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225KB ,
资源ID:30749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74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

2、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2.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

3、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 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B. 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C. 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D. 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到“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可知,工商业者和学生都属于普通社会阶层,大多卷入到抵抗洋货运动,成为民众表达爱国热情的重要形式,体现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正确选项为C;材料并未表现出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的形成,排除A;材料中的斗争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本国工商业者,没有信息说明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排除B;普通民众的抵制洋货运动并非政府的外交行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近

4、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视。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 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

5、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A答案符合题意;B答案知识反映了清政府了解西方,与题意无关;C答案“主动”表述有误,排除;D答案只是名称的变化,其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4.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

6、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 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A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梁漱溟反对“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行为是一种理性的爱国行为,两者都是爱国行为,一个是激情似的,一个是理智性的,但均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流。故A项正确。B、C项,运动爆发的群众基础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与梁漱溟的行为无关。故B、C项错误。D项,启蒙思想范围太大,应该具体到理性思想;中国人的说法不准,毕竟还是存在着一批像梁漱溟这样的理性爱国者;1915年新文化运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已经接受了启蒙思想,这样来

7、说也就不存在1919年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的说法了。故D项错误。5.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A.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 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D. 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答案】A【解析】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

8、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可以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的改变,没有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参选率,故B项排除;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的基本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首先通过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分析出是抗战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A. 新

9、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的表述不合史实,抗日战争的时期的三三制,就具有广泛性,故A项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创造性,但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建国以前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就吸收了各阶层的参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性质,而政协制度才具有统一

10、战线的性质,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名师点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同就把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头等大事。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杜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7.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

11、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系息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 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B. 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C. 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D. 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有利于保证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动员体制,不是强化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故B排除;1942年抗战处于相持阶段,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

12、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2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的大背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8.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

13、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

14、题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9.1950年10月2日,面对“联合国军”逼近中朝边境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原拟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朝鲜,后经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这一改变的主要意图是A. 显示中国政府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B. 严格遵循跨国参战的国际惯例C. 表达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钢铁意志D. 避免局部战争升级为世界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后经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等信息来看,这一改变的主要意图是以此表明不是中国政府支援朝鲜,只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从而避免战争

15、升级。故答案为D项。这一改变不能显示中国政府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排除A项;这一改变与国际惯例无关,排除B项;这一改变与表达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钢铁意志无关,排除C项。【点睛】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同时征求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见,最后命名为志愿军,以此表示不是中国政府对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从而避免中国成为直接参战国,以便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1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16、;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

17、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1.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

18、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

19、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12.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答案】C【解析】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

20、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D。13.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

21、思主义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14.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

22、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点睛:本题以民主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56年”结合时代

23、背景分析。15.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C.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答案】B【解析】【详解】中共对革命前途早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有明确认识,排除A;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阐发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故选B;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具有宪法效力,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

24、共所犯的右倾错误,排除D。16.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A.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 思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C. 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D. 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1977年是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除了思考中美关系的问题,主要的是如何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故B正确;A和C属于第一个动机;D属于新时期外交特点。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注意题眼,本题的是题眼就是1977年,中国改革开放在即,联系中

25、国当时政治、经济等背景不难作出答案。17.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A. 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 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 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答案】B【解析】从题干所述可知,对罗马法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罗马法保护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

26、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形成出现与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反封建斗争,故D项排除。18.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A. 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B. 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C. 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D. 奠定了民主政治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梭伦的货币改革促进了货币增值,这样做可以起到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的目的,故C项错误;这对于当时土地贫瘠、粮食紧缺的雅典来说,是增强其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是雅典不是国际贸易

27、中心,故A项错误;雅典的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有利于偿还债务,但是C项不是本质,故错误;负债平民偿还债务后,避免了沦落为债务奴隶的命运,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从本质上看”,解题时要透过材料的现象看问题的本质,BC都是货币增值的影响,但都不是本质影响。1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

28、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20.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isegoria,意思是“言论

29、自由”,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说明古代雅典A. 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B. 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C. 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D. 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答案】B【解析】从材料“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雅典“言论自由”实际上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说明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体现出“被剥夺”和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C项排除。21.十二铜表法规定:私犯是对个人的侵犯,如侮辱罪、盗窃罪、毁伤他人肢体等。公犯是对国家利

