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44KB ,
资源ID:30743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074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十三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基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史学家吕振羽1940年发表的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对近代某一著名运动作了如下分析:“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由此而开展了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这一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在学习和设立资本

2、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符合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不是维护封建统治,A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封建君主统治,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通过变法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D项错误。2(2019湖南益阳期末)以下是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一份课程计划表。该课程计划表明京师同文馆()A实现了中西文明的有效融合B拓展了洋务运动的业务范围C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D是“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答案D解析从课程计划表的内容来看,京师同文馆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练习译书”,没有与西方思想文化和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而“汉文经学”是“始终不已”需要学习的

3、课程,说明这一课程计划是“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故选D项。A项中的“有效融合”,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京师同文馆的课程没有超出这一范围,排除B项;这一课程计划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起到改造的作用,排除C项。3(2019河南信阳高中期末)“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

4、国文化的改造,故A项正确。“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意识的觉醒,“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文化侵略隐蔽性与材料中洋务派主动的文化选择冲突,排除C项;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的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故排除D项。4(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以废也。”在此,严复()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5、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D鼓吹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批驳了“中体西用”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5(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6、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来看,郑观应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一主张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故选A项。早期维新派开展的活动并没有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机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郑观应轻视传统,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D项。6(2019山东临沂期末)康有为说:“董生(董仲舒)更以孔子作新王,变周制,以殷、周为王者之后。大言炎炎,直著宗旨。孔门微言口说,于是大著。孔子为改制教主,赖董生大明。”康有为这些言论的意图是()A论证维

7、新变法的合理性B促使儒学传播的普及性C肯定董学的历史进步性D维护专制君主的权威性答案A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材料中康有为的说法体现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创新者董仲舒提倡改制,从而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故选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7(2019山东德州期末)梁启超强调孔子的教育“乃进化主义,非保守主义”“乃平等主义,非专制主义”“乃兼善主义,非独善主义”“乃强立主义,非文弱主义”。这反映出他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是()A肆意歪曲 B改造利用C盲目尊从 D彻底否定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

8、超认为孔子的教育是“进化主义”“平等主义”“兼善主义”“强立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为了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从而改造和利用了孔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8(2019陕西渭南一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答案C解析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未能全面否定封建专制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

9、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而非“民族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体现了维新思想的客观作用,即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故D项错误。9(2019河北邢台八校联盟)近代中国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答案D解析材料“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是指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而“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

10、从事批判与排除”则是指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故D项正确。10(2019江苏宿迁期末)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故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项错误;材料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鲁迅并非革命领袖,故排除D项。11(2019河北邯郸期末)蔡元

11、培说,严复用文言翻译的天演论等书,原书都是白话文,林纤用文言翻译的那些小说,原书也都是白话文。难道因为译本是文言文,译本竟会“高出于原本乎?”蔡元培意在表明()A当时翻译的西方著作与原意不同B文言文与白话文并无高低贵贱之分C中国必须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D推行白话文目的是翻译西方著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严复与林纤用文言文将原本为白话文的译本表达出来,说明当时二人对白话文并不认同,蔡元培以“译本竟会高出于原本乎?”对二人进行批判,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蔡元培并未提出废除文言文的主张,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为服务思想革命而提出,而非为翻译西方著作而提出,故排除D项。1

12、2(2019北京东城期末)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其“解放”的主张意在()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积极提倡文学革命 D实现思想与文化的革新答案D解析由材料“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可知,其“解放”的主张意在追求自由民主,实现思想文化的解放,故选D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的主张而非发展经济,排除B项;

13、材料未体现文学革命,且文学革命只是实现思想文化解放的手段,排除C项。13(2019广东佛山一检)新文化运动经历了由“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到“新旧文化的调和”再到“多元文化并存、进而重组”的过程。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体现新文化必然取代旧文化B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C经历了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D方向发生根本性转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到“新旧文化的调和”再到“多元文化并存、进而重组”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在新旧文化的矛盾与抉择中走向包容共存,体现了近代文化转型过程的曲折性与复杂性,故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绝对,故排除;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存在于新文化运动前期,并不能完整地体现中西文

14、化由对立到共容的过程,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根本性转移,故排除D项。14(2019湖北七市、州联考)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C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阐明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故选A项。此

15、时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俄国革命的前景也不明朗,建党无从谈起,排除B项;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并未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排除C项;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5(2019江西吉安五校联考)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以及瞿秋白等人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可

16、以得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故选C项。A项中“彻底抛弃”表述有误;材料并未涉及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谈中西文化区别的标准,而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故排除D项。16(2019山东临沂期末)1907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双重奴隶的田地了。我们应该赶快湔洗这个耻辱,以免除亡国灭种的痛苦。我们革命党的行动,就是要谋中国的自由平等。”这反映了他的()A民生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重奴隶”是指清政府的奴隶和帝国主义的奴隶,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反映的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

