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9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1 3-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1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知识点一 酶的化学本质【例1】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酶都是蛋白质有的酶不是蛋白质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BCD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也有极少数的酶,其化学本质为RNA,酶在代谢中惟一的作用是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在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与量均不发生变化。酶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DNA聚合酶,也可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故只有所述正确,其余各项均不正确。答

2、案:C。 酶的作用特性及相关实验验证【例2】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_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其结果可用_图中的虚线表示。(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解析:(1)当气体量不再

3、增加时,说明试管中的反应已经停止,土豆片存在说明酶还存在,反应停止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量有限。(2)增加土豆片会导致酶的浓度增大,使反应速度加快,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反应平衡,所以用c图表示。要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反应物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曲线用a表示。(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应严格控制该实验中温度、光照等无关变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2)c增加过氧化氢浓度a(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知识点二 酶的化学本质【考例1】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其在人体的内外都能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

4、加工等阶段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酶是由腺体合成的物质解析: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阶段,如呼吸氧化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不仅仅是蛋白质,还有RNA。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或者是由DNA转录产生的RNA,不是由腺体合成的。答案:A。知识点三 酶的作用特性【考例2】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实验材

5、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 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1)实验步骤:_;_;_。(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_。(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 ,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_,原因是_。解析:本题以教材实验为载体,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该实验期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可通过设置有酶和无酶的两组实验进行研究;二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结合实验材料,可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的比较来实现。因此,本实验需要设置3组:H2O2溶液蒸馏水、

6、H2O2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H2O2溶液FeCl3溶液。由于该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是确定的,即加酶的一组中O2释放速度最快。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故经80 处理后,加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O2释放速度最快。答案:(1)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观察各试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3)加FeCl3溶液的试管在此温度下,FeCl3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知识点四 与酶相关

7、的实验与探究【考例3】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观测的指标是_。(2)作为对照实验,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_,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

8、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能力。观察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以用产生的气泡数量作为观测的指标。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要有对照,对照实验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低温抑制活性,但温度合适后其活性还可以恢复,高温可以使其失去活性。答案:(1)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2)增加丙试管,在第步中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较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3)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变性失活,而冷藏时,只是活性受到抑制,在适宜条件下,其活性能恢复随堂练习B组

9、 能力提升1(2009年重庆理综卷)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高温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活,低温只是使酶活性受抑制,并不破坏其结构,当温度回升时酶活性还可以恢复,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C正确;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布,如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细胞质

10、中的DNA也会复制,也需要解旋酶的催化,D错误。答案:C2(2009年广东卷)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 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解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作用与特性。由题意知该物质是淀粉酶,酶在低温下不会变性,A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含C、H、O、N等元素,B错误、D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催化淀粉分解的酶不能催化淀粉合成,C错误。答案:D3(2009年宁夏、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

11、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对不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考查识图能力。从图中可看出,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逐渐上升,所以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不会下降,因此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故酶适合在低温下保存,A、D两项均错误。答案:B4(2010年上海卷)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答案:C5下表为一项实验设计方案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对结果的解释,合理的是()步骤操作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加2%淀粉液2 mL2 mL2 mL2加稀释唾液2 mL2 mL2 mL3保温5 min37 100 0 4滴碘液2滴2滴2滴5记录结果淡黄色淡黄色淡黄色A.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高 B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C碘液对淀粉的显色反应不明显 D保温前酶已催化淀粉水解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13、影响的实验,要注意操作的步骤顺序,之所以出现题中的结果是因为题干步骤2与3顺序发生了错误,这样在保温前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水解了,再保温已失去了意义。答案:D6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有蔗糖酶,所以只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分解蔗糖。(二)实验步骤: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三)通过该实验,这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请据此回答下述问题:(1)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所用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加入2 mol淀粉

14、糊加入2 mol蔗糖溶液加入清水加入2 mol稀释唾液30 水浴中滴入数滴碘液观察结果试管A2 mol30分钟变蓝试管B30分钟不变蓝试管C30分钟不变蓝A不正确 B无法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C非常好 D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2)该实验中采用了两组对照,它们分别是_、_,分别比较的是_、_。(3)你认为应对该实验哪一步骤进行改进后才完善,将_,并给予_条件。这时试管C的结果为_,说明_。解析: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和蔗糖遇碘都不变蓝,所以碘液只能用于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A与B对照,A属于空白对照,通过对照可得出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的结论,B与C对照的目的是为了得出酶

