写出多种形式的散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