17、治,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7(2019辽宁沈阳联合一模)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中西结合”表现为()A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B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C用政治革命完成民主共和D主张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指的是新民权主义

18、,故选D项。A、B、C三项均属于旧民权主义的内涵,排除。18(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孙中山在1924年后曾系统阐述民生主义的设想,提出“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A平均地权B打破资本制度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D节制资本,发展实业答案C解析1924年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材料中“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打破资本制度”“与流通的新实业”说明,新三

19、民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C项正确。A、B、D三项都只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排除。19(2019广西南宁一模)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B“三大政策”的推动C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D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1924年是国民党转变为现代型政党的关键节点,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

20、策,实现国共合作,体现其开放性,在中共的帮助下发动工人和农民,故B项正确。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尚处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孙中山加强革命领导核心不能说明国民党向现代型政党的转变,故C项错误;中国政党政治尚处于发展阶段,故D项错误。20(2019江西赣州一模)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立足于城市

21、发动工人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于开展革命斗争十分必要,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团结一切力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发动农民开展斗争,排除D项。21(2019湖北武汉调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C中

22、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答案B解析由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可知,毛泽东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对A、C、D三项内容并未涉及,故排除。22(2019湖南岳阳一检)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

23、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D项符合材料信息,故选D项。23(2019河北唐山一模)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这表明当时()A改革开放遭遇思想障碍B“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C实事求是原则重新确立D真理标准讨论方兴未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不符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

24、求,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所以这表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78年5月,此时尚未开始,D项错误。24(2019安徽定远育才学校一模)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

25、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方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A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B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C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困扰人们内心意识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中,邓小平针对当时我国发展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明确了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解决了人们的思想困惑,打破了僵局。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共52分。25(2019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

26、,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在七万里之外竟然存在一个能打败数千年文明古国的蕞尔小夷。这么远的距离,那么小的国家,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足够使中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于是就在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究心于世界地理,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如果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徐继畬就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材料二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环志略“海国”自唐宋以来多见于诗文中,意思为“海外之国”,与“海内”相对:海内即天下,海外即四夷。海国图志即四夷图志。“瀛环”是徐继畬发明的词汇。“瀛”指大

27、海,瀛所环者,全世界也。徐继畬知道地球上陆地被大海包围,故取此名。内容没有包含中国在内。内容中包含了中国,并把中国置于亚洲中。1841年受林则徐嘱托开始着手编写,于1842年完成五十卷本。以四洲志为底本,抄撮现成文献资料为主。开始于1843年,完成于1848年,共计十卷。广泛搜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加以缜密考证,有所弃取。第一部分为海防思想、第二部分为世界地理、第三部分是杂录。全书贯穿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指出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不以提出具体对付夷人的办法为己任,而是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作此书的旨趣。上述材料均

28、摘编自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原因及该书的价值。(1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徐继畬“正眼看世界”的表现。(5分)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的刺激;林则徐的委托(四洲志的影响亦可);反思传统的地理观念;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8分)历史价值: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3分)(2)表现: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把中国真正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广泛搜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写作更严谨、考证更缜密,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

29、一信息“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材料二信息“1841年受林则徐嘱托以四洲志为底本”并结合所学得出:鸦片战争的刺激、反思传统的地理观念、林则徐的委托、四洲志的影响、寻求强国御侮之路等。第二小问历史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内容中包含了中国,并把中国置于亚洲之中”“广泛搜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加以缜密考证,有所弃取”“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概括得出:把中国真正纳入到世界范围内;资料丰富、严谨缜密;学术性强等。26(

30、2019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他一些人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

31、明确,史论结合)(14分)答案(示例)材料中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等一切落后,主张西化。(4分)二梁与胡适的看法都有其合理性,又都有偏颇的一面。(2分)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局势下,随着一战爆发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及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的思考与探索。二梁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弊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西方物质文明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二梁贬低西方物质文明,梁启超甚至认为科学是一战冲突的根源,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胡适主张学

32、习西方,鼓吹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彻底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但存在片面肯定西方文化,一概否定中国文化的局限。(8分)(如果学生仅就二梁或胡适的观点进行评析,亦可酌情赋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信息可提取出观点: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等一切落后,主张西化。论证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深重下知识分子的思想追求,从梁启超、梁漱溟和胡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态度等角度分析回答。27(2019南京六校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

34、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5、有什么历史作用?(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6分)答案(1)物质层面: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3分)制度层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3分)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3分)(2)变化: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3分)理论:新三民主义。(2分)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3)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2分)异:材料三:“城市中心论”;毛

36、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物质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开展;在制度层面的重建主要包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民主政体的形成;在思想层面的重建则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思想解放的推动和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可知,孙中山认识到了军阀和支持军阀的帝国主义是导致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对他们的幻想破灭,主张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因此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也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第(3)问,根据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相同点在于都主张暴力革命;不同点在于材料三主张城市中心论,而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