15、的专一性的结论。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若能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还原糖),因此可把用于检测实验结果的碘液改成斐林试剂,就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1)D(2)A与BB与C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3)滴加碘液改为加斐林试剂沸水浴浅蓝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而不能将蔗糖水解为还原糖7(2010年海南卷)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12341% NaCl溶液(mL)11% CuSO4溶液(mL)111% Na2SO4溶液(mL)11蒸馏

16、水(mL)11pH为6.8缓冲液(mL)11111%淀粉溶液(mL)11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各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 mL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

17、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Cl和Cu2Cu2Cl(3)对照确定Na和SO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必修1 第1节走近细胞知识点一 生命系统的层次【例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

18、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细胞,即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不能长时间生存,更谈不上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机体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答案:B。知识点二 细胞学说及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例2】 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属于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和_,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_。(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

19、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 _。解析: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1)由图分析,甲图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只有拟核和核糖体,因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2)比较甲、乙两图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有核糖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但二者的成分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在乙图所示的植物细胞中,还具有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

20、(11)、内质网(10)、高尔基体(12)。此外,线粒体(8)还为此过程提供能量。这四种细胞器缺一不可。答案:(1)原核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3)纤维素8、10、11、12知识点三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例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只用“细调节器调节”。污物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只移动装片不能确定污物的具体位置。答案:A。知识点四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例1】 (2

21、010年南京调研)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解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A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分子,而在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因此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因此C正确。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答案:B。知识点五 细胞学说【考例2】 “细胞学说”被列

22、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揭示了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解析:细胞学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从而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创立时只说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尽管细胞学说也说明了细胞具有生命活力,但这不是其最重要的意义。答案:C。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考例3】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

23、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解析: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虚像,实物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图示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右上方,则欲将该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方可使物像朝左下方移动直至视野中央。答案:A。随堂作业B组 能力提升1据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病害。关于“粗缩病”病毒叙述错误的是()A“粗缩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解析:“粗缩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其他

24、生物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因此不能独立生存。“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答案: C2(原创题)大陆在2008年底赠送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刚出生时幼崽只有25克,而成年时长约120190厘米,体重可达到85到125公斤,其生长的基础是( )A适应环境 B遗传和变异C新陈代谢 D生殖发育解析: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答案:D3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衣藻金鱼藻烟草花叶病毒A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解析:酵母菌是

25、真核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营自养,是生产者,B、C错误;D是正确的。答案:C4(2010年广东三校联考)某班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相关的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做了记录,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能看到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B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黑藻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C将在蔗糖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清水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调节出较亮的视野解析: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黑藻的叶绿体,但看不到它所具有的双层膜结构;若观察的细胞是

26、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以增加对比度,从而取得明显的效果。答案:C5(多选题)仔细分析图示,三个圆圈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不可能是( )A酵母菌细胞B衣藻C肝细胞D棉花叶肉细胞解析:所有细胞均含核糖体,但肝细胞无细胞壁,酵母菌及棉花细胞无中心体,只有衣藻细胞既有细胞壁,又有中心体、核糖体。答案: ACD6(2010年上海卷)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1)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_。(2)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 g/L)中的生长状态,

27、其中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_条件下不能生长。产甲烷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_代表。(3)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成分含量葡萄糖10 gKH2PO40.2 gMgSO40.2 gNaCl0.2 gCaSO40.2 gCaCO35 g琼脂3.5 g蒸馏水1 L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 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_,主要原因是: _。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4)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黏膜的黏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_。(5)依据资料中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否属于古细菌?_。原因是_。答案:(1)拟核(核区)(2)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3)少缺少氮源(缺少氮源和生长因子) (4)幽门螺杆菌进入胃腔后,首先依靠鞭毛运动至pH较高处缓冲,然后分泌蛋白中和胃酸,提高pH,以便继续生存和繁殖(5)否幽门螺杆菌不能生存在极端环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