30、益的侵害,入叛逆罪、伪造货币罪等。但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私犯公犯化的趋势:严重的盗窃罪、掠取遗产罪等由私犯转换成公犯犯罪。这表明罗马法A. 适用对象日益扩大B. 法律体系逐渐完善C. 法律的灵活性增强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私犯公犯化的趋势:严重的盗窃罪、掠取遗产罪等由私犯转换成公犯犯罪”中可以看出,“公共犯罪行为”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这也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排除;材料只强调了“公共犯罪行为”的增加,没有体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的灵活,故B

31、C排除。22.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C. 更关注具体个体的利益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表明罗马法相对于人民或全体市民,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C正确;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A;“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

32、而制定的”没有体现特定群体,排除B;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说明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D。23.法国历史、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法国的贵族阶级迫切地保持着与其他阶级的割裂,但没过多久,他们迅速衰亡,与之相反,贵族阶层最为不屑的资产阶级却日益富裕,他们的教养与日俱增,高傲的贵族发现资产阶级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接着成为他们的敌人,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材料表明A. 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对换B. 大革命导致贵族的地位日益衰落C.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调整D. 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教养优于贵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经

33、济飞速发展,改变了当时的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的壮大的过程,未体现二者地位的对换,故A项错误。经济发展才是导致贵族地位衰落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教养与日俱增,并没有说明其优于贵族,故D项错误。所认选C。2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34、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

35、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这启示我们平常学习时在关注历史周年热点事件的同时要注意感受时代脉搏。2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

36、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C.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列出的史实大部分是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虽有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革命都和社会主义有关,但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和革命均被残酷镇压,这些事例说明了此时的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故选B,排除A。马克思认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应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发生,此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刚开始,生产力未被高度释放,显然C的说法不符合历史的阶段特征,排除;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

37、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危机意识,因此他们主动地调整政策去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因此D中“阻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以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为内容考查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考察了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A. 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B. 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C. 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D. 废除资产阶级军队,建立国民自卫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说:

38、“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国家和国家机关是社会公仆。巴黎公社宣布公社委员会是取代旧政府的唯一政府,新建10个委员会以取代过去政府的各部;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宣布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是唯一的武装力量,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废除高薪,实行兼职不兼薪的制度,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选项A是错误的,根据题意是关于预防监督机制的,所以不能选择B、D。选择C考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27.“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

39、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A. 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B.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D. 遭到临时政府武力镇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群众斗争”主要有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材料中提到“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表明布尔什维克党没有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因此不符合十月革命的特征。由此判断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反封建,因此性质上仍属于资产阶

40、级民主革命。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28.1939年以前,德国一直奉行区别于英美的政治制度。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决定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外部因素是A. 德国的统一使普鲁士获得政治优势B. 纳粹势力为自己的专制寻找历史依据C. 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D. 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欧洲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独立,寻求共同的联合和发展,德国也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故选D。ABC三个选项都是从德国入手阐述,属于内因范畴,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题的关键是准

41、确把握题目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外部因素”。29.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 提出杜鲁门主义B. 抛出马歇尔计划C.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1947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都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不符,不选AB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国领导的北约与之对抗,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

42、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30.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 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 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 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是指援助的对象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意识形态也就成为了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

43、对峙格局的形成意识形态成为提供援助的前提3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

44、除C。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点睛】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部分学者指出,越战是导致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或至少应负部分责任。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国防支出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在60年代末,占到了整个国防开支的1/3左右。通货膨胀是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发生的,并在70年代以后成为困扰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学者指出不断增长的军事开支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32.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漫画能够说明A. 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

45、B. 法国支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 德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D. 法国促成了欧洲联盟的建立【答案】A【解析】从图片可看出,法国走在欧洲一体化的中间位置,而把德国等其他国家挤到路边的位置,可以得知作者意在说明法国借欧洲联合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联合基础,A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图片的创作者德国画家不满法国的这种行为,B错误。D材料未涉及,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本题重在解读漫画所表达的涵义,找出作者创作的真实目的,再结合选项,选出正确答案。二、材料解析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6、材料一 戴高乐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由来已久。“二战”后法国面临着一个抉择:是恢复被维希政府中断了的第三共和国,还是创建全新的第四共和国?在戴高乐的坚持下,通过全民投票,投票的结果赞成戴高乐的主张:选举制宪议会,制定新宪法。但是戴高乐关于制定新宪法、改革议会制的主张与当时仍然怀念第三共和国体制的各派势力形成尖锐对立,结果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仍是一种议会制度,具有这类体制所包含的一切弱点,政府更迭依然频繁。1958年5月阿尔及利亚危机(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再次暴露了政府的软弱无能,历史又一次把戴高乐推到了法国政治的前台。戴高乐以有权修改宪法为条件,接受了议会的任命,担任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

47、在他的主持下,很快完成了新宪法的起草,并于当年以压倒多数通过。摘编自陈莉戴高乐与第五共和国体制材料二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第六条共和国总统由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任期七年。第八条共和国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免政府的其他成员。第九条共和国总统主持内阁会议。第十条共和国总统可以要求议会就法律或者法律的某些条文重新审议,议会不得拒绝。第十二条共和国总统可以在征询总理和议会两院议长意见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第十三条共和国总统签署经内阁会议审议的法令和命令。第二十八条国会每年自行召开两次常会。第三十条除议会自行召开会议外,特别会议应依共和国总统

48、的命令召开并宣布闭会。第三十四条法律应由议会投票通过。摘编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宪法(1958年10月4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戴高乐宪政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相比,1958年新宪法的特点。【答案】(1)背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并未改变1875年以来宪政体制的弊端;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第四共和国的内外危机加剧(阿尔及利亚危机);戴高乐的崇高个人威望(戴高乐长久以来变革政治体制的愿望);法国重振大国地位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基础)。(2)特点: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的权力扩大(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是权力中心

49、);议会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解析】【详解】(1)背景:由材料“戴高乐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由来已久”“在戴高乐的坚持下”可归纳为戴高乐长久以来变革政治体制的愿望;由材料 “但是戴高乐关于制定新宪法、改革议会制的主张与当时仍然怀念第三共和国体制的各派势力形成尖锐对立,结果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仍是一种议会制度,具有这类体制所包含的一切弱点,政府更迭依然频繁”可归纳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并未改变1875年以来宪政体制的弊端,其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材料“戴高乐关于制定新宪法、改革议会制的主张与当时仍然怀念第三共和国体制的各派势力形成尖锐对立”“1958年5月阿尔及利亚危机(法属殖

50、民地的独立运动)再次暴露了政府的软弱无能”可归纳为第四共和国的内外危机加剧(阿尔及利亚危机);由材料“通过全民投票,投票的结果赞成戴高乐的主张可归纳为人民群众的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基础)。结合所学,二战后法国国际影响力下降,改革是出于重振大国地位的现实需要。(2)特点:由材料“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共和国总统任命总理”“总统可以要求议会就法律或者法律的某些条文重新审议,议会不得拒绝”等可知,总统的权力获得扩大,而议会的权力相应地受到了限制;由材料“共和国总统由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知,法国的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由材料“除议会自行召开会议外,特别会

51、议应依共和国总统的命令召开并宣布闭会”“法律应由议会投票通过”等可知,法国立法权与行政权进行了分立,使权力得到了制约与平衡。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国绕材料。结合中外

52、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决定的。阐述:由于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差别,中外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例如英国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有议会制度的传统,新贵族力量强大,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走上了领先于世界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中期在外来侵略的冲击下,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而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

53、化建设道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文字信息从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提取任意一个发明作为论点,如“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决定的”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由于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差别,中外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以及英国和中国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问题情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

54、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今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44 年 7 月 4 日解放日报社论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他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

55、史编材料三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56、书历史选修 3材料五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57、分析作为中共理论刊物的解放日报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建国初期,中共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为什么? (2)概述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的理由,二战后美国又如何做到“领导世界”的?(3)材料三中“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4)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两者的不同。【答案】(1)中美同属“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大力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希望美国在战后为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发挥重要作用。不可能。原因: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关系紧张。(2)原因

58、: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实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的理

59、论创新;经济奇迹: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道路创新:中国不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4)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价值观念等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一项经济发展计划。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

60、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注:考生言之成理,也可得分)【解析】【详解】(1)高评价的原因:由材料“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可知,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材料“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中共希望美国在战后为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的中美关系入手分析,中美同属“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其大力援助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故才会赢得如此高的评

61、价。结合所学可从中美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分析不可能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是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变得紧张。(2)原因:由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后遭遇经济危机时,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由材料“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知,二战中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了二战的胜利;由材料“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不管他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

62、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实现:结合所学可从二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来展开分析。从政治上看,美国在二战后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从经济上看,美国首先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次又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由材料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可知,本题的切入点选在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理论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成就上。从道路创新上看,中国不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63、实现了道路上的创新;从理论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从经济的发展成就来看,中国的道路并没有选择错误,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4)对比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从背景、理念、目的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首先,从背景上看,“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出现在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是发生在全球化的今天,它“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其次,

64、从理念上看,由材料“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可知,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由材料“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等可知,它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一项经济发展计划。第三,从目的上看,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是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目标;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